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抗旱蔬菜品种有哪些

抗旱蔬菜品种有哪些

抗旱蔬菜品种有哪些

抗旱蔬菜品种有哪些, 经过许许多多农户们的经验总结,有一些耐旱作物被人们所熟知,耐旱作物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农户们用更少的水资源生产更多的食物,那么抗旱蔬菜品种有哪些呢?

抗旱蔬菜品种有哪些1

1、黄秋葵

黄秋葵是非常耐旱、耐热的,喜欢充足的光照,黄秋葵对高温耐受力很强,在高温35度条件下能够开花结荚,在40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仍能进行茎叶生长。但为了让其生长好,养护期间要注意定期补充肥水,要有充足的光照,加上环境通风透光,才能优质高产。

2、红苋菜

红苋菜是农村夏季常见的一种农家蔬菜,红苋菜属于短日照作物,喜欢温暖湿热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23至30度,耐旱耐湿耐高温能力较强,易生长,抗性足,夏季也是可以种植的。

3、空心菜

空心菜是夏季常食的时令蔬菜,喜高温多湿环境,空心菜能耐40度以上的高温,只要水肥能够跟得上,不必担忧和怀疑空心菜的生存和生产能力。空心菜生命力旺盛,再生能力极强,只要温度适宜,水肥充足,可实现种植一次多茬采收的种植目的,夏季也是可以种植的。

4、长豆角

长豆角是一种耐湿热耐高温不耐霜冻的作物,可在35度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开花结荚,在高于40度的环境下茎叶生长缓慢,但仍能长出花序成荚。但豆角怕涝,夏秋豆角定植尽量避开持续雨季;如需培育夏秋豆角,可在小暑前或立秋后定植。

5、辣椒

辣椒在春秋季节生长最好,现在也有很多品种非常耐热,在夏天的时候,也能生长良好,能够不断收获,保持光照充足加上定期补充肥水,辣椒就能不断开花结果。

6、夏妃青梗菜

这种菜最大的优点就是极耐高温,并且产量高。具有耐热、耐湿、抗病性强的特点,在高温的季节,不易节间伸长,属于很好栽培的品种。在小暑过后,炎热的夏季也不影响其生长速度,不容易发生类似钙缺乏症等疾病。不论是直接种植还是移栽,都能长得很好。

7、黄瓜

作为最耐热的一种蔬菜,黄瓜在夏季种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黄瓜是一种喜温暖,不耐寒冷的植物,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在20~25℃,尽管在高温35℃也能正常生长,但夏天种植黄瓜,最好选择抗病、耐热、丰产的优良品种。

抗旱蔬菜品种有哪些2

1、西红柿。茄属植物家族的成员往往是喜爱阳光的作物,但是只要它们能够顺利的成长,它们在较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就会表现得更好。他们需要在最初的几周内下雨或浇水才能茁壮成长

并需要在周围对其进行覆盖以保持水分,但是在干旱的条件下西红柿会生长得更好。处在干旱环境下的西红柿,虽然得不到水分的浇灌,产量可能会更低,但口味将是无与伦比的。

2、辣椒。如果你花时间建立它们,辣椒可以在干旱农业中做得很好。你可以减少对其植株的浇灌,只需要对*壤保持良好的覆盖,整个夏天就能到品尝美味的辣椒。

3、茄子。像辣椒和西红柿一样,茄子是为夏季生产而建的。它们在没有真正长成的最初是嫩的,应该被覆盖以防止害虫如跳蚤甲虫。前期,他们还需要相当多的水分来建立。购买耐旱品种并保持覆盖,整个夏天都会享用茄子。

4、*豆。干旱农业中*豆的美丽之处在于它们通常在一年中足够早地种植,以便在大多数地区利用春季降雨来生长。一旦它们顺利生长起来,确保*豆保持良好的耕种,产量就不会让你失望。

如果在*地上看到了发芽的杂草,那么请一定要注意了,因为杂草会和*豆争夺营养和水分,如果可以的话,将它们覆盖。

5、红薯。作为最强劲的完美夏/秋季作物之一,红薯可以真正处理热量。然而,红薯是从非常嫩的幼苗开始的,所以要确保它们在充足的水分下将根茎插入地下的*壤。只要发生这种情况,植物就会快速生长并形成自己的地面覆盖物以保持自己生长所需的水分。

