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农业现代化包括5个方面

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然而,我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满足工业原料不断加大的需求。据估算,粮食需求每年增长80~100亿斤,而资源约束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农业还承担着农民增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任务。面对诸多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难以应对。因此,必须改造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之路。

农业现代化包括5个方面

2006年12月23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明确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是生产发展,而发展生产的方向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几代***努力追求的目标。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曾说,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10年后,中央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并称为"四个现代化"。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2007年1月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上。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曾表示,未来15年,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在动植物新品种的自主创新、开发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六大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降低对外技术的依存度。

2007年1月29日,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把“要显著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五方面之一。

由此我们看出,从“农业现代化”到“现代农业”的提出,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对农业赋予了新的内涵、功能和定位。十几年前,现代化首先是农业的现代化。10几年后,现代农业建设,已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而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只有将农业增长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中国才能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也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才能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作物模拟模型及区域仿真系统研究

项目简介:作物模拟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进行模拟的高新技术。以此建立的作物模拟模型是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研究、资源利用、环境评价等的手段和工具,是数字农业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项目负责: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系统模拟与软件技术实验室(SMST)”和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

趋势和意义:针对国际作物模型研究动向和我国现代农业研究和发展需求,以小麦、水稻与玉米为研究对象,建立模拟精度高、普适性强和具有区域特征的产量形成模型及面向区域生产仿真系统。为我国粮食丰产数字化管理、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效益等提供重要工具,促进我国作物模拟技术、数字农业的发展及提升在本领域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农业应用远程信息获取无线传感器研究

项目简介:农业信息化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选择,数字农业作为农业信息化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科技创新成果的农业示范应用,将是21世纪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的获取(测试、传感、计量技术)、传输(通信技术)、处理(计算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与建设现代农业)是数字农业研究的四大要素。先进传感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是保证正确定量获取农业信息的重要手段。该项目研究农业应用远程信息获取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技术理论、方法与实现,以及面向数字农业实践和可供推广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负责: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王跃宣。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深加工技术

技术简介:该技术以无公害仙人掌生产基地生产的食用仙人掌为原料,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食品加工新技术手段,在解决“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组织破碎、护色、稳定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仙人掌果冻、仙人掌果酱及后续的仙人掌果汁、仙人掌果脯产品等系列产品,为市场提供新型、天然、营养、保健、绿色的健康食品。

在技术创新上,食用仙人掌汁的抽取是采用破碎工艺,但该项目是先通过清洗、去皮去刺、冲洗消毒、热烫、护绿等前处理技术手段,采用物理和低温抽汁相结合的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组织细胞壁破碎处理,使菜汁的抽取率可达75%~80%,而除汁后的食用仙人掌渣体仍保持原状,然后通过均质、杀菌等关键工艺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是综合运用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研制开发的新产品。

技术进展:中期阶段。

技术负责:厦门亿美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意义:该项目开发的产品以食用仙人掌为主要原料,辅以蔗糖、稳定剂等辅料,制成的果冻、果酱产品,既具有仙人掌清香气味,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价值,比国内同类产品有较高的营养质量保证。同时还为食用仙人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实现后增值,为产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服务。

丝黑穗病玉米杂交金玉2号

产品简介:高产、优质、高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金玉2号,根据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干旱、盐碱地和丝黑穗病重的特点和生产推广品种的老化、感病选育高产、优质、抗旱、高抗丝黑穗病玉米的中熟品种。 1997年利用数拾份抗病玉米种质和优良的高配合力自交系组成群体,经过对群体进行十几轮的选择,从中分离出抗丝黑穗病的高配合力自交系“金96019”。以“金96019”为母本,以“金96029”为父本杂交育成玉米新品种金玉2号。

该产品将高产和抗病结合在一起,生产上多数品种不能两者兼顾。在西部风沙盐碱地区产量达9500公斤,比对照品种白单9和东农250分别增产17%和11.6%,丝黑穗病接种鉴定两年分别为1%和6.7%,为高抗,需有效积温2300℃,与对照相同。粗蛋白达10.63%,籽粒属中硬粒,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优良。

