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霉变对猪的危害有多大
霉菌对饲料的污染是十分常见的,几乎可以说所有饲料都可以受到霉菌污染。污染后,可引起两方面危害,第一是由霉菌引起的饲料的变质,第二是因霉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动物中毒,进而可能通过食物链而对人体产生危害。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因此,饲料霉变问题是鹅养殖业甚至饲料工业乃至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以下是几种常见霉变毒素以及产生的危害。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强烈致癌物质,也是最常见的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在紫外光下能发出强烈的特殊荧光。在紫外光下,B族毒素发出蓝色荧光(波长425纳米),而G族毒素发出绿色荧光(波长450纳米)。黄曲霉毒素分子量312~346,难溶于水、己烷和石油醚,可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和二甲基甲酰等。对热稳定,在280℃才开始分解。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主要的影响是免疫抑制性、致肿瘤性、致突变性和致畸变性。黄曲霉毒素可引起肝脏的损伤并导致肝癌的发生。不同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度和耐受度是不一样的,禽类对黄曲霉毒素特别敏感。
(2)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及青霉属中的某些菌种产生的一类结构相似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以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最强。具有强烈的肾毒性和肝毒性,可造成动物的急性中毒反应,较低摄入量时可造成鸡的生殖性能下降。长期摄入此种毒素也有致癌性。赭曲霉毒素A具有遗传毒性,可以增加细胞中染色体断裂的可能性,导致不可预知遗传病。
(3)杂色曲霉毒素
可产生杂色曲霉毒素的生物有杂色曲霉、构巣曲霉、焦曲霉等。该毒素可以造成动物肝脏、肾脏的坏死,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另外,杂色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还可能转化为黄曲霉毒素。
(4)镰孢菌毒素类
镰孢菌毒素主要是由镰孢菌属中的某些菌株产生一大类非蛋白和非甾体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等。T-2毒素主要作用于骨髓、肝脏、黏膜上皮和淋巴细胞等,可造成摄入动物食欲减退或拒食,反应迟缓和体重减轻等症状,还可造成腹泻、脾脏出血,黏膜、淋巴器官、造血组织的拟放射性损伤等。
(5)橘青霉毒素
橘青霉毒素可造成动物和人的急慢性肾病,导致动物肾脏肿大、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坏死,还可导致动物胃肠功能紊乱和腹泻。
母猪发生霉菌中毒尤其是黄曲霉毒素中毒时,体温没有变化,精神不佳,四肢无力,皮肤出现黄疸,排尿颜色较深且含有血红蛋白,排便干燥,直肠出血。妊娠期母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时会发生流产,排出死胎、木乃伊胎,生下的活胎存活率也较低,也会影响之后的发情。青年母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时,会有发情症状,阴门红肿,子宫变大增厚。哺乳期的母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时,食欲下降,发情周期明显变长且表现持续发情症状。公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时,出现性冷淡、睾丸萎缩、精液质量严重下降,严重者无精,影响繁殖率。生长育成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时,病程较长,体温不变,贫血,消瘦,被毛粗乱,病猪的四肢内侧、耳尖、尾根的皮肤出现红斑或黄疸,精神萎靡,食欲废绝,还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粪便常带有黏液或血液。仔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时一般呈急性经过,病程短,常在几天内死亡,主要表现头颈弯曲到一侧的神经症状。
3? 病理变化
病猪的耳尖、尾根和四肢内侧有红斑或紫斑,体表淋巴结红肿,全身脏器的淋巴结水肿。解剖可见皮下脂肪变性黄染,皮下水肿,胸腔和腹腔积液,积液呈黄红色或者**,有的病例结肠浆膜可见胶冻样浸润。胃黏膜严重充血,容易剥离,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灶,胃底出血溃烂,肠道水肿、充血伴有出血性炎症,回盲瓣和结肠黏膜红肿。肝脏发生实质性病变,肿大发黄,质地脆弱,有的病猪表现中毒性肝炎症状,有的病猪表现慢性肝硬化。多数病猪胆囊壁增厚、水肿且萎缩,胆汁少呈油状。肺脏出血水肿,切面结构不完整。脾脏的边缘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肾脏萎缩呈苍白色,表面有出血点,肾小管扩张[1]。
4? 诊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