6、秋葵。秋葵以其耐热和耐旱性而闻名,是干旱农业的优质作物。覆盖物肯定会帮助它在干燥的月份茁壮成长,但是秋葵可以在真正的水分减少之前就自己能承受相当多的热量和水压力。

7、大蒜。大蒜可能是所有干燥养殖作物中最容易生长的,因为它可以在整个冬季生长,而冬季在大多数地方是最潮湿最寒冷的季节。在大多数地方,农民们会在秋季种植并在春末收获

在干燥天气到来之前,通常可以将大蒜拖出来。我建议覆盖它以保持杂草压力并保持最后几个月的水分,但是在干燥的农场没有理由跳过这种作物。

抗旱蔬菜品种有哪些3

一、鲜菜种类

野生类:主要有野生菌、蕨菜、薇菜、水芹菜等;

栽培(培养)类:包括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牙菜类、幼嫩种子类、食用菌类等;

海生(水生)类:主要有海带、紫菜、藕、荸荠等。

二、蔬菜制品种类

净菜、鲜切菜类:只经过轻度加工和保鲜包装,可即食或供餐饮业使用的新鲜蔬菜;

速冻类:指经过分切、速冻而成的鲜菜;

脱水干制类:指经过脱水后的蔬菜干制品;

酱腌泡菜类:指酱制、腌制和泡制而成的蔬菜制品;

罐头制品类:经过加工后用罐头容器包装而成的蔬菜制品;

蔬菜汁饮料类:蔬菜汁是以新鲜或冷藏蔬菜为原料,经过榨而得的汁液。进一步加工(如调配、杀菌、包装)后,才能成为蔬菜汁产品或者蔬菜汁饮料。

三、蔬菜品种名称大全

根菜类:萝卜(白罗卜,胡罗卜,水罗卜)、根用芥菜、大头菜(芥疙瘩)、芜菁(蔓菁、窝儿蔓)、芜菁甘蓝(洋疙瘩)与辣根、美洲防风、根芹菜、牛蒡、菊牛蒡、婆罗门参、、根菾菜(紫菜头、火焰菜)等。

茎菜类:大葱、小葱、蒜、洋葱、生姜、洋姜、莲菜、莴笋、山药、茭白、马铃薯、红薯、卜留克、芦笋(石刁柏)、甘蓝、百合、莲藕。

叶菜类大白菜、小白菜、抱子甘蓝、羽衣甘蓝、紫甘蓝、结球甘蓝、生菜、菠菜、韭菜、芹菜、苦苣、油麦菜、黄秋葵、空心菜、茼蒿、苋菜

香椿、娃娃菜、芥兰、荠菜、香菜、茴香、马齿苋、木耳叶、芥菜、芜荽(大叶香菜、小叶香菜)、雪里蕻、油菜、紫苏、黑芝麻。

花菜类白菜花、绿菜花、花椰菜、金针菜、青花菜、紫菜蔓、朝鲜蓟、芥蓝等。

芽菜类豌豆芽、香椿芽、萝卜芽、荞麦芽、花生芽、姜芽、黄豆芽、绿豆芽、豆苗。

果菜类辣椒(菜椒、青椒、尖椒、甜椒、朝天椒、线椒)、南瓜、金丝南瓜、黑皮冬瓜、苦瓜、黄瓜、丝瓜、菜瓜、瓠瓜、胡瓜、佛手瓜、西葫芦、番茄、茄子、芸豆、豇豆、豌豆、架豆、刀豆、扁豆、菜豆、毛豆、蛇豆、甜玉米。

