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科的防治方法及典型事例
虫情调查和预测: 搞好三查,明确蝗情。三查 :查残、查孵化和查蝻。查残:指调查防治后的残留虫量,以便了解防治效果和确定下代防治任务。调查次数:夏蝗查2次,一次在防治后,一次产卵盛期;秋蝗调查3次,分别在防治后、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
取样数量:滨湖和沿海蝗区,每50~100亩取1点,内涝蝗区每10~20亩取1点,每点取样11平方米,目测飞蝗数量,计算出每11平方米平均头数。地面喷雾机械
查孵化:掌握蝗蝻孵化出土期,预测防治适期。不同代区从常年越冬卵孵化盛期前半个月开始,对历年查治的重点区域,每10~15天查1次,共查2次,每次挖卵块5块以上,将卵粒充分混匀,从中取50粒,切查各卵粒的发育期,按发育级别算出百分率,估测孵化期。
查蝻:了解蝗情,确定防治面积和时期。取样方法同查残。
防治方法:贯彻改治并举,根除蝗患的方针
改:改造治理飞蝗的发生基地,从根本上控制蝗害
治:在加强蝗情侦察的基础上,及时用药防治,迅速压低种群数量,减少为害。
改:
1 兴修水利:治本,切断水涝、旱灾和蝗害的关系。
东亚飞蝗在山东微山湖蝗区发生
2 植树造林:开展绿化,减少飞蝗产卵的适生场所。
3 垦荒种植:推广旱改水,增加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面积,或开挖鱼塘,种植牧草等,创造不利于飞蝗发生的生境。
4 扩建盐田:沿海蝗区,在荒滩上兴建盐田或发展水产养殖业。
治:
5 药剂治蝗:
防治指标:每11平方米5头防治适期:蝗蝻三龄盛期
使用药械:地面喷雾用弥雾机、喷粉机使用农药有:乐果,马拉硫磷,敌敌畏乳油等,每亩40-100毫升;飞机防治用超低量喷雾,使用农药为马拉硫磷油剂,每亩100毫升。
药剂治蝗 1、除卵:在竹蝗产卵期作出标志,并绘出标记图,然后在小满节挖出卵块置于纱笼中,以便卵寄生蜂飞出,达到除卵和保护天敌的目的。又可于林间栽植泡桐树繁殖红头芜青,以消除蝗卵。
2、除蝻:在大多数跳蝻出土但又未上大竹前,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手持竹扫把于小竹、杂草或灌木上捕打跳蝻;或以3%敌百虫粉或2.5%甲基1605粉,每亩1.5-2kg喷撒;或在露水干后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液或50%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雾;也可用杀虫净油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或于蝗卵地释放白僵菌,使跳蝻刚孵出就感染白僵菌而死亡。
当跳蝻已上大竹甚至已有部分成虫出现则只有采用烟剂熏杀。 烟剂使用方法:使用林丹做成的烟剂,每亩用量0.5-0.75kg。放烟时风速要在1.5m/S以下。放烟时间以清晨东方快要发白至日出前一段时间最为适宜。21时左右亦可放烟,但因山路崎岖,行动不便,故非不得已时,一般多不采用。无风阴天,整日可以放烟。对于下木丛生的竹林,为便于放烟,应事先砍好放烟道。放烟道设立位置,依产卵地地形而异,以能使烟雾弥漫全产卵地直到竹林顶端而不致很快流失为宜。放烟道宽度以能容一人手执烟筒自由行走为度。放烟筒可用竹筒作成,筒的一端留节,另一端竹筒旁装一柄,柄与筒身指近筒口的一边)所成角度要稍大于900,如此放烟时烟雾才不致扑向放烟人身边。竹筒大小以能容2kg烟剂即可;无竹筒地区,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如铁筒、木盒、纸盒须用防燃物处理)均可。放烟方法以移动法收效最大,但如地形太复杂也可采用移动法结合固定法,或仅采用固定法亦无不可。采用移动法时放烟人移动方向必须与风向垂直;采用固定放烟时,烟筒必须放在上风处。烟雾流动因地形及风速大小而有一定的规律。无风时在山脊放烟,烟雾必定慢慢流向山麓,有风时(指在1.5m/S以内)烟雾随风流动,最后流向低地。在有些情形下自山麓放烟烟雾可直冲至山顶。为了掌握好风速、风向,以便把烟放好,放烟前可先点燃一小撮烟剂以确定烟雾去向,如烟雾笔直上升,表示无风;如稍向一边慢慢地斜行表示风速在1.5m/S以内;如烟雾很快地流走,表示风速已超过1.5m/S,此时一般已不宜放烟。
3、用混有农药的尿液装入竹槽,放到林间,诱杀成虫。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a)供试药剂 25%灭幼脲Ⅲ胶悬剂、粉剂,16%灭幼脲Ⅲ号增效粉剂(内含14.5% 灭幼脲Ⅲ号、1.5%多来宝)均系广东省惠州中迅有限公司生产;20%虫死净可湿性粉剂系广州农药厂生产;20%优乐得可湿性粉剂(日本产)由广东省农科院提供;5%卡死克乳剂由氰胺(中国)有限公司提供;5%抑太宝乳剂为市售农药。
