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药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人体健康和畜禽安全,根据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使用农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条例》和本办法。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农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法定职责负责有关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 政府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或者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撤销登记的农药。第五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对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实施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抽取样品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隐瞒。第六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农药使用者宣传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知识,开展农药使用的技术服务工作。第二章 农药登记第七条 申请农药登记,应当先行申请农药田间试验。申请农药田间试验,应当在田间试验前90日内,向省农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报请国家农药检定机构批准后,方可进行。
省农药管理机构对田间试验申请,应当在农药研制者提交全部资料之日起30日内给予答复。
未经批准自行安排的田间试验,其试验结果不得作为农药登记资料。第八条 申请农药临时登记,应当向省农药管理机构提交下列资料,经初审合格后,报国家农药检定机构批准:
(一)农药登记申请表;
(二)产品摘要资料;
(三)产品化学资料;
(四)产品质量抽检报告;
(五)毒理学资料;
(六)药效资料;
(七)残留资料;
(八)环境影响资料;
(九)产品标签、说明书;
(十)其他有关资料。
省农药管理机构对农药临时登记申请,应当在农药生产者提交全部资料之日起30日内给予答复。第九条 申请农药分装登记,应当向省农药管理机构提交下列资料,经初审合格后,报国家农药检定机构批准:
(一)分装登记申请表;
(二)分装单位授权书或者协议书;
(三)产品质量标准;
(四)产品质量抽检报告;
(五)原包装产品的标签和分装产品的标签样张;
(六)其他有关资料。
省农药管理机构对农药分装登记申请,应当在农药生产者提交全部资料之日起30日内给予答复。第十条 农药登记费用,按照农业部和省财政、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由申请者承担。
用于农药登记的农药样品,由省农药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第十一条 未取得国家农药登记证的农药,禁止发布广告。
农药广告内容必须与农药登记内容一致。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省行政区域内发布农药广告的内容实施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广告。第三章 农药生产第十二条 农药生产,包括:
(一)新开办农药生产企业生产农药;
(二)已有农药生产企业新增农药生产品种;
(三)农药分装企业从事制剂加工;
(四)农药分装企业或者农药制剂加工企业从事原药生产。第十三条 申请开办农药生产企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省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符合《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证明文件,经省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报国务院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批准后,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第十四条 农药生产企业生产新农药,应当在申请办理农药登记后,申请办理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但生产国内已经登记的相同农药的,可以在申请办理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后办理农药登记。第十五条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在农药产品包装上贴有产品标签或者同时附具说明书。第四章 农药经营第十六条 剧毒、高毒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条件,领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准予经营的证明文件,凭证明文件办理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第十七条 农药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农药经营活动。第十八条 农药经营单位不得经营下列农药:
(一)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无产品质量标准的国产农药;
(二)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的进口农药;
(三)无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检验不合格的农药;
(四)过期而无使用效能的农药;
(五)没有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农药;
(六)撤销登记的农药;
(七)假冒、伪造、转让农药登记证号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号的农药。
(1)对症下药
各种农药都有其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应根据防治对象的差异选择合适的药剂。
(2)适时用药
应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时期和发育进度并结合栗树的生长阶段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这个最适时间一般在病害暴发流行之前、害虫在大量取食前或钻蛀危害前的低龄阶段;或病虫对药物最敏感的发育阶段,以及作物对病虫最敏感的生长阶段。
(3)合理用量
农药用量不当,不但会造成农药损失,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用药前必须了解防治防治对象对药物的耐药性,以及保护对象对农药的反应。做到既能防治病虫害,又不危害植物正常生长。
(4)合理混配
生产上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和使用,用以防治同时发生的多种害虫或杂草。混用得当,能节省人力物力;混用不当,会降低药效甚至造成药害。
混配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混用的农药之间不能起化学变化。如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不能混用;甲基托布津、二硫化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等不宜与铜制剂混用;福美双、代森环类杀菌剂不能和碱性药物混用等。②混用的农药物理性状应保持不变,混合后产生分层、絮结和沉淀的农药不能混用;出现乳剂破坏,悬浮率降低甚至有结晶析出的也不能混用。③混用的农药不能提高毒性。农药混用后毒性可能会增加,对一些害虫有明显增效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对人畜的毒性,因此不能混用。
(5)防止农药中毒
要正确使用农药,尽可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在使用剧毒或高毒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的要求执行,不能超范围使用。部分农药残效期长,采收前20天禁止喷施此类农药。
(6)农药交替使用
长期使用一种化学农药容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用浓度越高,产生的抗药性越快,低浓度能够防治的,尽量不用高浓度。在防治同一种病虫害时,必须考虑交替使用不同制剂类型的农药。油制剂及植物性杀虫剂不宜产生抗药性,可将石油制剂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