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包菜地用除草剂后能种烟叶吗

影响烟叶生长长期使用除草剂容易形成农药残留,影响土壤肥力和烟叶内在品质。除草剂具有超强的渗透力,有效成分迅速渗入杀死杂草的同时,也渗透到土壤颗粒当中,残留的农药难以流失和挥发,不仅对烟叶长势有较大影响,也会造成叶片中存在大量农药残留,烟叶品质难以保证

包菜地用除草剂后能种烟叶吗

烟叶青枯病的防治_重庆市烟叶青枯病防治研究

农产品药物残留(兽药监管)整治措施

 全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对不合格样品追根溯源查处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链条式质量安全问题,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大家分享的 农产品药物残留整治措施资料,欢迎参阅。

 篇一

 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用药和非法添加行为,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确保人民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1.新型农产品生产主体标准化入户率、安全用药培训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率、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均达到100%。

 2.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管控措施建立、生产档案和用药记录落实实现全覆盖。

 3.违法案件线索核查率、违法案件依法处理率、涉嫌犯罪的向公安机关移交率达到100%。

 4.全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对不合格样品追根溯源查处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链条式质量安全问题,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5.告知承诺制度、定期巡查制度、问题隐患清单制度、飞行检查制度、网格化监管制度一步完善。

 6.第三方测评群众满意度达到75%以上,社会共治氛围进一步形成。

 二、整治重点

 (一)?利剑1号?行动:以蔬菜、水果为重点产品,开展果蔬产品专项整治,全面排查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户,严厉打击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66种禁用农药的行为,采收时不遵守安全间隔期制度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行为,在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未按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使用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的行为。(农业股牵头,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植保站依据职责做好相关工作,整治方案见附件1)

 (二)?利剑2号?行动:以禽蛋、猪肉、牛肉、羊肉为重点产品,开展畜禽产品专项整治。一是开展蛋禽用药专项整治,以蛋禽规模养殖场(小区)为重点对象,严厉打击蛋禽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禁用药品、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兽药、使用未批准在产蛋期使用的药物、使用未批准的农药类杀虫剂、不执行休药期规定、销售残留超标禽蛋等行为。二是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以年出栏10-100头的肉牛养殖场(户)、年出栏20-200只肉羊的养殖场(户)、生猪屠宰企业为重点对象,严厉打击在养殖、交易、运输、屠宰过程中非法添加和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质行为。三是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严查未按规定落实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生猪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注水注药等行为。(畜牧科、屠宰办牵头,疫控中心、动监所配合,整治方案见附件2、3、4)

 三、主要措施

 (一)规范种植养殖屠宰行为。一是落实种植养殖主体责任。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健全告知承诺制度。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向农产品生产主体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书》、农产品生产主体要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农产品上市要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两书一证?覆盖率要达到100%。二是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屠宰企业全面落实生猪入场查验登记、待宰静养、?瘦肉精?自检、非洲猪瘟自检、肉品品质检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车辆清洗消毒等制度。规范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样品处置,严禁相关生猪及其产品流入市场。三是加强档案管理。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完善种植养殖用药档案;指导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小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用药记录。四是强化科学用药。积极推进诚信生产经营,组织安全用药宣贯培训,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制度。加快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培训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提升科学选药用药能力。

 (二)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一是加强日常巡查检查。依托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强化日常监管,完善监督检查日志。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整治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生产档案不完善、禁限用农兽药使用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不落实等问题;乡镇监管站要落实网格化监管,明确监管责任人,对规模生产主体每季度至少巡查检查一次;村级协管员对小农户开展巡查指导和宣传引导。二是明确检查重点。要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重点关注品种及参数清单》(附件6)为参照,重点检查投入品采购和使用记录、是否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情形、农兽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执行情况、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三剂?使用情况、养殖环节是否使用未批准的农药类杀虫剂、投入品贮存库是否有违禁物质。三是建立问题隐患清单制度。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马上整改到位;一时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做到整改措施、责任、时限?三落实?,台帐管理,限期销号;对问题较大的生产主体开展?回头看?,固化排查整治成果,确保风险隐患真正消除,防止出现反弹。