食用菌类香菇、木耳、草菇、平菇、秀珍菇、金针菇、杏鲍菇、茶树菇、银耳、猴头菇、牛肝菌、红菇、竹荪、口蘑、松口蘑(松茸)、灵芝、冬虫夏草。

 我国的旱作农业和分水技术

旱作农业又称雨养农业, 是指在没有灌溉条件下,

完全是依靠降水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而从事

的农业生产。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 主要是指年降水

量在250~ 600mm 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

区, 约15 个省、区的2 600 多万hm2 旱坡地。在我国南

方, 虽然降雨充沛, 但由于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 而耕

地分布在丘陵山地上, 受地形条件、技术、经济等因素

的制约, 也无法发展灌溉。农作物生长时期常常遇到季

节性旱灾的威胁, 如伏旱、秋旱。这类旱坡地约有1 300

多万hm2。从现有的产量水平看, 北方半干旱地区粮食

平均1hm2 产量仅1 500kg , 半湿润易旱区仅2 250kg ,

南方旱地1hm2 产量仅2 250kg 。因此, 在旱作农业区

需要通过各种综合措施, 最大限度地集聚及充分利用

降雨, 来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从而提高作物的

产量水平。

“八五”期间旱作农业技术的突破及推广应用

我国具有悠久的旱作农业历史和传统经验。新中

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近几年来, 在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

