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羊肚菌产业
在金堂县赵家镇的一片广袤的田野上,整齐的排列着一排排黑色大棚。大棚内绿草丛中,一朵朵棕色的羊肚菌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生命,奋力地从泥土和草丛中冒出头来,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展现出了盎然的生机。这里就是全国闻名的羊肚菌生产基地。?
?赵家镇发展食用菌已有30年历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展种植食用菌,是全县食用菌主产乡镇之一,主要种植品种有姬菇、榆黄菇、白平菇、金堂羊肚菌等。赵家镇目前年种植食用菌1亿袋,是四川省和西南地区食用菌种植实验示范基地,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各国。食用菌产业在全镇产业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2019年,在四川省农科院和县农林局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羊肚菌商品化种植技术获得突破,实现大面积的栽培和突破林下种植技术,使得这个丘区农业镇成了远近闻名的羊肚菌生产基地,也成为了媒体、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
羊肚菌,俗称羊肚菜、羊肚蘑。因其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酷似羊肚而得名。营养相当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高达1.76%,有“素中之荤”美称,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以野生为主,多生长在河沟、泉水溪流旁边,鲜少人工栽培。市场价值非常高,鲜羊肚菌市场售价150元/公斤,干货售价达2000元/公斤。
赵家镇党委政府致力于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倾力羊肚菌产业。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四川省食用菌创新团队,打造野生羊肚菌驯化栽培基地,2019年成功实现较大面积商品栽培。中国食用菌首席专家张金霞来镇上考察时曾说,羊肚菌在人工栽培环境下,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在全国属于首例。省农科院专家甘炳成介绍,由于对土壤、光线、气候、温度、湿度等条件的要求高,因此,将野生羊肚菌驯化较难,目前国内能实现亩产几十公斤的驯化成果就很不错了,由于赵家镇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羊肚菌产业,食用菌种植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辛苦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去年成功将羊肚菌亩产提升至300公斤/亩,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赵家镇以羊肚菌为农业产业龙头,狠抓全镇的食用菌生产。围绕羊肚菌等珍稀名贵食用菌的产业化发展需求,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成了食用菌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占地520亩,其中羊肚菌示范基地500亩。以中棚设施化栽培为主,其他珍稀食用菌品种示范基地20亩,以钢架大棚设施化栽培为主。首创了“农业科技 专家农场 家庭农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模式,已建成省级羊肚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投入300余万元,建成了大学生创业园区,占地面积165亩,主要从事蔬菜、水果、羊肚菌种植和销售。示范基地种植的食用菌产品种类主要以珍稀名贵食用菌产品为主,包括羊肚菌、竹荪、大球盖菇、猴头菇、黑木耳、灵芝等。探索了“菌-稻-菜”的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实现既稳粮又增收的目标;通过规模化的种植,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粮经复合、水旱轮作等措施,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又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和肥料使用。
政府非常注重环保。以前农村收割季节后,大量的秸秆无法处理,有的农民就采取丢弃或者就地焚烧的办法,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和空气。在农科院的专家指导下,食用菌合作社反复实验,将秸秆粉碎后作为食用菌的原料。生产食用菌出现的残渣,通过发酵处理,作为农作物、果树的有机肥,大大的保护了环境。