 (三)加大监督抽查力度。要按照?双随机?要求科学制定监督抽查计划,对于监测合格率较低主体以及风险隐患高、问题突出的农产品,提高监督抽查比例。县农业农村局要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集中连片产区的重点产品开展监督抽检。严格不合格产品后续处理,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问题产品,依法处理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做到依法查处率100%,涉嫌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开展飞行检查。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飞行检查。根据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媒体报道和群众投诉举报的质量安全问题、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检查区域,随机选择检查对象,重点检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生产过程规范性以及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要制定严密细致的工作方案,突出检查重点,确保飞行检查的严肃性、针对性、实效性。检查结束后要及时向检查对象通报检查结果,督促整改,加强跟踪督办,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飞行检查发现带有普遍性、行业性的重大隐患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按程序上报。

 (五)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违法案件线索,要紧盯不放,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及时核查率达到100%,情况属实的违法案件依法处理率达到100%,对涉嫌犯罪的向公安机关及时移交率达到100%。对禁限用农兽药使用、非法添加、私屠滥宰、销售病死畜禽等重点问题,省市农业部门将对各地查处情况实施督办,坚决做到?五不放过?(问题产品的来源和去向没有查清的不放过;涉嫌单位责任没有查清的不放过;问题产生原因查找不全面、不透彻的不放过;对相关责任单位查处不到位的不放过;后续整改防范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完善检打联动、行刑衔接、联合惩戒机制,推进监管、监测、执法工作?三同步?,用足用好行政处罚手段,追根溯源处罚到人,对突破底线、触碰红线、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行动结束后,省农业农村厅将集中曝光一批重大农产品安全案件,形成整治行动的强大声势,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以及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利剑?行动。通过组织安全用药宣贯培训,普及农资科学选购、使用知识及绿色种养技术,做到国家法律法规、禁令宣传到每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场所宣传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质名单、常规用药名单和使用规范等,提高种植养殖者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其严格落实用药要求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制度,辨识国家批准的正规农药兽药,拒绝购买和使用禁用药品及其他化合物、停用药品、假兽药以及其他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投入品。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阶段(2020年6月上旬前)。确定任务分工,研究制定行动方案,对专项整治?利剑?行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6月中旬至11月上旬)。围绕?利剑?行动,全面排查问题线索,打出一套风险排查、监督抽查、执法检查的专项整治?组合拳?,严打重惩、打出声威、形成震慑、营造氛围,着力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行业?潜规则?。

 (三)指导督促阶段(2020年9月)。省市开展指导调研,强化责任落实,督促?利剑?行动措施落实落地落细,对省市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到位,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四)总结提升阶段(2020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总结?利剑?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有效监管模式,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五、整治分工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负责?利剑?专项整治行动总方案制定、风险监测、风险会商、信息汇总、宣传及综合协调工作;农业股、畜牧股、屠宰办分别负责?利剑1号?行动、?利剑2号?行动行动分方案的制定,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本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农产品监督抽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查处组织协调工作。

 (二)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在县域内具体实施,针对不同的监管对象和监管内容,突出整治重点,分工包片,将整治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到个人。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对监管对象进行检查时,利用配发的移动监管终端开展工作,并将监管信息及时上传至省级监管追溯平台,实现监管工作实时化、痕迹化管理;汇总现场检查情况,建立现场检查台账,发现问题隐患限期进行整改。

 (三)地方渔业主管部门在养殖环节发现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等物质中属于兽药但未经审查批准的,应依法按照假兽药处理,要及时查处违法使用假兽药行为,并将相关生产经营企业信息和线索移交当地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组织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其他不属于兽药的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等物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渔业主管部门跟进开展监督抽查,查处违法使用禁用药品及其他化合物行为,并将相关生产经营企业信息和线索移交其他相关部门。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农村局在本地疫情防控总体部署下,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开展?利剑?行动。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主动协调,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条件保障,把?利剑?行动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成绩?的工作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积极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查处解决。今年继续把发现问题、查办案件数量纳入相关考核。

 (二)加强协调配合。农业农村局要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合办案协作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综合执法部门与农业股、畜牧股、屠宰办、渔业股要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要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强化问题发现、监管和预警通报,农业综合执法部门要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点任务,农业股、畜牧股、屠宰办、渔业股要加强生产过程安全用药的培训指导、监管等质量安全管理。

