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国槐适合在南方种植吗?最好的种植季节是哪个?

国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重要的绿化树种,其树冠非常高大,姿态优美,绿化观赏效果较好。同时国槐在净化空气,降低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国槐种植过程中,对于土壤没有很严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材质较佳,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正是由于国槐具有的诸多优势,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国槐常常作为骨干树种进行种植。下文主要探讨分析国槐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国槐适合在南方种植吗?最好的种植季节是哪个?

1 国槐的生态习性

国槐属豆科榆属,落叶乔木,成年的国槐树,枝繁叶茂,冠体硕大,遮荫效果明显,而且国槐树花期非常长,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国槐的叶片较小,呈羽状。属于喜光树种,同时耐寒性较强,耐阴性不佳,阴湿的地区不利于国槐的生长,国槐具有较好的耐寒性,倘若种植区域存在较深的积水,会对国槐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国槐栽培过程中,在土壤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贫瘠的土壤条件下也能生长,但为了保证国槐长势良好,在国槐栽培过程中,应当首选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沙性土壤进行栽培,这样更利于国槐的健康生长。

2 国槐的栽植、培育技术

2.1 国槐的埋根繁殖

(1)备种。国槐树落叶之后,此时便可对其种根进行引进,并埋藏于湿润的沙土中,为定植打好基础,但必须要保证沙土合理的湿润度,沙土过湿会引发种根腐烂。

(2)整地。通常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的砂性土进行种植,同时还必须要保证排灌条件,没有虫源。施入有机生物肥料(2500kg/667m 2 ),并合理的应用磷肥和二铵。为了控制和降低地下害虫造成的危害性,可以利用一些夫南丹进行杀虫,对土地进行深翻,耙细,科学合理的进行整地,并做 1m 宽的畦,之后便可开展种植工作。

(3)育苗。与当地气候条件充分结合,对育苗时间合理选择,南方地区在国槐育苗过程当中,主要的时间为 3 月中旬,北方国槐育苗多在四月初。育苗过程当中首选光滑没有病虫源的 2 年生根,根的直径应当在 5~10mm。同时将根合理的设置成 5~7cm的长度,随着畦开沟,间隔 50cm 设置育苗沟 1 道,以 5cm 控制其深度,株距设置成 30cm,合理的摆放,并覆盖细沙土,及时的浇灌,并将地膜覆盖好,如果温湿度合适,30d 左右便可出苗。

2.2 国槐的扦插繁殖

(1)扦插时间。与埋根育苗时间相同,合理的进行提前。

(2)插条选择。选择直径 8~29cm 木质化的硬枝作为插条,将枝条合理的剪成 15cm 长,于芽孢上 2m 处剪平上切口,芽孢以下5cm 处剪下斜口,每捆设置成 50 根,通过生根粉(50mL/kg)对插条下端进行 3-4h 浸泡。

(3)扦插方法。在科学合理整地的基础上,进行扦插,扦插时方向为 45°,并根据 20cm×40cm 设置株行距,扦插完成之后将地膜覆盖好。

2.3 国槐的种子繁殖

(1)苗地选择。育苗地应当首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条件优越的沙性土壤,进行种子繁殖。

(2)种子处理。①浸种法:把种子放置于 80℃水中进行浸泡,同时持续地进行搅拌,不断降低水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 45℃时,此时便不用搅拌,并进行 24h 浸泡,使种子完全膨胀,之后取出备用,并在种子上覆盖草帘闷种催芽,种子达到 20%的出芽率时,便可开展播种工作。②沙藏法:该项工作一般于播种之前 15d左右进行,种子经过 24h 浸泡之后,开始沙藏,沙土湿度应当保持在 60%左右,根据 1:3 的比例,充分混匀种子与沙土,并在坑内放置,覆盖塑料薄膜,并每日对种子开展翻动工作,保持适度,种子出芽率达到 50%时便可播种。

(3)播种方法。春季四月上中旬是国槐播种的适宜时间,根据12kg/667m 2 控制种子播种量,利用垄播形式进行播种,垄底宽度按照 30cm 或者 50cm 进行设置,垄距设置成 70cm,种子播种之后应当开展相应的镇压工作,确保种子和土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更有益于种子发芽与生长。

