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今天一起喝懂武夷岩茶
茶知识|今天一起喝懂武夷岩茶
掌握老茶客们的品鉴要点
冲泡流程
准备冲泡器具>>烧水>>温杯>>投茶>>摇香闻香>>冲水>>刮沫 (或淋壶) >>出汤>>分茶>>奉茶>>品茶
投茶量
般为1:7-1:22的茶水比,即投茶量5g-10g/110ml。可根据自己口味调整浓淡,日常7g即可。
冲泡要点
茶汤热饮注水要高冲低斟、茶水分离、茶汤热饮。
品茶鉴赏
干茶外形色泽、干茶香、杯盖香、水中香、杯底香、叶底香、茶汤色泽、茶汤滋味。 (详见后面的介绍)。
山场
山场: 即武夷岩茶的茶树生长所处的地域环境。武夷山的茶树基本上种在岩坑涧案里,除了“三坑两涧两案一洞”正岩山场外,还有36峰、72洞、99岩等山场。
干香
干香: 茶叶的干茶香,将茶叶倒入温杯后的盖杯或壶内,盖上后摇动几下,再细闻干茶的香气。喝岩茶,闻香是件很有仪式感的事。
盖香
盖香: 茶叶冲泡时杯盖上的香气,细闻盖香是鉴赏武夷岩茶香气的纯正、特征、香型、高低、持久等的重要方式。
火工
火工: 武夷岩茶独特的焙火工艺所形成的风格特征。因焙火的时间和温度不同,火功的程度大致分为轻火、中火和足火等。
夙氨狈蔼昂必火风格
走水茶: 汤色偏黄,清香带青味
轻火: 汤色橙黄,清香不带青味
中火: 汤色橙黄偏红,花香、品种香显
中足火: 汤色橙红,熟香、品种得显
高火: 汤色偏红,熟香显,火味浓郁老火: 汤色深红熟香带焦糊味
啜[ chuo]茶
啜茶: 是老茶客喝岩茶的品饮方式,嘴巴连续快速地吸气,让茶汤充分与口腔接触,领略岩茶特有的“岩韵”
蛤蟆背
蛤蟆背: 武夷岩茶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烘焙所形成的,在叶底显现出叶面表层隆起的现象。
水香
水香: 茶汤中的香气,也称水中香。茶汤入口充分接触后,口腔中的气息从鼻孔呼出,细细感觉和体会武夷岩茶的香气。
底香
底香: 包括杯底香和叶底香。杯底香指品茗杯或茶海饮尽后或倒出后余留的香气,也称挂杯香。叶底香指茶叶冲泡多次后底叶的香气。
观汤色
观汤色: 茶汤出水后,鉴赏汤色,汤色以金黄、橙黄至浓橙黄、或带琥珀色,清澈明亮为佳。对于火功不同,汤色也有所不同,高火工的茶汤深于低火工岩茶。
醇厚度
醇厚度: 也是岩茶岩韵的表现之一,茶汤滋味在口腔中表现出的厚重感、润滑性和饱满度。以浓而不涩,回甘持久,内涵丰富为佳,宜综合多次冲泡的滋味来判断。
回甘
回甘: 岩茶茶汤咽下后口腔所产生的生津、甘甜的感觉
异味
异味: 武夷岩茶不应具胡的不良气味,如烟味、镀味.
握味等。
返青
返青: 武夷岩茶成品茶火功褪后所产生的,呈现出青气,滋味带有青涩味的现象。
苦涩
苦涩: 武夷岩茶茶汤滋味表现为持久不化的苦味与麻涩味。
锁喉
锁喉: 是指喝岩茶的时候,咽下茶汤以后,喉咙会感到干涩,甚至在喉部还有异物感。喝岩茶以后喉部出现这些现象,大多属于不正常的反应。
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水仙、肉桂、大红袍、名枞和奇种。
1、水仙国家级品种,其品种特征极明显,韵味极强,香气幽雅,制优率较高,具有典型的树龄越老品质越优之特点,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色泽乌绿润带宝色、叶背常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汤色浓艳呈深橙**或金**,叶底软亮、朱砂红边明显,耐冲泡。
2、肉桂原为武夷岩茶名枞之一,已经选育为福建茶叶品种。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条索紧实、色泽乌润砂绿,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汤色橙黄至金黄、透亮,叶底绿叶红镶边显、软亮。?
3、大红袍可以从外形、颜色、香气和口感四个方面甄别,大红袍的成品茶呈现条索状,茶叶颜色为绿褐色、青褐色表面带有油润,冲泡后茶汤为橙**,具有岩骨的花香,而大红袍入口醇厚并且带有回甘。
4、名丛,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等有几百、上千种,统归一个系列。名枞是武夷山历代茶人从武夷菜茶中经过单株选育,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单枞”。这些单枞表现好制出了优质的成品茶,便加以命名,称之为“花名”。
5、武夷奇种是武夷山原生、古老的高山茶树品种,武夷山特有,品种优良,是很多名茶的母种。优异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武夷奇种独特而优良的品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明丛、百度百科-大红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