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曾经发现发动机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
在我们太阳系中虽然有八大行星,我们对不同的行星关注度是不同的,有一些行星的环境比较恶劣,如水星、金星的温度非常高,有一些行星离我们地球非常遥远,探索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在这八大行星中,由于火星与我们地球都处于宜居地带,两者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再加上火星距离地球也不是非常遥远,所以我们人类在过去几十年时间内发射了很多火星探测器对火星进行探索。在2020年7月,又有3个新的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其中率先发射升空的是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其次是我们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还有NASA的毅力号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正在飞往火星的路上,预计在2020年2月到达火星,现在NASA发布了毅力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的步骤、程序。
NASA公开毅力号着陆火星步骤
这3个火星探测器中,我们的天问一号以及美国的毅力号探测器都会实施软着陆,将火星车送上火星表面。由于火星与地球的距离比较远,存在通讯延迟,没法实时对探测器的情况进行了解,当火星探测器在着陆火星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程序都完全依靠探测器自主实现,着陆过程大约持续7分钟,所以也被称为“恐怖7分钟”。
按照计划,毅力号预计在2021年2月18日下午21:00前登陆到火星表面,这一天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将会达到2.09亿公里,探测器在着陆前会在火星表面大约100多公里的高空中飞行,飞行速度达到2万公里每小时。
当探测器进入着陆阶段后,就会开始接触到火星的大气。正是由于火星也有大气层,再加上探测器的速度非常快,所以需要解决隔热的问题,毅力号火星车需要放在有隔热罩的保护舱内,不然直接就会在大气层中烧毁。随着探测器不断下降高度,大气密度也会上升,这时候探测器就会变得越来越高温,超过1000℃,与此同时,空气阻力也会让探测器的速度快速下降。
探测器也不是直接就这样“掉”到火星表面,当它的速度下降到1200公里每小时时,就会打开21.5米宽的减速伞进一步减速。当探测器下降到距离火星表面大约2公里高空时,速度已经下降到100米每秒,这时候探测器就会抛弃保护舱,“天空起重机”启动搭载的8台发动机,吊着毅力号火星车在预定着陆区的上空悬停,而火星车就会利用尼龙绳降落到火星的表面。最后当火星车接触到火星表面时,就会切断尼龙绳,而“天空起重机”就会飞走。
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如探测器在进入大气层时,如果隔热出现了问题,火星车可能就会直接烧毁。如果减速伞开启出现问题,或者“天空起重机”的发动机启动出现故障,都会导致探测器以较高的速度砸到火星表面,将火星车摔坏。或者在最后的阶段,火星车与“天空起重机”的尼龙绳没有及时切断,当“天空起重机”飞离时就会将火星车拖走。
火星曾发现“发动机”是真的吗?
我们探索火星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很多人认为火星可能曾经存在生命,因为曾经的火星是一个潮湿的水世界,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比较适宜居住。如果火星曾经存在生命,那这些曾经的生命是否会留下一些遗迹呢?从目前的探索情况来看,我们还没发现火星生命的迹象,不过之前有一些探测器发现火星有一些疑似遗迹的场景。
在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传回的照片中,有一些“不明飞行物”狂热者称,在火星表面看到了一个形似“发动机”的物体,还将我们人类飞机的发动机P到火星照片中进行对比。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火星照片确实是有一个轮廓看起来有点像“发动机”的物体,但是没法看清楚这一个物体的细节,因为它的表面看起来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难道火星真的存在“发动机”这些先进的设备?从目前的探索情况来看,火星似乎不可能存在能够制造发动机的生命。或许,这一个物体,可能只是一块形似“发动机”的石块而已,换个角度拍摄,看到的景象可能就不同了。大家觉得呢?
轿车进气口在引擎里侧,行车过程中水淹过中网(汽车前车标处)发动机就会有可能进水,发动机工作时水进入发动机燃烧室会导致活塞无法压缩到上止点位置,这样就会使连杆负载过大导致连杆(推动活塞工作的连接杆)弯曲严重的会断裂。
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
外燃机,就是说它的燃料在发动机的外部燃烧,1816年由苏格兰的R.斯特林所发明,故又称斯特林发动机。发动机将这种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成动能。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就是一种典型的外燃机,当大量的煤燃烧产生热能把水加热成大量的水蒸汽时,高压便产生了,然后这种高压又推动机械做功,从而完成了热能向动能的转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3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