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归富二代”自主创业当“猪倌”
宁波“海归富二代”自主创业当“猪倌”
据《宁波日报》报道,1980年出生的他,2001年去英国留学,4年后获得考文垂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回国;父亲的企业在慈溪观海卫镇置身前五强,身价上亿;如今的他,却在离镇十多公里外的海塘边办起了惠农养猪场,当起了“猪倌”。
这个“海归富二代”就叫叶凯峰。
当“80后”、“海归”、“富二代”这3种身份交织于一个人的时候,其基本形象是:开名车、戴名表、穿名牌服饰。性格往往被归纳为:依附、娇惯和不太负责任。叶凯峰确实开着“陆虎”越野车,有时也骑马巡视猪场,但却是一个不愿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坚持自己创业的年轻人。
叶凯峰的父亲是当年慈溪首批涉足橡塑、造纸产业的,企业年产值超过3个亿。父亲对儿子发展的想法很自然:留学回来带一阵子,然后把企业交给他打理。而事情似乎也正按照他的思路在进行:
2005年,叶凯峰回国进入父亲的企业任行政副总经理,他着手改革企业的人事和财务制度,使企业的收支和人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老爸对这个“海归”儿子的“工作能力”赞赏有加。
然而,在叶凯峰看来,父母留给他的财富和资源是有限的,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需要自己做出一些事情来。于是,他一边在父亲的企业里工作,一边寻找合适的项目准备创业。
“我考察过纳米塑料、小家电、纺织等行业,但都不是很满意。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我就有那么一种感觉,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回来反哺农业。而国内的农业产业化才刚刚起步,机会多,政府扶持力度也大。”
叶凯峰对我们说:“我在英国时,一棵白菜一般卖80便士,那种无公害的有机大白菜要卖两个多英镑,那时吃菜只能一片一片扯着省着吃。所以,搞有机蔬菜在国内肯定有前途。但这需要很多的'资金,而养猪周期短回报率高,所以我想先养几年无公害生态猪,等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再搞无公害有机蔬菜。”
听说独养儿子要去养猪,父亲很不理解:“花那么多钱让你去国外留学,就是为了你回来接管这个企业。现在却要去当什么‘猪倌’”。叶凯峰回答:“等我把猪舍建起来后,你过来看看。放心,养猪也能养出名堂来的!”
叶凯峰告诉我们,办生猪养殖场的启动资金250万元是他向银行贷款的,当然父亲作了担保。“不过,当时我和父亲是签了协议的,说好贷款的利息由我支付,办猪场亏了也由我负担。这贷款等于是我向父亲借的钱。”
“海归”养猪,果然不同凡响。我们走进养猪场办公室,墙上是两台25英寸的液晶监控显示屏。坐在办公桌前动动鼠标,就可以随时掌握所有生猪的养殖生长情况。“我这是坐在办公室里养猪呀!”叶凯峰笑着说。
叶凯峰的惠农养猪场的喂食、供水系统都是全自动的,全部工作人员加起来不到20人。“我对养猪场的定位是:建立一个科学化管理、无污染、能源循环利用的小生态养殖系统。猪场已经引入了‘沼气发电项目’,猪的排泄物都用来发电,满足猪场内的取暖、照明等供电需要。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正在筹备,以后就可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生态系统,力争做到污染零排放。”叶凯峰憧憬着。
目前,惠农养猪场内有近8000头存栏猪,年出栏两万余头无公害生猪,今年销售预计可达3500万元。当初反对他的朋友,都对叶凯峰竖起了大拇指。
说起“富二代”,叶凯峰说他更愿意别人把他当作“创二代”。叶凯峰曾获得“2012宁波十佳大学生创业新秀奖”,而他把3万元的奖金,全部捐给了玉树地震灾区。 ;
高中毕业女生回乡创业养猪创百万
回乡创业致富好项目,高中毕业养鱼遭遇挫折,她选择了外出闯荡;在乌鲁木齐冰冷的水中,她洗衣挖到第一桶金;和蟾蜍、蝎子打交道,她回乡创业成功;当大家在放弃养猪时,她拿出所有积蓄修建了一个标准化的养猪场。她就是高县大窝镇百花村的李季红,八年的艰苦创业,让她从一个农家姑娘,变成一个身家百万的猪场老板。
鱼塘被冲 第一次创业遭打击