(b)供试跳蝻 1~5龄的黄脊竹蝗跳蝻,均系从青皮竹立竹上振落,用白色塑料薄膜承接,室内群体饲养1~2天,再分装到各笼中供试验用。跳蝻分1~2、3、4~5龄3个龄组进行试验。
(c)养虫套笼 室内或林间药效试验选用100目绿色铁纱网做成直径20cm、 长45cm的圆筒形虫笼,两头各缝接长20cm纱布供捆扎或套三角瓶。
(d)养虫材料 室内药效试验选用叶子较嫩的1年生青皮竹小枝,插于三角瓶中水培,竹节没入水中,药后3天起,每3天更换不带药的竹叶饲养。
(e)药剂试验方法 药效试验使用指压式小型喷雾器,喷至竹叶湿而不滴水为度;粉剂(用滑石粉按重量比稀释)喷撒用4层纱布包扎后,轻轻地抖落于竹叶上,见粉均匀分布为度。林间防治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示范采用日本产久保田多用植保机。室内药效试验各设5个浓度处理,25%灭幼脲Ⅲ号粉剂设两个浓度处理;林间药效试验每种药剂各设两个浓度处理;林间防治试验: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用药量为300ml/hm2,兑水25kg喷雾,25%灭幼脲Ⅲ号粉剂、16%灭幼脲Ⅲ号增效粉剂的用药量为300g/hm2,加滑石粉15kg喷撒。喷药前在林间挂套笼以便检查效果。
各种试验均设空白对照,每处理设3个重复(即3个笼),1~2、3、4~5龄3个龄组跳蝻每笼分别装40、30、20头。
(f) 效果检查:室内药效试验每天检查一次,并记录死虫数, 直至最高浓度处理跳蝻死亡率达95%以上或对照处理死亡率达20%时结束试验;林间药效试验每两天检查1次。套笼试验用校正死亡率表达防治效果。
(g) 灭幼脲Ⅲ号防治竹蝗持续效应观测
二试验结果及分析(a) 室内药物筛选试验。1995~1997年使用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及灭幼脲Ⅲ号3种剂型对1-2龄跳蝻进行室内药效试验,
从表中可知: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1~2龄跳蝻致死作用明显。除虫死净、优乐得和几种药剂低浓度处理外,大部分为药后5~7天,跳蝻开始进入死亡高峰期;药后10天,死亡率达70%以上;药后15天,死亡率达90%以上。
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粉剂对1~2 龄跳蝻的室内药效试验致死效果。通过两者校正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比较(P=<0.05)。250mg/kg胶悬剂与0.5%粉剂比较,500mg/kg胶悬剂与1.0%粉剂比较,在药后5、10、15天时的校正死亡率都无显著差异。药后15天,除个别浓度处理特殊外,4 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大部分达85%以上,充分体现了昆虫生长调节剂的高效和持效的作用。
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粉剂对跳蝻的致死浓度和致死速度,增效粉剂的LC50、LC90均大于胶悬剂,药效似乎比胶悬剂差,但增效粉剂的药效是药后5天的,仅反映速效成分的药效,主要成分灭幼脲Ⅲ号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灭幼脲两种剂型使90%跳蝻致死的时间都是17~18天,但50%跳蝻致死的时间以增效粉剂为快,且较胶悬剂快1倍,体现了增效粉剂的速效性,这与表4的分析结果一致。
对跳蝻中毒症状在室内进行了连续观察,各种药剂处理的跳蝻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行动缓慢、取食量减少、生长发育速度减慢、脱肛、不能正常蜕皮、胫节反卷、最终死亡等症状,虫死净的中毒症状较特殊,药后7~20天,跳蝻取食量极小(拒食),虫体不长大,死亡率低,但最终难以完成生活史,优乐得也有类似的症状表现。
由于室内药效试验,仅供跳蝻取食3天带药竹叶(以后换新竹叶不喷药),肯定少于林间的摄药量, 加上跳蝻中毒后活动范围明显减少,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在林间跳蝻死亡率必然高于室内。
