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怎样饲养鳜鱼

1、为了保证鳜鱼的养殖成活率,要求放养规格必须在3厘米以上,一般每亩放养3-4厘米鳜鱼种大约1000-1500尾。

怎样饲养鳜鱼

2、同池饵料鱼培育:前期的饵料鱼培育,可在鳜鱼种放养前15~20天进行。一般每亩投放团头鲂、草鱼、鲢、鳙夏花50~80万尾供鳜鱼前期摄食。同时为了降低饵料鱼成本,可以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饵料鱼亲本吧,比如说每亩投放罗非鱼200~400对或2龄鲫鱼500尾,使其繁殖的后代作为活饵料鱼供鳜鱼取食。当然也可以用适度规格的稀网将池塘隔成两部分,一边养鳜鱼一边养饵料鱼亲本,使其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的食饵。

3、专用池培育的饵料鱼投喂:在水温较高、鳜鱼快速生长期,当鳜鱼养成池内的饵料鱼不足时,可以每天补充投喂专用池培育的饵料鱼,当然投喂量以维持水体内有一定的饵料鱼密度增加鳜鱼的捕食机会为原则。投喂的饵料鱼规格为鳜鱼体长的30%~59%,同时要经常检查鳜鱼的摄食、生长情况和鳜鱼的个体差异。在所投饵料鱼中,要适量搭配不同规格的饵料鱼,确保不同个体大小的鳜鱼有充足、适口的饵料。需要注意的是,所投饵料鱼必须先进行消毒。

4、水质控制:鳜鱼专养池因为放养密度高,投饵量较多,因此残饵和大量粪便对池塘水质影响较大。因此除了要求池塘进排水系统良好、定期更换池水、整个饲养过程中水体溶解氧最低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外,还需要在鳜鱼专养池中配备增氧机。增氧机开机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同时要定期泼洒石灰水调控水质,其他管理措施与家鱼养殖基本相同。

桂鱼深水养殖方法

鳜鱼又叫做鳜花鱼、桂花鱼、花鲫鱼等。是一种家常的可以食用的鱼类,不但口感美味,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在进行养殖的时候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不过需要我们注意正确的养殖方法,那么,鳜鱼养殖技术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鳜鱼怎样健康的养。