政府还注重培植农业专业化公司和家庭农场,注重羊肚菌的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提高羊肚菌的产业效益。重视龙头企业的发展,成立了党支部,以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成都天绿菌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羊肚菌生产、加工、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高峰时企业用工达到了200多人,解决了附近的剩余劳动力。今年,天绿公司种植羊肚菌800亩,还带动附近的村民以及附近乡镇的上百户村民。公司无偿提供菌种和技术,还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为20多户困难户提供资金或者提供担保。农户生产出来的羊肚菌,公司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全额收购,消除了小散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让大家通过种植羊肚菌共同致富奔小康。公司还购进先进的设备对羊肚菌进行深加工,大大提高了羊肚菌的附加值,也消化了全镇羊肚菌的产能。在市县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由“农超对接”深化为“农餐对接”。生产的羊肚菌可以直接端上高级酒店和百姓的餐桌。进一步拓展了羊肚菌的消费市场。公司石代勇总经理兴奋的指着一排排大棚说到:“这个价比黄金的羊肚菌,给我们食用菌生产30多年的赵家,找到了一条致富新路。明年,我们还要加大投入扩大规模,让乡里乡亲都富裕起来。”
家庭农场主高宗斌也是羊肚菌的种植大户,有近千亩的种植田地,实行农场加农户的经营模式。聘请了附近的留守妇女和老人,还有五保户、残疾人到农场务工,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高宗斌在省农科院的专家指导下,潜心研究技术,通过多次实验突破了羊肚菌种植的关键技术,产量稳步提高。还无偿的给村民教授种植技术,提供菌种,让羊肚菌种植在全镇得以发展。春节一过,全国各地的客商就纷至沓来。抢先订货,产品供不应求。他激动的说:“自从种了羊肚菌后,我们的收入大大的提高,还清了前几年家里因一场大火欠下的几十万债务,还带动了几十户村民一起参与,一起致富。”
像石代勇、高宗斌这样的羊肚菌种植大户还有很多。镇里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协调和组织全镇的菌类生产、销售,组织培训技术,提供信息,让大家通过羊肚菌种植获得收益,致富奔小康。
赵家镇党委、政府按照既抓保障粮食生产,又抓增收的思路,依托羊肚菌人工栽培核心技术优势,突出特色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采用“稻—菜—菌”粮经复合种植模式。近年来,羊肚菌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有34个农业合作社56户农户种植。去年共计2600余亩,预计今年种植面积将突破3000余亩,最高产量将突破600斤/亩,总产量将达到150万斤,产值将超过1亿元,农民户均增收15万元。
三十几年来,食用菌给赵家镇带了巨大的财富,让千百万农民从
传统的粮食种植转变成了食用菌种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羊肚菌更是给赵家镇食用菌产业带来了次新的发展机遇,让全镇的农民寻找到了高附加值的新品种,赵家镇的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这片肥沃富饶的土地焕发了青春。
1.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套种模式在农村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其实这是一项增产的方式。利用庄稼空挡的地块再进行耕种,从而使得一块土地上每个季度可以收获两次。这样不仅可以综合的利用光合水,节约更多的资源,还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那么近几年,哪几种套种模式比较赚钱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竹林套种林芝
用竹林套种林芝等名贵药材轮作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而且长在竹海中的林芝质量也会更好,因为毛竹林下阴凉湿润,在此环境下生长的药材,能够充分吸收大山中的天然养分,沾满“土味”而品质上乘。
马铃薯套种玉米
马铃薯套种玉米的模式,在各大粮食产区均有分布,栽培模式通常是双行马铃薯套种双行玉米,也有单行马铃薯套种单行玉米的栽培模式。
马铃薯套种玉米能充分利用玉米的高光合作用和马铃薯的耐旱喜阴特性,这两种作物高矮搭配,能提高光合综合利用率,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害虫的发生。
花椒套种辣椒
近几年,花椒的种植突然火热起来,进而有衍生出了花椒套种其他农作物的方式,比如玉米、花生等,不过最赚钱的应该是花椒套种辣椒了。
花椒套种辣椒比较关键的就是种植密度的设置,花椒通常长到山里,而辣椒在这山脚下可以种出一大片,然而正是有了花椒的存在,地里头就少了喷洒农药这一步骤,节省了空间,也免除了除草的人工成本等。而且还会促进两者的产量。
黄瓜套种赤松茸
黄瓜藤能带给赤松茸阴凉湿润的生长环境,而赤松茸呼出的二氧化碳可以给黄瓜带来光合作用,黄瓜光合作用产生的养气,又能给赤松茸呼吸生长。
赤松茸出菇后的菌渣是优质的有机肥,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土壤的肥沃性也增加了,使黄瓜长势更好。
西瓜套种脐橙
一般种植脐橙,在3-4年才会开始挂果,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在果园套种西瓜,而且西瓜种植周期短、见效快。
西瓜套种在脐橙地下,两者共生相互影响不大,而且可以弥补脐橙前期没有收入的空挡,达到一地双收的目的。
果园套种中药材
果园套种中药材一定要根据药材和果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比如选用的中药材品种以耐阴性、浅根性为主,配置比例要坚持以果树为主,优势互补的原则。
在幼龄果树期,合理套种茎秆低矮、株形较少、较喜阳的品种可以减少土壤的养分流失,抑制杂草的生长,达到增收的目的;在成果期,它透光率低下,可以为合适的中药材品种提供阴凉、潮湿、养气充足的环境。
套种模式有哪些优点?