3 国槐的种植管理

3.1 适时定苗

一般情况下,种子播种之后,7d 后便可出芽,14d 左右,基本能够出齐苗,在播种过程当中利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当国槐生长至二三片真叶时,揭开地膜,当国槐幼苗达到 15cm 高度时进行间苗,根据株距 15cm 进行定苗,并根据 8000 株/667m 2 进行留苗。

3.2 移栽管理

经过 3-4 年生长的种苗,便能出圃绿化,由于苗木顶端存在密集的树芽与枝条,同时间距较短,很易导致树干弯曲。第二年准级可根据 50cm×70cm 株行距进行移栽,同时在距地面 5cm 处进行截干。国槐具有非常强的萌芽率,第二年会有许多新芽萌发于截干部位,当枝条生长长度达到 20cm 时,将直立向上生长的枝条进行主枝培养,剩下的全部清除,这样更利于主枝生长。

3.3 肥水管理

与当地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充分结合,保证浇水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苗期到雨季期间,浇 2~3 次水,冬季土壤尚未封冻前浇1 次水。播种前根据 3000kg/667m 2 施入有机肥。国槐生长旺期,在浇水过程当中合理的应用一些氮肥,这对植株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3.4 整形修剪

根据苗木实际生长情况,对苗木开展合理的整形修剪工作,可以设置成杯状式以及自然式,还可设置成开心型。如自然式,就是在对国槐树进行整形修剪过程当中,将主枝合理的保留后,并对直立枝以及顶芽合理的保留,剪除其他的侧枝,促进苗木的自然生长,形成良好的冠形。当国槐苗木生长高度达到 3m 以后,通过自然心形进行定干,保留长势良好,角度合适的枝条 3~4个,培育成主枝,同时将其他侧枝与萌芽全部清除。入冬之后短截主枝,进行 50cm 保留,促进副梢萌生,进行树冠培育。如果采用杯状整形修剪,需要于定干之后,保留 3 个主枝,入冬后修剪过程当中,短截主枝上的两个侧枝,并将 6 个小枝进行保留。夏季快速生长过程中,开展摘心工作,控制其徒长。第 2 年,短截小枝上的 2 个枝条,培育“3 股 6 权 12 枝”的杯状造型。

4 病虫防治

国槐树生长过程当中主要的病害包括白粉病溃疡病以及腐烂病,防治过程当中可以利用退菌特科湿性粉剂,按照 600~800倍液进行配制喷施防治,也可选用 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照 800~1000 倍液配置好后进行喷施防治。国槐生长过程中的主要虫害为槐蚜、黏虫、槐尺蠖以及美国白蛾等,可选择 2.0%阿维菌素乳油复配剂按照 3000~4000 倍液进行配置喷施防治,也可选用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配制成 1500 倍液进行防治。

5 结 语

为了确保国槐树的栽培成活率,园林工作者应当对国槐树的栽培技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进行国槐栽培,并强化栽培管理工作,保证国槐成活率,进而创造更多大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

中国民间有一 俗语 :“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 。在这里,人们把槐树誉为招财进宝的吉祥之树。

中国人将槐树誉为吉祥的化身,源于首先将它视为神灵的栖息之所。如果 追根溯源,当起源于周朝。在 《太公金匮》 中记 载:“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 ” 太公 说道:“ 请树槐于王门内,有益者人,无益者距之。”

这里讲的是周武王与姜太公关于祭祀神灵的一段对话。武王对太公说:天下来的神很多,我们将如何安排他们歇息呢?太公答道:请在王宫门内栽植槐树,。 社神 就 有 了 栖息之处。

在 《春秋纬·说题辞》 中记 载:“槐木者,虚星之精。” 在这里又将 槐树 赋于了 神异的色彩 ,说它是天上精灵的化身 。

在 《汉书·五行志》 中 记载:“昭帝建始四年,山阴社中大槐树,吏人伐断,其夜复自立如故。”可见,槐树神奇异常。 所以 古代人种槐除了取荫之外, 还 在于讨吉兆,寄期翼。

在 古代 , 人 们 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将 槐树的荣枯被视为兴衰灾祥的征兆。《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熹五年十月壬午,御所居殿后槐树,皆六七围,自拔倒,树根在上。”注“臣昭曰:槐是三公之象,贵之也。灵帝受位不德进,贪愚是升,清贤斯黜,槐之倒植,岂以斯乎!”