桂鱼养殖技术

池塘饲养桂花鱼的饵料鱼的种类有:鲢、鳙、土鲮、麦鲮、泰鲮、鲫鱼、鲤鱼等,饵料系数一般为4-5。根据桂花鱼的生长规格和摄食量,用大于桂花鱼池塘3-4倍面积的池塘培育生产充足的饵料鱼喂养桂花鱼。 1、早期饵料鱼:在准备放养桂花鱼的池塘每亩预先放养鲢、鳙、土鲮、麦鲮、泰鲮、鲫鱼等鱼苗(鱼花)100-200万尾,作为桂花鱼的早期饵料鱼。投喂花生麸、麦皮等粗饲料,经15-20天培育,饵料鱼长至1。5-2。5厘米体长时,使用0。7ppm硫酸铜和0。5ppm强氯精杀虫消毒后,可投放入2-3厘米规格的桂花鱼苗培育。 2、中期饵料鱼:在四大家鱼池塘每亩混养20-30万尾土鲮、麦鲮、泰鲮等鱼苗,也可专塘培育鲢、鳙、鲫鱼等鱼苗作为大规格桂花鱼的饵料鱼。 3、后期饵料鱼:除自产自给外,还可以外购。养殖后期一般进入冬季,鲮鱼类饵料鱼易冻死,应培育备足一些鲢、鳙、鲫鱼等受寒品种类饵料鱼越冬,用作冬春季节的桂花鱼的后备饵料鱼。 目前是桂鱼放养最佳季节,现将其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2-4亩,水深2米左右,以长方形为主,水质清新,水底泥少或无,排灌增氧设备齐全。 2、饵料鱼培育:根据适口性好,经济成本低的原则,可选择银鲫、白鲫、团头鲂、白鲢、花鲢等鱼苗种为饵料鱼。利用桂花鱼池塘放养前的空闲期培养前期饵料鱼,可自己繁殖鲫鱼或鳊鱼鱼苗种,也可在桂鱼未放养前20天左右投放各类鱼苗,亩放养量为40-60万尾。其饲养方法用黄豆浆或其它饲料投喂,中后期饵料鱼则须专池饲养,宜采用多池高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稀的方法,以保证饵料鱼与桂鱼同步生长。 3、桂鱼种放养:放养时间一般6月份,放养规格要求在6-10公分为宜,其好处是放养成活率高和生长速度快。一般每亩放养量500-800尾。 4、饵料鱼投喂:成鱼养殖期间,要做到每天都能吃饱为宜,如果饵料鱼过少出现饥饿状态,这样就会影响桂鱼生长或出现相互残杀现象。 5、水质调控:桂鱼池塘要调控好水质,做到勤换水。6-9月份高温季节是摄食旺季,要每周注排水一次,每次换水量0.4米,保持池水透明度40公分以上。 桂鱼的放养技巧 一、鱼种的来源和捕捞 1、鱼种的来源现在正值高温季节,气温很高,鱼种体质较弱,一般不便于长途运输。补放鱼种的来源,多在当地调剂解决,也可就近在天然水域中捕捞。要求鱼种的捕捞地点离放养地点很近,捕捞与放养应紧密衔接,鱼种离水时间不能过长最好是边起捕边放养。若一时做不到,可先用网箱暂养或拦在拉网中进行操作,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小。严禁鱼种离水操作。 2、鱼种的捕捞鱼种的捕捞及入养应始终坚持快捕轻放的原则。捕捞时,必须小心谨慎,缓慢操作,尽量不要伤及鱼体。捕捞时间可确定在早晨及晚上天气凉爽时进行。捕捞工具应选用大拉网、套网等不伤鱼体的工具。同一水体的捕捞,拉网次数不能过多,以起鱼类浮头,造成死亡。丝网会伤害鱼体,使鱼鳞脱落,不要采用。干塘捕捉会使污水呛死鱼类,也会因水浅灼伤鱼体,最好也不要采用。对于吃食性的鱼类,可在投喂时,用药饵引诱,将网具拦截在其活动路线上,进行集中捕捉,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捕捞方法。 二、鱼种的放养和管理 1、放养前的准备鱼种放养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检查进出水口是否完好,防止渗漏。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解决;其次要对放养的水体情况进行观察,尤其要对池塘逃鱼状况进行了解,以摸清底细,便于确定放养品种和放养量;最后还要对水体进行一次改良。由于现时气温高,水体普遍浑浊,水中污物较多,水质很差,病菌容易繁殖,应用生石灰或明矾等化水泼洒,澄清水体,净化水质。若水体偏瘦,还要略施肥料,培养水中天然饵料。 2、放养操作为了减少放养死亡,确保放养效果,应进行补放鱼种的选择。选择的鱼种要求鳞鳍完整,跳跃有力,游动活泼,体质肥大,无病无伤。对鱼体瘦弱、反应迟钝、体表充血及有机械损伤的鱼种都应剔除。放养的品种可根据鱼种的来源及放养需要而定,但放养规模应以大为好,放养密度可坚持稀放为原则,以便使年底的成鱼都达到商品规格,减少因生长期短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养殖效益。放养时,鱼种必须经药物消毒后,再放入水体,以防鱼体带病入池,引起鱼病传播。一般可用2%~3%的食盐水或1ppm~2ppm的晶体敌百虫等药液浸泡3分钟~5分钟。 3、放养后的管理鱼种放养后,要根据放养的品种、数量等情况,认真做好投饵、施肥、水质调节、鱼病预防等项工作。饲料一般以精料为主,以加快鱼体的生长。日投喂量以池鱼总重量的5%~8%较为适合,具体以投喂后略有剩余为度。若池中放养链鳙等肥水鱼较多,可增施肥料,施肥应少量多次为原则,有机肥要经充分发酵后施入水体,亩施放量为50公斤~100公斤;化肥可用碳铵(每亩5至8公斤)或尿素(每亩3至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在放养后7天~10天内,再用强氯精(0。3ppm)、漂白粉(1ppm)等泼洒,以杀灭细菌;同时可间隔使用晶体敌百虫(0。4ppm)、硫酸铜(0。5ppm)和硫酸亚铁(0。2ppm)合剂泼洒,以杀灭寄生虫,有效地防止鱼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关于鳜鱼养殖技术有哪些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鳜鱼怎样健康的养,在进行养殖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平时水的管理,同时也要注意饲养的方法和饲料的情况。

1、桂鱼又叫鳜鱼、季花鱼等,属鲈形目,鳜鱼属,其分布很广,各大河流水系及各淡水湖泊中均有繁殖,鳜鱼肉嫩、刺少、味美、营养丰富,是席上珍肴,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池塘中不仅可以混养少量鳜鱼,以清除野杂鱼,还可以专塘饲养,是目前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

 2、生活习性:鳜鱼是典型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喂养时,可喂死鱼、死虾等。雄性鱼三龄成熟,雌性四龄成熟,其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第二年可达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长到1~1.5公斤。

 3、池塘条件: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宜3~8亩,水深1.5米以上,夏季水深应2.5米左右,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有流水更好。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4、饵料鱼培育: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在培育前期,饲料吃光就添,而在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至1/3之间。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应控制在3~4厘米。

 5、鳜鱼种放养:单养鳜鱼时,可亩放规格为8~10厘米的鳜鱼种800~1000尾。也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以作为活饲料。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用稀网将鱼池隔成两半,一边养鳜鱼,一边养其它鱼,使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食料,同时鳜鱼的活动又不妨碍其它鱼类的安静繁殖。

 6、饲养管理:

 (1)投饵: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2)水质管理:

 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天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隔15~20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时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同时应准备一些增氧剂,可在鱼缺氧浮头时用于抢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2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