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不熟软果是怎么回事
导致葡萄软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施肥不当
葡萄整个生长期所需的肥量比较大,但是葡萄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使用量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如果在葡萄膨大至转色的时期过施复合肥的话会容易产生肥害。
使根部烧坏而死,无法供给养分,造成养分。且如果为了增产而偏施氮肥的话,会使葡萄吸收钙肥过少,导致叶片徒长,吸收过多的养分,果实缺钙,引起软果。
2、气候原因
葡萄软果的情况一般在阴雨天气的发生率是最高的。且如果在葡萄上色的时候碰到这样的天气,葡萄会由于光照不足,使葡萄的光合作用下降。
葡萄体内没有足够的糖分,形成葡萄软果情况。在阴雨天气过后因为雨水导致肥料严重流失,没有足够的养分与水分,也会形成软化。
3、种植过密
葡萄种植密度不宜过稀过密,过稀导致葡萄养分过剩,枝条徒长,形成裂果。但是过密会导致枝叶过分密集,互相遮挡,下部叶片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通风透气性变差。
而枝叶果又需要大量的养分,光合作用能力的下降会导致营养不足,枝叶与果实争抢养分,是果实体内营养失调形成软化。
4、果园通透性差
枝条密布,叶片相互错叠、掩盖,葡萄行间密不透风,枝、叶消耗大量养分并抢夺葡萄果实内的营养,果实因营养元素缺失而发生软果。
5、不修剪
不修花,不疏果,串型偏大,1根枝条挂2串果,枝产、株产过大,无营养枝,树上有个花序就留几串果,超出葡萄树的合理负载量,叶果比下降,叶片不能制造充足的养分用以果实转色成熟,果实含糖量降低、变酸、果肉细胞变软,严重时则会引起葡萄水罐子病。
扩展资料葡萄种植须知:
1、温度
葡萄生长时所需最低气温约12℃-15℃,最低地温约为10℃-13℃,花期最适温度为20℃左右,果实膨大期最适温度为20℃-30℃。
如日夜温差大,着色及糖度较好。葡萄春季萌芽后。如温度上升快,则易造成枝条徒长,表现为节闻长不充实,花期易受精不良,如遇春寒要注意多施磷肥和高碳有机质,尽量减少氮肥。
2、水分
葡萄对水分要求较高,严格控制土壤中水分是种好葡萄的一个前提。葡萄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时需水量较多,生长后期或结果期,根部较为衰弱需水较少,要避免伤根免影响品质。
葡萄忌雨水及露水,雨多年份易造成日照不足,光合作用受限制,过多吸收水量易引起枝条徒长及湿度过高,极易引起各种疾病,如黑痘病、灰霉病等。
因此在开花期尽量将枝条保持在40-70厘米最理想;容易裂果地区结果期灌水量也应加以控制。缺水及易干旱地区要适当垫盖稻草,用以保持土壤湿度,同时也可控制草的生长。
3、光照
葡萄在正常生长期间必须要有一定强度的光照,但光照太强时特别是葡萄进人硬核期较易发生日灼病,这时可采取套袋或植株留叶时尽量留住能遮住葡萄果实的叶。
而日照不足时,易造成开花期花冠脱落不良,受精率低;花芽分化期花芽分化不良,单性果多;生长期植株徒长,节间长。不结果或结单性果;果实膨大期病害及品质不良;成熟期着色不好,糖度下降。
4、土壤
葡萄虽然在各种土壤(经过改良)均能栽培,但以壤土及细砂质壤土为最好,砂质土虽透气性能好.但保肥保水能力较差。
其保水保肥能力较强,多数较为肥沃,在葡萄生长旺盛时,较易流花和单性结果,在高温光照条件好时,结实好、产量高。低温日照少时,结果不太好,产量低。
平时注意排水,避免探耕,冬季轻度修剪、夏季可多修剪,并喷施硼砂,磷酸二氢钾及过磷酸钙等。粘质土透气性较差,但保肥保水较好、养分分解及吸收较慢。
初期较少徒长现象、流花及单性果现象较少,但发育后期容易徒长.果穗果粒虽大,但糖度及肉质往往不太好,应多施高碳有机质或加少量砂加以改良,酸性土壤最好使用适量石灰中和。
5、营养