技术成熟度:经过3年本单位的实验,3年省区试验和3年的种子生产营销和2年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制种、营销、栽培技术成熟,每生产1斤种子能给公司带来1.1:1.4元的效益,同时给制种基地带来1元/斤的间接经济效益。

转基因产品检测芯片研究

产品简介:本项目建立了作物中DNA的高质量纯化方法,为开展以DNA为基础的基因芯片检测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实验材料;收集大豆、玉米等七种转基因农产品的外源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合成特异性PCR引物,优化了多重PCR扩增体系,并制备分别检测及鉴定七种转基因作物不同品系的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实现了转基因产品的通量化检测;检测灵敏度达到0.1%,提高了检测效率,工作量减少了20~30%。

专家介绍,在利用本研究制作的芯片进行实际检测中体现出显著的高效性,且检测结果与常规PCR吻合。

该研究创新点明确、实验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产品进展:初期阶段。

产品负责: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产品意义:通过该产品的研究,搭建了转基因产品检测基因芯片的平台,同时也满足了我国转基因产品通量化检测的实际需求,在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保护我国消费者健康和我国的利益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水稻新品种:吉粳88号

产品简介:该产品以奥羽346为母本,长白九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植株高约100~10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坚挺上举,茎叶浅淡绿,分力中等,每穴有效穗22个左右。主穗长18厘米,半直立穗型,主穗整齐,主穗粒数220粒,平均粒数120粒,着粒密度适中,结实率95%以上。粒形椭圆,颖及颖尖均**,稀间短芒,千粒重22.5克。

具体介绍如下:

一、栽培要点

1.播种:稀播育壮秧,4月上旬播种,播种量每平方米催芽种子350克。

2.插秧: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16.5厘米,每穴3~4苗。

3.施肥:氮、磷、钾配方施肥,每躬亲施纯氮150~170公斤,按底肥3,分肥4,补肥2,穗肥1的方式分期施用。纯磷60~70公斤,作为底肥;纯钾90~110公斤,分两次施,底肥70%,拔节期追30%。

4.管理:水分管理采取分期浅,孕穗期深,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抽穗前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

二、生育日数:属中晚熟偏晚品种,生育期143~145天左右,需≥10℃积温2900~3100℃。

三、产量结果:一年预试平均公顷产量8151.0公斤,比对照通35增产6.4%;二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8419.50公斤,比对照通35增产2.3%;一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15.5公斤,比对照通35增产3.7%。

四、适应区域:吉林、辽源、通化、松原等中晚至晚熟平原稻作区。

五、主要优点:稻米品质优良、高产,抗逆性强,活杆成熟不早衰。

产品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产品负责:宁河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农业科技园区综合技术研究

简介:该项研究是实施引进国内外特种瓜果、蔬菜、花卉及食用菌新品种200多个,筛选并开发出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47个;引进示范马铃薯脱毒及微型薯快繁、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农业高新技术和配套技术10余项,研究出马铃薯脱毒苗简化培养基、有机无土栽培新型基质、珍稀食用菌二次出菇等新技术15项;示范总结出18种名优品种栽培技术规范;以园区为平台,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结合当地条件,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使之配套化,品种、技术、模式与创新相结合,将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产销一体、高效农业生产与技术开发一体,辐射带动基地、农户,实现农业综合技术产业化;通过回收产品、包装品牌上市使生产与销售为一体。

进展:初期阶段。

负责:濮阳市植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

意义:真正实现“公司+基地”的产业化经营,组织企业参与园区经营,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技术和产业化水平。

李崇光的科研简介

1、动物生物环境工程

2、设施园艺环境工程

3、农业建筑与乡镇规划 主持或参加的纵向科研项目

1、“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专题“设施农业分布式网络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开发”(2000.5-2001.12),专题编号:99-009-01-06;主要参加人