1.节约土地资源,一块地里种出多种农作物。
2.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同样的时间收获更多的农产品。
3.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农作物产量提高。
4.抑制害虫发生,使作物长得更好。
5.用地养地结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几种套种模式的全部内容了,虽说套种模式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大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各种农作物之间的相生相克,选择合适的套种作物才能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2.农业新技术:两行玉米、三行毛豆套种,每亩增收上千元
2020年06月28日 11:44:55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叶扬
毛豆是江浙地区的餐桌寻常菜,也是浙江省重要的出口创汇特色蔬菜和区域特色优势作物。如何让鲜食大豆也就是毛豆增产增效,一直是农业专家们研究的方向。近日,记者就在嘉善、慈溪等地试验田看到了鲜食大豆新品种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据悉,新品种新技术让每亩可以增产增效上千元。
这次是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在嘉善、慈溪召开的鲜食春大豆新品种及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观摩会,有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种子管理总站、省育种专项豆类协作组、大豆示范县成员等多个单位专家及相关企业人员参加。
在嘉善县惠民街道“浙鲜12”及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基地,“浙鲜12”正处于成熟的季节,豆荚翠绿,长势喜人。
“浙鲜12”是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所育成的早熟、优质鲜食大豆新品种,熟期早,耐低温,卖相好,荚色深绿、豆荚鼓粒饱满,口感甜脆。当地农户反映,这一品种上市以后,比原先常种的品种“沪宁95-1”要更受市场欢迎,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保持3-5天的绿色荚色,上市价格平均可以在3元以上。
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的就是将矮杆作物鲜食大豆和其他高杆作物或果树等科学地间隔种植,土地养分和阳光都得到合理利用,优势互补,使土地利用率提高,达到增长增收的目的。
本次观摩会所展示的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是通过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作物协同高产、绿色增效的目标,在玉米小幅减产(减产幅度20%以内)前提下,一般玉米亩产800公斤,每亩增收鲜食大豆300-400公斤,亩增效800-1000元,该技术在萧山、慈溪、兰溪、开化等县市有一定规模的推广面积。
慈溪市庵东镇幼林果园套种大豆示范基地所展示的则是另一种套种模式,是用两年龄的梨树与毛豆套种在一起,将毛豆与浙江本地的经济作物有了很好的结合。
在慈溪长河镇的“浙鲜9号”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基地,记者看到“浙鲜9号”相较于“浙鲜12”豆荚更宽大,结荚更为集中,产量更高。
据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傅旭军站长介绍,“浙鲜9号”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是省内种植面积最广的自主选育鲜食大豆品种,深受出口市场的喜爱。浙江省的鲜食大豆出口量也是全国范围内第一的。过去种植的老品种亩产大约为五六百公斤,而“浙鲜9号”可达到750公斤左右。
观摩会后,专家们在长河镇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会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戚行江副院长表示,过去省农科院的研究品种主推的品种是耐旱耐瘠的黄豆品种,但是如今开展科学研究更要将市场导向考虑进去,研究出更多的适应江浙一带的市场需求的品种。
据悉,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还有其他新品种已获审批:“浙鲜19”是夏大豆耐高温品种,可在8、9月份上市,豆荚饱满。“浙鲜86”则是秋大豆耐迟播品种,最迟可在8月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上市,与其他品种搭配种植,可有效将毛豆的供应时间拉长。
3.种植技术快速掌握间作套种的十三种模式 - 百度文库
3页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04日
1. 间作套种好处多 间作套种 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 种类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
2. 间作套种应注意的模式问题 1、间作套种的作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