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的茶叶对人体是否有伤害?
由于茶叶虫害较多,目前茶叶内的残留农药大部分来自于喷洒,少量以根系从土壤吸收,主要留在茶叶内部。
制茶过程中,茶叶经过揉搓、翻炒等多道工序,多数残留农药可在此时随着汁液渗出而被去除;因为是泡茶,大部分农药不溶解于水,所以茶汤中含有量更是微乎其微;张一元销售经理透露,早春虫害少,春茶的残留农药相对最少。
朱仲海也向新浪财经指出,日本对茶叶残留农药的检测技术是一流的,但日本厚生省的技术人员也明白,茶叶是泡饮,并非直接食用,摄入人体内的农药极为有限。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举例说,用水溶解度最高的灭多威来进行风险评估,残留水平即使按报告所指的0.07mg/kg的15倍,其他指标也按较高限度计算,一个体重63公斤的消费者通过饮茶可能摄入的最大量,只占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每天允许摄入量的1/150。
五、中国残留农药检测标准提高存在技术壁垒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对残留农药的标准较低,不少农药以及其他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制剂并未被列入必检目录。既然中国对茶叶的残留标准过低,是否可提高标准,增加监测项目?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在博文中指出,目前国内不施用农药的话,很多茶叶可能无法种植。国家标准低于欧盟标准,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在消费者安全和茶农利益之间寻找的平衡点。不过从长远来说,应逐步淘汰和限制农药的使用。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朱仲海认为没有必要提高,根据他的了解,欧盟制订茶叶农药残留标准的官员也自认为苛刻,因为欧洲人受疯牛病影响深刻,过于敏感甚至神经质,但喝茶对人体有益,英国人均饮茶量比中国高很多,因此欧盟比中国对茶叶的研究还要深。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此前也公开表示,欧盟的标准是非常严格且近乎苛刻的,而且并不公正和科学,称得上是一种技术壁垒。“世界卫生组织方面认为,任何一种化合物的毒性大小都不一样,可摄入量也不一样。因此必须经过风险性评价,而欧盟定的标准则提出了零风险标准,不进行风险评价。”
茶叶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农药。农药残留在茶叶中的存在与农药使用的频率、种类、施用方法、喷洒时间等因素相关。监管机构会制定限量标准,确保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安全水平。消费者可以选择有机茶叶或者通过认证的茶叶,来减少农药残留的风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