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城北区的人口民族

根据城北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常住人口299002人,其中,户口登记在本区的有188345人,占常住人口的62.99%;户口登记地在外区县的有108719人,占常住人口的36.36% ,出国及户口待定人口1938人,占0.65%。外区县来北区人口中(除常住人口外),另有暂住人口4221人,其中省内2416人,省外1805人。

城北区的人口民族

在2010年常住人口中,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为40849人,比重从“五普”的17.83%减少到13.66%,下降4.17%;15-64岁人口为233480人,占78.09%,同“五普”的76.88%相比,上升了1.2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673人,占8.25%,比重比“五普”上升了2.96%。

在2010年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55066万人,占51.86%;女性人口为143936人,占48.1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7.73,比西宁市高1.68。“五普”总人口性别比为110.26,10年间我区人口性别比下降2.53。 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193.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2年增长14.2%。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8亿元,同比2012年下降9.3%;第二产业增加值137.6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6.6%,其中工业增加值127.8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53.9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8.2%;三次产业比为0.81:71.27:27.92。

2013年,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052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20.5%。税收收入43389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20.74%。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850元,同比2012年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643元,同比2012年增长14.59%。 2013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625.2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2年下降9.33%。其中农业产值15107.06万元,同比2012年下降0.13%;林业产值191.50万元,同比2012年下降93.38%;畜牧业产值7345.10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6.2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981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3.31%。

2013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5778.1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2年下降9.34%。其中农业增加值11401.11万元,同比2012年下降1.16%;林业增加值39.09万元,同比2012年下降97.41%;畜牧业增加值3778.04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2.1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59.9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8.82%。

2013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321亩,同比2012年下降13.56%。其中:粮食作物面积7309亩,同比2012年下降15.72%;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259亩,同比2012年下降25%;蔬菜种植面积14239亩,同比2012年下降10.69%;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2144亩,同比2012年增长80.78%。

2013年,粮食总产量2326吨,同比2012年下降20.15%;油料产量1358吨,同比2012年下降21.59%;蔬菜产量26090吨,同比2012年下降24.69%;瓜果类产量716吨,同比2012年下降36.8%。

2013年,补植补栽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85公顷,育苗面积30公顷,零星植树2049百株。

2013年,全年完成肉类产量1670吨,同比2012年增长15.01%。其中:猪肉产量1230吨,同比2012年增长39.93%;牛肉产量134吨,同比2012年下降21.64%;羊肉产量230吨,同比2012年增长13.86%;禽肉产量76吨,同比2012年下降62%;蛋产量1074吨,同比2012年下降14.35%;牛奶产量1063吨,同比2012年下降41.91%。出栏牛1165头,同比2012年下降18.82%;出栏羊13622只,同比2012年增长9.30%;出栏猪15489头,同比2012年增长32.85%;出栏家禽72719只,同比2012年下降43.97%。季末牛存栏1321头,同比2012年下降48.05%;猪存栏14333头,同比2012年下降38%;羊存栏26465只,同比2012年增长56.23%。 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1.10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5.56%,实现工业增加值127.82亿元,同比2012年增16.5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23.2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23%,产销率为95.96%,同比2012年下降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3.4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2.54%,实现工业增加值106.5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2.3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为82.39%;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6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2.14%,实现工业增加值21.30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9.11%,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为17.61%。

2013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56家,同比2012年增长3.6%。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9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3.65%。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8.0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69%,建筑工程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51.58%。全年完成竣工产值15.06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53.4%;全年资质内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75.4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7.7%;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9.58万平方米,同比2012年增长10.8%。其中,新开工面积52.46万平方米,同比2012年增长14.6%。 2013年,建城区绿化面积853.71万平方米,同比2012年增长4.4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60.53%,较2012年提高5.23%。

城北乡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社会各项事业等方面取得成效。二OO六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亿元,比二OO五年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增长70%;实现财政收入755万元,增长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6万元,增长3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达8300多万元,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4360元,增长10%。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粮食生产平稳发展,总产稳定在1400万公斤以上。特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亮点,黄烟、桑蚕成为增收致富主导产业。二OO六年,全乡共种植黄烟8300亩,交售优质烟叶271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810万元,税收308万元,再创历史新高。桑蚕产业化进程加快,桑园总面积达到5000亩,交售鲜茧9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800多万元。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绿色通道”、“绿色走廊”、“荒山绿化”建设工程成效显著。畜禽存栏量达到90万头(只),“千头奶牛进基地”工程进展顺利,全乡奶牛存栏量达300余头,各类果品产量达到220万公斤,水产品总量稳定在60万公斤左右。