(b)不同龄期跳蝻的室内药效测定。不同龄期跳蝻、不同浓度处理试验。随着跳蝻龄期的增加,药后死亡率明显下降。特别是灭幼脲各浓度处理4~5龄跳蝻的致死作用明显低于1~3龄跳蝻。对不同龄期跳蝻的致死浓度和致死时间作了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反映:随着虫龄的增大,LC50、LC90相应大幅度增加;同一龄组,使用浓度增大,死亡率也提高。1~2龄跳蝻五个浓度处理LT50为4~5天,LT90为10~ 28天;当P=<0.05时,使用1000~125mg/kg浓度,药后7、18天内,校正死亡率分别可达50%、90%,这与试验观测结果一致。3龄、4~5龄跳蝻的LT50、LT90明显大于1~2龄跳蝻,致死时间长得多。东亚飞蝗
(c)林间药效试验。1995~1996年使用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1~2龄跳蝻进行林间药效测定,各种药剂在林间测定的结果与室内相似。室内和林间药效试验,灭幼脲Ⅲ号浓度125与250mg/kg胶悬剂;浓度0.5%与1.0%粉剂进行比较,在药后5、10、15天时的校正死亡率都无显著差异。灭幼脲Ⅲ号各种浓度处理,药后10天防治死亡率平均在90%以上,能较好地控制竹蝗的危害。
(d)综合因子分析。从上述试验结果看,灭幼脲Ⅲ号的3种剂型和卡死克、抑太宝对1~2龄跳蝻都有较强的致死作用;虫死净、优乐得虽然药效试验期内死亡率较低,可是能抑制跳蝻的取食、生长发育,最终也能导致个体死亡及种群数量减少。但由于死亡速度慢及不明显,生产单位较难接受;同时考虑到推广应用的成本,灭幼脲Ⅲ号的价格显然较其它药剂低,适宜于大面积应用;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粘附力强,消解速度慢(据报导,在林间树叶上的消解速度,半衰期为48天,药后60天的消解总量仅62%), 非常适合于跳蝻孵化历期长,跳蝻活动期雨水多的竹产区使用。灭幼脲Ⅲ号粉剂使用方便,增效粉剂还具有一定的速效性,虽然粉剂粘着力较差,但掌握好喷药天气便可克服这一缺点。
(e) 灭幼脲防治竹蝗的林间持续效应观测。对竹蝗产卵地及防治区竹蝗虫源地和发生面积大幅度减少,使多年来大面积发生、严重危害的趋势得到控制。
⑶、应用灭幼脲防治黄脊竹蝗的技术要点
林地牧草蝗
摸准虫情、搞好测报
虫情调查主要抓住两个时期:一是在竹蝗产卵末期(上年9月份左右)调查竹蝗产卵地,可根据竹蝗喜欢在为害区的边缘,土壤疏松、地被物较少的向阳山坡产卵等习性,通过查看林地上虫尸或挖找蝗卵等方法进行,初步掌握有虫面积及次年重点发生区。二是在跳蝻孵化期调查,初孵跳蝻在杂草或竹叶面上取食活动,容易被发现。可准确掌握跳蝻的孵化时间、发生地点及虫口密度。虫情调查要花费较大的人力,通常与发动群众相结合。为了提前掌握跳蝻孵化期及出土时间,可根据1至3月份气温、降雨情况与孵化时间的变化关系建立预测式进行预测。还可利用蝗卵胚胎发育历期进行预测。
农药打药倍数有没有什么好的简单的计算方法,可以举个例子吗
农药稀释方法,都有哪些?举个例子:某农药每瓶含量为200毫升,使用说明“1000倍液使用”。意思就是说,这一瓶农药需要与1000倍的水混合使用。那么,200毫升=200克,200克X1000=200千克。计算可知,这一瓶农药需要兑水200公斤。按照我们常用的喷雾器,每桶水是15公斤计算,15公斤/1000=15毫克=15毫升,每桶水加入15毫升的药液即可。
常见的农药有水剂、粉剂、乳油等,水剂、乳油含量一般以毫升为单位,而粉剂含量以克为单位。由于水剂、乳油的比重和水所差无机,所以我们在稀释的时候,可以把毫升这个单位当克计算。关于农药的稀释倍数,常见的分为两种。一种为稀释多少倍,一种为每亩使用量。
一公顷15亩。在计算每亩的剂量时,应将其除以15。例如,阿维菌素的剂量为每公顷1500毫升,每亩的剂量为1。每亩的剂量可能是每亩土地多少克,每亩土地多少毫升。但标记此剂量是最有问题的。
对于学习较少的农民来说,突然之间,他们身上布满了黑线和大头。例如,说明书上说,稀释1000倍后,每亩使用30毫升药物。换句话说,使用30毫升这种药物可以比30毫升水多1000倍,即。30公斤喷雾。通常根据独木舟terra使用两个背包的水计算。将15kg药品和15ml产品混合均匀后,即可喷洒袋中的水。
从百分比浓度到ppm浓度的转换公式为....:添加到农....药中的水的1部分=1000000/ppm待制备农药的百分比。
正确简单的农药液使用倍数是以:配制药液的目标数量(千克或升)除以农药稀释倍数后,乘以1000例,例:某农药使用浓度1500倍,使用喷雾机容量为30斤水(计算时应变算成千克或升,此刻应为15公斤)计算方式,(15/1500)X1000=10(克或毫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