葡萄与大多数作物类似,其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大约有17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硼、钼、氯、钻,基中碳和氧是光合作用时得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氢则来自土壤中的水分,其余各元素除了氮外,多数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它们的比例关系为:作物新鲜组织的94%-99.5%是由空气和水的碳氢氧组合而成,而只有约0.5%-6%是来自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化学肥料主要提供氮、磷、钾三要素,有些化肥也含有大量钙、镁、硫,使用化肥效果虽然明显,但使用过量易造成肥害,尤其钾肥用量应小心。
而有机肥料营养元素含量较低,可大量使用,且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均有改良效果。另外可视土壤情况添加土壤改良剂,一般情况下,强酸性土壤较易缺乏磷、钾、钙、镁、矽、钼、锌、铜、硼等元素。
碱性或石灰质土壤则较易缺乏氮、磷、铁、锰、锌、铜、确等元素。营养补充多数采取基肥、追肥、叶面施肥3种方式,基肥为冬眠或采收后使用。
追肥为开花后利用雨后或浇水后撒施化学肥料,pH值6.0以下的土壤可追施白云石粉或石灰。
百度百科-葡萄
葡萄成熟时软果怎么办
葡萄种植方法:
1、精选品种:
选用节间短,枝蔓较硬,直立性强,副梢生长弱少的优良品种,如白羽、巴米特、红玫瑰、科维丁卡等。
2、合理密植:
采用高密度种植,一般行株距可按2~2.5×1米,每667平方米267~333棵。栽植宜在冬春两季进行,栽前应施足基肥、灌足水。
3、科学整形:
①在紧靠苗木旁插一直径2厘米以上,高1.2~1.5米的“小枝柱”,让葡萄新梢沿支柱生长。待新梢长到60厘米高时摘心,以加粗主干生长,冬季将副梢剪除。若基部出现枝蔓,向左右行间各留一枝蔓压条,在距主蔓40厘米处出土,绑在主干高50~70厘米处,以防止行间倒伏,其余全部抹掉。
②主干枝第二年发芽后,留三个新梢,上面两侧与左右邻株水平绑缚牵拉,以防止株间倒伏,同时培养临时结果部位。顶部新梢继续垂直生长,长到60厘米高时打顶,绑缚在小支柱上。
③第三年,按第二年的方式培养上层永久性结果部位。
④第四年在上层结果部位培养结果枝组,并根据情况剪除下层结果部位。
4、培养结果枝组:
在水平主蔓上间隔20厘米留一母枝,每母枝留两个新梢,新梢上允许结果,临时结果部位离地面60厘米,永久性结果部位离地面120厘米,新梢和果穗任其自然下垂,用以代替夏季修剪和摘心,使其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养分积累增多,有利于花芽分化,以提高产量。待第四、五年后,主干茎粗4~5厘米时,除去小支柱,可自然成架。
5、肥水管理:
加强以肥水为主的综合管理,确保第一年壮苗,第二年始果,3年667平方米产果达700千克以上。
①施足基肥。定植前施足基肥,方法是在离开树干50~80厘米的根系集中分布区内,挖宽深各60厘米的条沟,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猪粪或牛粪5000千克、磷肥100~150千克。施肥时注意生熟土交换,把生土填入沟底与有机肥拌匀。
②勤施追肥。葡萄发芽后,由于根系浅根量少,对定植沟的底肥吸收不到。为了促进幼苗旺长,发芽后应及时追施氮肥。其方法是开沟施入,先稀后浓,先少后多,少量多次。施肥沟离开根系要有一定距离,同时要做到肥水结合。后半年,苗木达到一定生长量后,追肥次数可由原来的15~20天一次,改为20~30天一次,追肥量适当增加,肥料种类要增加磷、钾肥。
③施叶面肥。及时施用叶面肥,或是在喷药时加入适量尿素、磷酸二氢钾、光合微肥等,既可促进了植株生长,又保证了树体健壮,对促进花芽分化都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④合理浇水、及时排水。葡萄苗定植后如不覆盖地膜,更应注意经常浇水,在施肥后若天无雨,也应及时浇水。梅雨季节雨水太多,要注意及时排水,夏末秋初高温干旱,要注意及时浇水。
6、防病治虫:
无架葡萄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措施为:
①冬季清园:入冬后彻底扫除葡萄的病残叶、枝、果穗,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加200倍五氯酚钠防止病害;
②对症下药:应根据各种病虫害在葡萄枝、叶、果上的为害症状,认清是什么病害或虫害,对症用药,可以避免防治工作的盲目性;
③及早防治。预测预报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病虫害对农药的最敏感期进行喷药(一般葡萄病害的初侵染期与雨后盛发期为最佳防治期);
④葡萄生长前期宜用广谱高效低毒农药防治,中后期宜用高效低毒杀伤力强的新药防治,雨后喷杀菌剂,晴天喷保护剂。
扩展资料
葡萄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卷须2叉分枝,每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卵圆形,显著3-5浅裂或中裂,长7-18厘米,宽6-16厘米,中裂片顶端急尖,裂片常靠合,基部常缢缩,裂缺狭窄,间或宽阔,基部深心形,基缺凹成圆形,两侧常靠合,边缘有22-27个锯齿,齿深而粗大,不整齐,齿端急尖,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或被疏柔毛;基生脉5出,中脉有侧脉4-5对,网脉不明显突出;叶柄长4-9厘米,几无毛;托叶早落。
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多花,与叶对生,基部分枝发达,长10-20厘米,花序梗长2-4厘米,几无毛或疏生蛛丝状绒毛;花梗长1.5-2.5毫米,无毛;花蕾倒卵圆形,高2-3毫米,顶端近圆形;萼浅碟形,边缘呈波状,外面无毛;花瓣5,呈帽状粘合脱落;雄蕊5,花丝丝状,长0.6-1毫米,花药**,卵圆形,长0.4-0.8毫米,在雌花内显著短而败育或完全退化;花盘发达,5浅裂;雌蕊1,在雄花中完全退化,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扩大。
果实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5-2厘米;种子倒卵椭圆形,顶短近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椭圆形,种脊微突出,腹面中棱脊突起,两侧洼穴宽沟状,向上达种子1/4处。花期4-5月,果期8-9月。?百度百科-葡萄
葡萄成熟时软果的解决办法:合理施肥、加强排涝、摘心修剪。
1、合理施肥
注意合理的增施钙肥和硼肥,缺硼会导致钙吸收受阻,因此在补钙的同时建议同时补硼,这样效果更好。可在秋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每亩滴灌液体硼肥(硼含量不低于150g/L,1L/瓶)1L,每亩滴灌液体钙肥(钙含量不少于120g/L,4L/桶)2L。
2、加强排涝
搭建避雨棚、覆盖地膜和加强排涝,防止根系积聚过多雨水和肥料流失,同时抑制地表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水分变化,保持水分均衡。
3、摘心修剪
可从基部剪去养分输送能力较差的多年生枝蔓,促使新枝蔓的萌发,从而使植株产生新的结果枝。还应对徒长枝进行短截,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另外,果实着色期注意摘心打头,一般要求留一叶摘心,保证叶片正常营养供给。
扦插繁殖方法
不催根扦插(露地扦插育苗),春季将贮藏的枝条从沟中取出后,先在室内用清水浸泡6-8小时,然后进行剪截。一般把枝条分别剪成有2-3芽的插条。插条一般长20厘米左右,节间长的品种每个插条上只留1-2个芽。
剪插条时上端在芽上部1厘米处平剪,下端在芽的下面斜剪,剪口呈“马耳状”(剪口距芽眼近时易生根)。插条上部的芽眼要充实饱满,扦插后如第一芽眼受损害,第二芽眼即可萌发,这样有利于提高扦插成活率。
扦插分平畦扦插、高畦扦与垄插,平畦主要用于较干旱的地区,以利灌溉;高畦与垄插主要用于土壤较为潮湿的地区,以便能及时排水和防止畦面过分潮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