在这里 说 的是 汉灵帝时,朝内六七围粗的大槐树无故自倒,根竖向上,有人认为槐是三公之象征,现在如此,正和朝廷贤愚不分,黜忠进奸相一致,东汉大概要亡了。果不其然,不久东汉就被灭亡了。

古人还 将 槐树 视 为瑞槐。元代乃贤记载,曲阜孔林中有“古槐一章,枝干偃蹇 (音简,原意为跛足) ,肤理若镌刻篆籀龙凤,细如丝发,虽善画者莫能状其奇巧,……见者咸加敬爱,因以纪瑞云。” 由此将 古槐被称为“瑞槐”, 并 作《孔林瑞槐歌》以赞美。古代人还视槐枝连理为吉祥的象征,《南齐书·祥瑞志》载:“永明元年五月,木连理。闰月,璇明殿外阁南槐树连理。”

因为 《周礼·秋官·朝士》说:"面三槐,三公位焉"(见上文)。就是在王宫外种植三棵槐树,代表司马、司徒、司空三公。所以"槐鼎"一词,被用来指代王之下的最高职位。周人还在朝廷左右各栽9株槐树,称为"九棘(棘的原意为酸枣)",以分别朝臣的品位。左九棘,象征公、卿、大夫的品位,群士在其后;右九棘,象征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群吏在其后。

也正是槐被视为“三公”的崇高的政治地位,所以在古代 槐树 被视 为古代科第吉兆的象征 。据 《三辅黄图》载:“元始四年(公元前90年)起明堂 (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典、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皆在这里举行。) 辟雍为博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株。诸生朔望会此市 (即夏历每月的初一,月亮与太阳同时出没为朔望,在这一天学子们便聚集在一起,像赶集一样) ,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容揖逊。议论槐下,侃侃 誾誾( 即和和悦悦地在一起尽兴交谈) ” 。 因此,在汉代长安有“槐市”之称,是指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又有“学市”之称,北周庚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有“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庐”之诗句。唐元稹《学生鼓琴判》亦言:“期青紫于通径,喜趋槐市;鼓丝桐之逸韵,协畅熏风。”

后 来,还有 以槐借指学宫、学舍。唐武元衡《酬谈校书》诗云:“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可以想见唐代长安学宫中的情调。

自唐代开始,科举考试关乎读书士子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借此阶梯而上,博得三公之位,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因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

宋 · 钱易《南部新书》中更有详细的说明:“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亦有十人五人醵率酒噀,请题目于知己,朝达谓之私试。七月后设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 也是 说唐代京城长安,落第的举子们六月不出京城而闭门苦读,作新文章,请人出题私试。当槐花泛黄时,就将新作的文章投献给有关官员以求荐拔。后代的诗人多有吟咏。

远在南北朝时, 南朝梁元帝《长安道》有诗云:“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红尘”,说明南朝的道仍以槐路为特色。南朝陈后主《洛阳道》诗:“柳花尘里暗,槐色露中光。”说明洛阳当时的行道树也是槐树。唐代王维《送邱为往唐州》诗:“槐色阴清昼,杨花若暮春”(唐州,今河南省唐县),唐代郑谷《感怀投时》诗:“孤吟马迹抛槐陌,远梦鱼竿掷笔乡”,诗中的槐色、槐陌都是指行道树为槐树。由于唐朝河南各地的行道槐树十分普遍,才有李公佐所著的《南柯记》,这个故事说,一个人醉卧在宅旁古槐边,梦见进入大槐安国,娶公主为妻,做南柯太守20年,生五男二女,享尽荣华富贵,醒来却是南柯一梦。这里所谓南柯国,就是槐树干下的蚁穴。 唐 代的 段成己 在 《和杨彦衡见寄之作》 诗中写道: “几年奔走趋槐黄,两脚红尘驿路长 。 ” 唐·罗邺《槐花》:“行宫门外陌铜驼,两畔分栽此最多。欲到清秋近时节,争开金蕊向关河。”唐·翁承赞《题槐》:“雨中妆点望中黄,勾引蝉声送夕阳。”