 篇二

 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为进一步加强养殖环节兽药(渔药)安全使用监管,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养殖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畜牧法》《渔业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做好我省兽药(渔药)安全使用监管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兽药(渔药)使用监管做好养殖环节兽药(渔药)使用监管,确保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开展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行动、水产品兽药残留及非法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兽药(渔药)使用不断规范,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兽药(渔药)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使用违禁物质及假兽药(渔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渔药)、兽药(渔药)使用未规范执行休药期、未规范使用兽用处方药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各地要认真贯彻《畜牧法》《渔业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核心,以整治突出问题为重点,以转变养殖方式为导向,实施系统、全面、综合治理,切实提高健康养殖水平,提升兽药(渔药)使用及药物残留管控能力,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进一步加强养殖档案管理根据《畜牧业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要求,畜禽养殖场户应当建立养殖档案并及时如实记录,养殖档案内容须包括: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检疫、免疫、消毒情况;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直联直报信息平台备案情况;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水产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水产原良种场应建立养殖档案并及时如实记录,档案内容包括:水产养殖苗种放养记录、生产记录、投入品采购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质量安全培训记录等。

 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依托养殖污染防治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建立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定期不定期对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记录情况检查核实,督促养殖业主落实好有关规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依法处理。

 三、严格规范兽药(渔药)使用行为各地要督促指导广大养殖场户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有关要求,从合法正规的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购买兽药产品并索取保存相关凭证;购买时要查看外包装的相关标识,可通过?国家兽药综合查询?手机APP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重点查看兽药产品批准文号、作用用途(适应症)、用法用量、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信息是否齐全,也可登录中国兽药信息网(.cn)的?国家兽药基础数据库?查询核实所购产品的批准信息;购买兽药后要按照标签说明书的要求存储兽药。养殖场户要建立兽药供应商审核制度,兽药供应商应为兽药经营GSP企业或兽药生产GMP企业;养殖场户不得采购禁用药品、人用药品、原料药、假劣兽药等。

 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应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配备执业兽医或乡村兽医人员,在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严禁滥用兽用抗菌药物。各地要督促并指导养殖场户建立用药记录档案,严格按照兽药产品标签说明书用药,禁止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并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切实维护动物健康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四、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各地要强化养殖场户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发放兽药(渔药)安全使用政策宣传挂图和明白纸,将安全用药知识宣传落实到辖区每一个场户。要切实提高养殖场户兽药(渔药)安全使用意识,引导其根据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的实际需要合理、规范、安全用药,要重点宣传农业部公告第278号、第2292号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4号、第250号等关于兽药休药期和禁用药物的规定要求。建立养殖场户承诺制度,各县(市、区)或乡镇管理部门要与辖区内所有规模养殖场户签订兽药(渔药)安全使用承诺书,落实养殖场户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

 五、不断加大兽药(渔药)使用监管力度各级农业农村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强兽药(渔药)使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点任务,要充分调动养殖、饲料、兽药、动物卫生监督、农业综合执法等各方面力量,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要将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单位,建立健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各地要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开展兽药(渔药)使用环节拉网检查,尤其对使用禁用药品、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兽药(渔药)、使用原料药和人用药、不执行休药期、不规范填写用药记录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立案查处。

各地要认真执行检打联动制度,加大现场检查和对养殖场户采购的兽药(渔药)及畜禽水产品的抽样检测力度,发现不合格产品要一查到底,快速处置,严格执法。对符合纳入四川省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情形的,要纳入名单管理;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要通过公开通报、媒体宣传、网络公示等形式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对违法行为的高压震慑,要集中力量依法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并予以公开曝光,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严打震慑氛围。各地要建立信息通报共享机制,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跨地区违法违规行为线索,要及时通报相关地区。性质恶劣、影响面大的违法行为,还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

[摘 要] 青枯病是烟草上的一种主要细菌性病害。近几年来由于气候、耕作制度等原因,在重庆市局部烟区大面积发生流行,导致烟叶产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烟草青枯病综合防治,对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症状、农艺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烟草青枯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庆;青枯病;气候条件;防治

 烟草青枯病又称烟瘟,是一种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病菌性病害,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其最显著的症状是枯萎,一旦发病即可造成全株死亡,对烟草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是烟草上一大毁灭性病害[1]。特别在苗期,此病致幼苗成片枯死,造成大量缺苗。该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和一些温暖的地区。在中国,此病在河南、山东、江苏、云南、广西、河北、湖南、广东、福建等地普遍发生。

 近年来,由于该病害在重庆各烟区屡有发生,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许多烟田发病率达50%以上,不少烟田几乎全部发病,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率达80-90%,特别严重的绝产绝收,对烟叶生产造成极大危害,高度重视该病的综合防治在烤烟生产管理中显得十分重要。