2、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华北型连栋塑料温室工程关键技术中试”(2002.11-2004.11),项目编号:02EFN216901266;副主持

3、2002年度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华北型连栋塑料温室示范与推广”,项目编号:2002EA105011;副主持

4、“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温室与环境调控设施(编号2001BA503B01),子课题;参加人

5、华北型连栋塑料温室模型设计,科技部,2001.04-2002.05

6、蛋鸡叠层笼养工艺、设备研究与开发, 北京市科委,第二主持

7、国家科委“九五”项目规模化蛋鸡场鸡舍环境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参加人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颗粒离散元法模型及其在农业工程中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9972075,参加人

9、中英项目,冰晶和填隙非牛顿流体作用模型的离散元研究,参加人

10、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国家课题支撑计划,主要参与人

11、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部,主要参与人

12、绿色环控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教育部国家支撑计划,副主持人

13、现代农业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国家课题支撑计划,子课题负责人

14、甜瓜利用雌性系选育杂交种及其配套技术研究,海淀科委,主持人

15、华北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研制与示范,“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子课题负责人

16、北京市重点学科及都市农业学科群建设项目,北京市教委,参与人

17、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国家课题支撑计划,主要参与人

主持或参加的横向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加横向项目40多项。

1.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草还林以及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太原市土地局土地整改中

心,国土资源部项目,太原九院);主持人

2.节水灌溉技术和干旱地区集水灌溉技术(太原市土地局土地整改中心,国土资源

部项目,太原古交);主持人

3.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地球数字化技术(北京天博计算机软件公司);主持

4.温室环境模型研究;主持人

5.蛋鸡高密度叠层笼养工艺研究和设备开发,主持人

6.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及研究,主持人

7.数字地球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持人

8.高效节能智能连栋温室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主持人

9.现代化高新农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布局和高效利用,主持人

10.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负责人

11.“十五”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负责人

12.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负责人

13、海峡两岸(南平)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概念性规划

14、天津宝坻区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及稻区湿地总体规划

15、天津松江生态农业产业总体规划

16、大连市旅顺口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17、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喜民园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

18、内蒙包头华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交易集散中心详规

19、安徽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产业园总体规划

20、安徽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概念性战略规划

21、安徽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核心区总体规划

22、都市农业驱动下的京郊城镇空间组织模式与重构研究

23、县域经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理论研究

24、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规划

25、作物育种与转基因基地温室工程(北区)

26、无锡市滨湖区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27、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与产业创新示范园产业分析研究及规划设计

28、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农业产业总体规划

29、中国区域中心从种子到餐桌项目

30、植物生产类专业设施栽培基地建设

31、农业生物环境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32、郑州都市区中牟现代农业示范区概念

33、郑州都市区中牟旅游观光、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先导区详规

34、郑州都市区中牟旅游观光、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总规

35、海南乐东尖峰热带农业休闲观光园区总规

36、霸州市都市农业产业总体规划

37、土壤样品测试

38、天津松江生态产业总体规划

39、山西长治市郊区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40、山西省原平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管理、农产品贸易与营销、城乡经济发展

近十年内主持的国家(国际)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或省部级重大项目:

“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形成、波动机制与调控政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2-2014,60万

“蔬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财政部、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计划,2008-2015, 490万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2009-2012 ,17万

“农产品营销渠道变革与选择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2010,22万

“农产品营销渠道绩效评价与整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07,16万,

“农产品比较优势评价及其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12万

“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问题与对策研究”:国家软科学,2002-2005,5万

研究与开发工作简历:

农产品营销渠道绩效评价与整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7;

我国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2004-2005;

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问题与对策研究,国家软科学,2002-2005;

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奖励计划,2002-2006;

农产品比较优势评价及其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

湖南金健米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湖南金健米业公司,2001;

中国著名企业管理案例库内蒙古伊利集团管理案例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00-2001;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