在 北宋 , 黄庭坚 的 《次韵解文将》诗云:“槐催举子著花黄,来食邯郸道上梁。” 苏轼《次韵曾子开别驾》有“槐街绿暗雨初匀,瑞雾香风满后尘”的词句;金代刘著诗“古道阴阴槐树老,归鸿杳杳荻花秋”; 南宋范成大《送刘唐卿》诗 中 有“槐黄灯火困豪英,此去书窗得此生”。 陆 游《初夏闲居纪事》中则有“竹阴槐影有余凉”等名句。

古往今来,在所有咏槐的诗词歌赋中,当属 三国时 的三位 著名文人 了。在 王粲 所作的 《槐赋》 中 称颂 槐树 道:“惟中堂之奇树,禀天然之淑姿。超畴亩而登殖,作阶庭之华晖。形棉柿以条畅,色采采而鲜明.丰茂叶之幽蔼,履中夏而敷荣。既立本于殿省,植根柢其弘深。鸟愿栖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襟。” 在此赋中他 全面高度地概况了槐树的特点。同时 代的 曹丕也作 了一首 《槐赋》 ,赋中写道 :“有大邦之美树,惟令质之可嘉.托灵根于丰壤,被日月之光华。周长廊而开趾,夹通门而骈罗。承文昌之遂宇,望迎风之曲阿。修干纷其璀错,绿叶萋而重阴。上幽蔼而云覆,下茎立而擢心。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鸿雁游而送节,凯风翔而迎时。天清和而温润,气恬淡以安治。违隆暑而适体。谁谓此之不怡。” 而他的弟弟 曹植 , 在 他所写的 《槐赋》中 称颂 槐树是:“羡良木之华丽,爱获贵于至尊。凭文昌之华殿,森列峙乎端门,观朱榱以振条。据文陛而结根。畅沈阴以溥覆,似明后之垂恩。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覆阳精之炎景,散流耀以增鲜。”

在中国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说的 就 是山西移民的历史。民国《洪洞县志》载:“大槐树在城北广济寺左。按《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间屡徙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树下为集会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置员,发给凭照、川资。因历久远,槐树无存,亦发贡于兵燹。” 这里 说 的是 元末山西洪洞县城北广济寺旁驿道边有株“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明初鉴于长年战乱,中原荒芜,朝廷多次组织将山西之民移往翼鲁豫皖等地。当时洪洞县人口稠密,地处交通要道,故移民尤多。每次移民多在深秋,官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凡移民,都要集中在这里登记造册,“发给凭照、川资”,后由这里编队迁送。据说当时明朝官府广贴告示,欺骗百姓说:“不愿迁移者,到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日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拖家带口、熙熙攘攘,纷纭赶往古槐树下。到第三天,大槐树下聚集了十几万人。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了大槐树下的百姓,一位官员宣布了大明皇帝的敕命,“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由于是强迫性移民,所以移民们在这里登上了离乡背井的征程,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悲伤哭啼,频频回首,渐行渐远,亲人的面孔逐渐模糊,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鸹窝。因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了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据考证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的227个县。槐树也就成了移民们怀祖的寄托,所以移民们到达新地建村立庄时,多在村中最显要的地方,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或村口种植上一棵槐树,以此表达对移民活动的纪念和对故土祖先的怀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幼槐成了古槐,古槐就成了故乡、祖先的象征。

据我的父亲对我说,我们周姓的祖上也是从 洪洞县 的大槐树下迁移到河南省淅川县的,我们两只脚上的小脚指甲是双重的,就是先祖们在迁移时为后代留下的记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