 一、重庆市烟草青枯病发生流行的气候条件

 烟草青枯病是高温高湿型病害,凡低温高湿或高温干旱都不能使病害发生和流行。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当日均温稳定在22℃以上时,烟株根系层的土壤达充分湿润后(一次性连续降水量达到约5mm时即可达充分湿润,灌溉亦具有同样效应),病菌即可侵入为害[2]。但此时病害能否发生,取决于降雨或灌溉,降雨早,始病期早,反之则迟。病害流行需要更高的温度(30℃以上)和更高的湿度(90%以上的相对湿度),发病最适宜温度为30-35℃。在病害发生后,温度上升为左右病害流行速度和为害程度的主导因子。暴风雨或久旱后遇暴风雨或时雨时晴的闷热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往往易造成该病的大发生[3]。重庆地区在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河谷的地形特点犹如锅底,四周山地环抱,地面热困难,使气温不断升高,而且水田网密布,水汽多,湿度大,夏季高温高湿气候较多。这种气候给青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重庆青枯病区的烟田土 壤粘重且团粒结构差,加之不揭膜,中后期膜下温度高,足以伤害大量根系,一旦早期感染青枯菌,在雨后高温的蒸腾作用下,中后期病情上升很快,防不胜防。

 二、防治

 1.农艺防治

 (1)不断轮换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要因地制宜,并合理轮换,避免常年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可选用K326等有一定抗病性的品种[4]。

 (2)合理轮作

 土壤是烟草青枯病的初侵染源,也是病菌越冬的主要寄主。采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特别是与禾本科作物如水稻进行水旱轮作,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青枯菌的数量,是防治烟草青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5],国内外对此有着一致的意见。旱地烟的轮作间隔年限至少要3年以上,轮作作物最好选用禾本科作物[6]。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稻一稻一烟”的轮作制度,禁止种植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等作物。然而,青枯病的病原菌在土壤中能存活8年以上,重庆又是山区,人多地少,存在严重的粮-烟争地现象,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合理轮作控制此病的效果甚微,并且这一措施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青枯病进行控制而无法彻底消除。

 (3)合理选地和施肥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选择砂壤土且排灌方便的田块。地势较低湿度大的田块要起高垄,以利于排水。完善排灌设施,做到排灌分家,防止串灌浸灌,可减少病菌传播机会。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烟株抗病性。

 2.化学防治

 对于青枯病的防治,目前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药剂,应及早用药剂进行保护。商胜华等[7]研究了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发现浓度大于1.5%的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半径与5000倍72%农用链霉素相当,说明高浓度的大蒜提取液对青枯病的防治有效。不过,虽然大蒜提取液用于防治青枯病有效且不污染环境,但从其生产成本过高,其费用远远高于农药防治,所以并不能被用于大面积防治病害。胡述泉[8]在青枯病田间发病初期,每间隔7d施用一次农用链霉素泡腾片,共施用两次,发现农用链霉素泡腾片防治烟草青枯病有一定的效果,其与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防病效果相当,在改变农药剂型或施用方法的情况下,农用链霉素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对该病害不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或控制病情。刘雅婷等发现利用药剂防治可以延迟青枯病的发病时间,其中90%乙霜青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6%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和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孔凡玉等[9]发现,20%青枯灵可湿性药剂好于农用链霉素,投入产出也较为明显,青枯灵为有机硫杀菌剂,以发病前应用效果最好,因此各地可结合本地青枯病发生实际情况,在烟草团棵后施用1次,在青枯病零星发病用1次,以后连续应用2-3次,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3.生物防治

 化学药剂作为一种传统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给农业生产挽回了巨大损失,在病害发生期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青枯病,有时可以迅速控制病害的流行[10,11]。但农药的施用易产生农药残留而降低烟叶的安全性,长期施用化学药剂也会增强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抗药性,并使土壤的微生态系统更加失调[12]。因此当前,生物防治成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中兴大学孙守恭、黄振文教授发明的S-H土壤添加剂能有效控制多种土传病害的发生,并取得一定成效[13,14]。2004-2006年李霞在四川用一种土壤添加剂对烟草青枯病进行了小区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当土壤添加剂剂量分别为75 g和100g/株时,防治效果分别达59.6%和78.9%,显著优于同时参试的农药。添加剂的防病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体而实现的,施用添加剂的土壤比对照土壤中的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增加10-103倍[15]。王静等[16]通过温室防效结合促生作用试验,发现拮抗细菌AR01,AR02,AR03菌株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效,且能不同程度的促进烟株生长,其中AR03菌株的防效和促生作用最好。生防菌的防效机制在于,接种后,能迅速占领有利生态位点并适应根围微生态环境,有效利用根系营养和根分泌物,得到大量繁殖进而发挥其有益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