人员的努力下, 各地在发展旱作农业技术上做了一些

探索, 开发了许多新技术。如山西省的秸秆覆盖技术,

可使同样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 小麦、玉米平均增产

15%以上, 1hm2 产量平均提高600~750kg 。宁夏的微

型集水灌溉工程, 使降雨仅200~300mm 的干旱地区,

玉米产量由1hm2 的450kg 提高到3 000kg 。四川川东

地区, 结合扶贫及农业开发, 创造了改造旱坡地的综合

技术。河北省的旱作玉米聚水集肥栽培技术, 南北方许

多地区推广的肥粮( 带状) 轮作等等, 都带来了可观的

经济效益, 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 目前这些新技

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大, 影响了效益的发挥。

旱作农业技术的主要内容

1 农业工程。农业工程包括大型工程和微型工程,

大型工程主要指坡改梯工程, 微型工程主要指丰产沟、

垄沟耕作技术及微型集水工程等。实施农业工程的目

的, 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对降水的拦蓄, 减少土壤水

分的蒸发, 以保证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农业工程对

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保持水土、拦蓄降雨、提高土

壤含水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 1) 坡改梯。即把坡耕地沿等高线修建成水平梯

田, 也包括隔坡梯田。高标准的梯田, 可以将1 次降水

100mm 的径流全部拦蓄在梯田里, 1hm2 可增加土壤

蓄水180~ 225m3。这是改善和提高旱作农业生产水平

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将修建水平梯田作为农田基本

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每年大约完成26. 7 万hm2 的

梯田面积。

( 2) 田间微型工程。大面积旱坡地的农业生产必须

采用一些投资少、效益高、农民易于操作的田间微型工

程。这些田间微型工程同样在改善旱坡地的土壤水分、

保持水土方面效果显著。在西北地区推行的田间微型

工程有丰产沟、等高耕作、垄沟耕作等。在南方推行的

田间微型工程有聚垄耕作等。

( 3) 微型集水灌溉工程。在我国北方地区, 降雨稀

少且相对集中在夏季的一二个月内; 在我国南方, 大

雨、暴雨多, 真正能够渗入到土壤中的径流水一般仅仅

占10%左右, 大部分的降水随地表径流流失。因此, 无

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地区, 农民都在旱坡地修建一些容

积约在50~80m3 的集水窖, 来蓄集雨水, 供干旱时使

用。修1 个这样的水窖, 如果蓄满了水, 春旱时可点种

0. 20~0. 27hm2 甘薯和玉米, 0. 13~0. 20hm2 棉花, 大

旱时可采用微灌技术, 达到抗旱效果。

2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指通过大力种植绿肥作物、

实施草田轮作或粮肥轮作等, 增加地表径流的入渗率,

改良培肥土壤, 控制水土流失,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调

节土壤微生态环境, 以利于作物的生长, 争取稳产、高

产。

( 1) 南方旱地绿肥聚垄耕作技术。该项技术是以复

合群体生产结构为主体、带状种植为基础、多熟和轮作

换茬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耕作制度。它的特点是经、粮、

肥、菜、饲、豆等科学地组配, 把经作、种粮与养地有机

地结合起来。如小麦—玉米—甘薯, 与豆类、蔬菜、绿肥

等分带轮作换茬, 各种作物协调发展, 是南方山区及丘

陵地区旱坡地农业持续高产的技术措施之一。

( 2) 北方草田轮作及夏季绿肥。在我国北方一些地

区, 地多人少, 旱耕地大多分布在坡地上, 水土流失严

重。草田轮作就是在一块田中按一定比例分带种植农

作物和多年生牧草, 既可保持水土, 增加降水的入渗,

又可培肥地力, 增加作物产量。一些地区夏季作物收获

后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 不能种植第2 茬作物, 土地处

于休闲状态。甘肃等省经过多年的实践, 筛选出一些适

宜种植的绿肥品种, 夏季作物收获后进行种植, 既增加

雨季地表覆盖, 有利于降水的入渗, 增加土壤含水量,

又改良培肥土壤, 农民还可收获部分饲料饲养牲畜。

( 3) 秸秆覆盖。秸秆覆盖是将作物秸秆覆盖在作物

的垄上或行间, 降雨时起到减缓地表径流, 增加土壤渗

透的作用, 干旱时可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 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作物秸秆腐烂之后, 又可培肥土壤, 增

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因此对于旱作农业区是一项重

要的增产技术。据山西省的资料, 大旱的1991 年( 年降

水377mm) , 旱地玉米覆盖秸秆田1hm2 产量达1. 05

万kg, 较不覆盖田增产43%。

3 农艺技术。是指通过选择抗旱品种, 合理调整作

物布局, 及蓄水保墒耕作措施等, 以充分提高水分的利

用率, 提高旱地农作物产量。

( 1) 选用耐旱的农作物品种及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农作物耐旱品种和普通品种的需水量和产量相差很

大, 选用耐旱高产品种, 可以减少用水量而获得较高的

产量。玉米、高粱、甘薯、谷子、烟叶等作物相对耐旱力

强于小麦, 因此在旱作农业区是主要的种植作物。同时

扩大雨热同步的春夏播作物, 针对当地条件采取合理

的轮作制度, 相应地可以提高降水的利用率, 增加作物

产量。

( 2)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旱作

农业区更应强调有机肥料的投入。特别是结合秋季最

后一次耕地, 将有机肥深施入土壤中, 对土壤的理化性

状的变化, 改良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的孔隙度, 尤其是

毛管孔隙的增加, 提高土壤持水和供水能力以及抑制

水分的蒸发有明显的作用。是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 提

高作物对降水的利用率, 实现稳产高产的基础。

( 3) 蓄水保水耕作措施。在实施了蓄水农业工程的

基础上, 仍须结合耕作措施把雨水蓄存起来。最基本的

方法是: 深耕蓄水, 耙耱保墒, 冬春碾压, 中耕除草。依

照旱区降水集中的特点, 雨季前深翻蓄水, 结合中耕开

沟或沟内打横埂, 顶凌耙耱及遇雨即耙等, 均可将降水

拦蓄于垄间沟中, 增加土壤的透水性, 使降水缓慢地渗

入土层中, 并减少蒸发。

4 抗旱保水剂应用技术。采用保水剂、抗旱剂、抗蒸

腾剂等, 进行拌种, 可节水保墒; 中后期叶面喷洒, 能减

少叶面蒸腾, 提高多种酶的活性和叶绿素的含量, 从而

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病虫能力, 达到增产的目的。

此外, 旱作农业技术还包括配方施肥、微肥施用、

地膜覆盖、轮作倒茬、病虫防治等常规的农业技术措

施, 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重要的问题在于技术的

合理组合配套及分类指导。

旱作农业技术已列入农业部1996 年10 项重大农

业技术推广项目。1996 年,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

心将重点做好北方节水旱作农业开发示范区内的成熟

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同时在南方开展小规模的技

术示范项目。1997 年开始, 逐步加大旱作农业技术的

推广力度, 扩大到全国的15 个省( 区) , 分地区、分类

型、因地制宜地进行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