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二OO六年全乡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80户,新发展工业企业66家。合同利用乡外资金2.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5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各类招商项目的引进和民营经济的崛起,扩充了经济总量,提高了经济实力,为从农业型乡镇跨入经济型强乡奠定了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乡村建设工程启动,“七室一栏”、“一池五改”和精神文明一条街建设取得成效,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得到初步改观。兴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农田设施配套工程等20余处。通讯设施日益发达,全乡程控电话装机达到4300门,手机用户达到5000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900余户,安装宽带网50余户。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吸纳社会资金800万元,拆迁房屋248间,新建设标准商贸楼18幢,拓宽道路1200米,铺设地下涵管200米。“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实施顺利,人畜吃水条件得到改善。投资200万元,建设气流下降式烤房109座,投资50万元,扩建了敬老院,投资20万元新建了崮子村卫生所。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6‰;黄烟新式大棚育苗、气流下降式烘烤,桑蚕“3+1”规模养植等一大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教育方面,投资100多万元的石沟中心小学已经启用。全乡“一体化”办医,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参合率达90%,广播、文化、宗教等各项事业也都有了发展。

城北乡资源情况

一、城北乡旅游资源情况

城北乡境内奇石林立,美景遍布,既有历史文化古迹遗址又有自然生态优美环境,还有百塘千亩水面养殖基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生态环境优美。南依美丽的钟罗山,苍松翠柏,林木繁茂,县委县政府正在实施钟罗山休闲公园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极为优美。

2、奇石地质资源丰富。境内有丰富的园林石和溶洞地质资源,仅园内就摆放奇石达30万樽。奇石园内有小二型水库2处,碧水与奇石交相互映。红云洞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已初步探明属地下溶洞。投资3亿元的中华奇石城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3、水面资源开发极具潜力。北靠浚河,广聚、辛章一带有大小近百个鱼塘,有近千亩水面养殖区域,还有近五百亩的荷花可供游人观赏,是开发休闲垂钓、漫步荷塘、赏花伴月、水上游乐、尽享农家田园风光的好项目。

4、历史文化遗址较多。有乾隆行宫遗址、圣渊寺遗址、古汉画石像墓遗址等历史文化古迹。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当地还有民间演出队伍,传统的民间折子戏、划旱船、舞狮子、高跷、扭秧歌等剧目在这里得以发扬继承,曾在市县级演出活动中多次获奖。

5、餐饮旅游业发展迅猛。沿钟罗山麓的演马、寒良寺、盖家洞一带餐饮服务业发展迅猛,既有星级标准的商务大酒店,又有农家特色小吃,具备了较高的接待能力、接待标准和接待档次,是商务、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

6、投资环境优越。近年来,城北乡高度重视旅游开发工作,优化投资环境,努力营造“重商、亲商、惠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先后有信诚驾校、银光驾校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乡投资建设,年培训驾驶等各类技能型人才万余人。

三、城北乡发展旅游业的主要趋向

(一)打造“自然生态游”。钟罗山北麓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和奇石天然景观。每年一开春,来这里游玩人络绎不绝,置身于奇石园林中,游客们既可尽情观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能充分领略到能工巧匠的独具匠心,品农家小吃,听松涛鸟鸣,体会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二)打造“古色游”。我乡境内有乾隆行宫、圣渊寺、古汉化石像墓遗址等古色旅游景点,这些景点神秘幽静、历史源远流长;同时,我乡还有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和乡间古桥、古碑,让游人感受古文化的熏陶。

(三)打造“水上游”。我乡依托浚河水面和辛章、广聚鱼塘、荷花示范园为水上旅游的示范点,开发水上垂钓、水上滑艇、水上娱乐等旅游休闲项目。境内绿树成荫,冬暖夏凉,放眼碧波千倾的水面,令人心旷神怡,同时,游人还可乘坐水上艇进行水面聊天、用餐、睡觉,饱尝水面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另外,开设水上垂钓项目,吸引一大批钓鱼爱好者参观、钓鱼。夏天还可欣赏荷花,采莲戏水,冬天尽享甜脆的“绿色藕瓜”。努力打造城北的“荷塘月色”,“水上人家”。

(四)打造“餐饮之乡”。依托丽都假日酒店、清心茶园、乡村家园、红云山庄等特色餐饮名店、农家小吃,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业,不断提升餐饮规模、档次和接待水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