在高县大窝镇,提起李季红,四邻八里都知道这个能干的姑娘。
1999年,李季红高中毕业后,就向父亲提出想搞规模养殖。回乡创业致富好项目,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父女俩决定筑塘养鱼。三个月后,投资四五万元的鱼塘建好了。经过李季红的精心照料,半年过去,鱼儿已经长到两三斤。
一场无情的大雨冲垮了鱼塘,冲走了即将变成钱的鱼儿。看着自己大半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十多万元的成本一去不复返,李季红“哇”的一声哭了。她一口气跑回家,把自己一个人关进卧室。
第二天一早,李季红打开房门,平静地告诉父母,她决定外出自主创业打工,挣到本钱再回来发展。
外出打工 洗衣挣得第一桶金
在乌鲁木齐的姐姐告诉李季红一条生财之路:如何自主创业?乌鲁木齐的冷天较长,人们的衣服基本上都送到洗衣店去洗,在这里开洗衣店比较适合。如何自主创业?同时,姐姐也提醒她干这行很辛苦,洗衣水冰冷刺骨。
如何自主创业?李季红没有被困难吓倒,她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乌鲁木齐,学技术、筹资金、租门面、购机器……2000年春天,李季红的洗衣店开业了。
“再苦再累我都可以忍受,最恼火的是没有生意。”新店开张不久,由于李季红人生地不熟,加上逐渐进入夏天淡季,洗衣店的生意很差。她发现大家在热天都喜欢把皮衣洗净翻新后才收起来,而好些洗衣店都不会洗皮衣。于是,她又买来书籍钻研皮衣洗法,亲赴皮革服装厂去请教,掌握了整套技术。她主动和其它洗衣店联系,以薄利帮他们洗皮衣,她最终用诚意打动了多家店主,熬过淡季。
为扩大生意,李季红决定联系公司、酒店的工装。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面对冷言冷语、“闭门羹”,李季红没有退缩。有一次,李季红到一家酒店去找经理联系业务,经理让她在大厅等候。结果,经理忘记了约定,她就从早上一直等到了下午六点过,连中午饭都没吃。经理被这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折服,爽快地应下了业务。
李季红洗衣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三年时间她攒下了20万元。
回乡创业 美女养毒蝎
2004年,李季红毅然放弃了红火的洗衣店生意,开始回家自主创业。回乡创业致富好项目,经过1个多月的调查,这位漂亮的.姑娘最终选择了养殖蟾蜍、蝎子、土元等药用动物。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她建起10亩养殖场,引进几十万只蟾蜍、蝎子等动物。
有段时间,原本“生龙活虎”的蝎子却老实起来,既不吃,也不动,愁得李季红茶饭不思,她忍不住就用手拨拉蝎子。这些小家伙们却不了解主人的心情,蜇得她哇哇直叫。疼痛未消,李季红就带着她的蝎子四处诊病。专家告诉她,是室内湿度过大,只要控制一下湿度就可以了。李季红这才放下心来。
功夫不负苦心人,李季红渐渐地掌握了一整套养蝎技术。当养好的蝎子以每公斤近600元的价格出售给药材公司、酒店时,李季红一身的劳累就被幸福代替了,她也成为当地有名的“蝎子女”。
选择冷门 她当上“猪倌”
回乡创业致富好项目,2006年,李季红再次做了一件让很多人不理解的事。在当时生猪价格极度 疲软,其他农户纷纷放弃养猪的情况下,她竟把所有积蓄拿出来修建了一个标准化养猪场。李季红明白:一个好的养殖户首先必须是一名好的兽医。她一边养猪一边向技术人员求教,同时从书店买回大量养猪方面的书籍专心苦读。为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在最初的两个月里,她每天至少有十小时是守在猪圈旁,饲料搭配、疾病预防、清洁卫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季红逐渐由一个养猪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目前她的养猪场已拥有70多头母猪、大肉猪120头,中小猪200余头,今年纯收入达二十多万元。
谈到今后的计划,李季红雄心勃勃,她将坚持自己的养猪事业,把养猪场注册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生猪产业,打造一个养猪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