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蜜枣是怎么做成的.

蜜枣要选个大核小、肉质疏松、汁液较少的品种作原料,以开始褪绿并呈现乳白色时采摘的枣果为最好。将枣果洗净,用划丝器或排针在枣皮上刻划出细密而均匀的裂痕,在0.3%~0.5%的亚硫酸盐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

蜜枣是怎么做成的.

糖煮是制作蜜枣的中心环节。先在铜锅或不锈钢夹层锅中配制55%~60%的浓糖液40千克,加热使砂糖溶解后加入少量浓盐酸或柠檬酸60~80克。将处理过的鲜枣60千克倒入锅内,加热煮沸十几分钟,此时果肉变软,遂将10千克50%的糖液分三次加入,每加一次煮沸3~5分钟。然后再每次加入50%浓糖液1千克、砂糖2~3千克,反复煮沸,重复3次。最后将20~25公斤砂糖分3次加入,煮沸。第三次加糖后煮沸20分钟。全部糖煮过程约用1.5~2小时,此时锅中糖液浓度可达70%左右。采用分次加糖,反复煮沸有利于枣果对糖液中糖分的吸收。之后,将枣果带糖液一起倒入大缸中,浸渍24~48小时。

用漏勺将枣果从糖液中捞出,沥净糖液,摊放在竹屉上,置于60~70℃烘房中烘烤至枣皮干燥不黏手,果肉仍然保持柔软时取出整形。把枣果逐个捏成扁平的长圆形,同时拣除杂质,按个大小分级,再摊放在竹屉上,继续烘烤几小时,使蜜枣的含水量在20%左右时取出,即为成品。包装待售。

一、枣树管理的关键--防止裂果

枣多数品种成熟期遇雨会发生裂果,裂果造成的损失常占枣产量的10%~30%。

裂果多发生在果实开始着色变红到完全变红的脆熟期,多为9月上中旬开始着色的中熟品种前期花形成的果实。

9月初以前成熟的早熟、中晚熟品种和10月成熟的晚熟品种以及中熟品种后期花形成的果实极少裂果。

发生裂果的年份都为雨季结束早、8月中旬到9月上旬有旱情的年份。

雨季结束晚,8月中旬到9月上旬有旱情的年份,即使容易裂果的品种也很少裂果,甚至不发生裂果。

防止裂果的主要措施:①选栽抗裂果的优良品种,这是解决裂果的根本措施;②从7月下旬开始,每隔15天喷一次3克/千克氯化钙水溶液,直到采收,或8月中下旬果面喷50~100倍的石灰水液;③8月上旬到9月上旬遇旱灌水,土壤含水量稳定地保持在12%~14%,可通过覆膜、覆草或秸秆的方法减少冠下水分蒸发,并及时排水防涝,使土壤含水量保持稳定,可大大降低裂果率:④容易裂果的品种可在白熟期及时采收加工,以避免裂果造成损失。

二、枣树结果期管理重点--防止采前落果

枣果开始着色以后,常发生未熟先落的落果现象,称为采前落果。

1.喷萘乙酸。

使用方法是在白熟后期和果实成熟前10~15天各喷1次50~70毫克/千克浓度的萘乙酸或萘乙酸钠溶液。

喷布时,要求果面、果柄全面着药,延缓果柄离层细胞解体的时间,使果实达到正常的成熟度再采收。

喷萘乙酸后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

荼乙酸不能直接溶于水,使用前应先用少量酒精或用开水加碱将萘乙酸完全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使用浓度。

例如,5克萘乙酸加50毫升95%酒精,振荡使其完全溶解,再倒入100千克清水中,搅匀即得5毫克/千克浓度的萘乙酸水溶液。

用酒精溶解的萘乙酸母液可以存放,喷布时直接取一定量的萘乙酸母液对水稀释即可。

用碱溶解萘乙酸时,先将萘乙酸放人大烧杯中,加少量水加热至沸腾,再慢慢少量地加入食用碱,并不断搅拌,直到萘乙酸完全溶解,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可对水稀释喷布。

加碱时不可一次全部加入沸水中,防止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放出,使液体溢出烧杯。

萘乙酸钠可直接溶于水中,使用起来比奈乙酸更为方便。

萘乙酸和萘乙酸钠可与中性农药和尿素混合使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波尔多液等混用。

2.喷防落素。

应用10~20毫克/千克浓度的防落素(即氯化苯氧乙酸)对防止采前枣落果也有很好的效果,喷布时间同萘乙酸。

3.催熟采收。

喷布萘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之后,枣树的采收期会适当推迟,果柄连枝,增加采收难度。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适当推迟采收时间或喷200毫克/千克的乙烯利一次催熟采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