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发源地是哪里?
发源地是中国古代东汉时期的洛阳。
从考古发掘的文物可知,早期的纸是由植物纤维(麻类)制成,因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说的“纸,絮,一曰苫也”中的“絮”指的就是麻纤维。
1933年,北京大学教授黄文弼先生在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之木简,为汉宣帝年号,则此纸亦为西汉故物也”。
直至1990年,学者们在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先后八次发现西汉初年至末年制造的麻纸,时间均在东汉蔡伦“造纸”之前。
到了东汉,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制造麻纸技术的经验并进行技术革新,组织生产了一批质量更好的麻纸。不仅如此,他还突破了木本韧皮纤维的造纸技术,主持研制成功楮皮纸,使得造纸原料更为广泛,推动了造纸术与造纸业的发展。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除麻纸、楮皮纸外,又制造出桑皮和藤皮纸;中原地区则普遍使用竹帘床模具抄造,使得纸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书写材料。隋唐五代时期是麻纸的全盛时期,而雕版印刷的发明更进一步促进了纸业的兴旺。
唐末南方制造出竹纸,这一时期还发明了在色纸面上饰以金银粉的金花纸、水纹纸和砑花纸。宋元时期皮纸与竹纸由于技术的进步而成为主要纸类,麻纸则因原料问题开始衰落。
明朝是造纸术的集大成阶段,其技术也被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杀青》中记载下来。中国造纸术在发明之后,开始向外传播到世界各地。
扩展资料:
中国造纸术最早是在汉字文化圈内传播。朝鲜半岛造纸是在魏晋南北朝之际,生产的主要是麻纸,后来才有楮皮纸和桑皮纸。现存最早的纸写本是韩国湖岩博物馆馆藏754年新罗的楮皮纸写本《华严经》。朝鲜造有皮纸,其特点是纸质较厚重、强韧而又洁白。
中国纸与书卷早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在汉末、魏晋时期,越南北部地区已能造纸。据德国汉学家夏德研究,当时大秦不会自行造纸,所献纸为其在越南所采购,“东罗马使臣或亚历山大城商人来中国广东通商,途经越南时,将当地所造沉香、皮纸充作本国物品向中国朝廷作为进贡礼物”。
越南南方的纸是由北方输入。宋元以后,南方也可以造纸。陈朝艺宗绍庆元年(1370年),曾派遣使臣将所产纸扇送给明太祖朱元璋。清雍正年间,越南曾回赠清帝金龙黄纸二百张。晚期越南版书籍多以竹纸印刷,而此纸也与中国纸类似。
日本的造纸术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据《日本书纪》记载,中国纸和造纸术是通过朝鲜传入日本的,实际上,日本造纸早于此时,传授造纸技术的是450年从百济来日本的汉人五经博士王仁及其随行的汉人工匠。
根据对日本法隆寺、东大寺所藏飞鸟与奈良时代的用纸化验结果,当时造纸原料多是破麻布、楮皮和雁皮。其纸制浆技术同中国一样,用植物灰水对原料蒸煮,更在浆液中加淀粉糊。
日本典籍《延喜式》(905年成书)、《令义解》(833年成书)和《源氏物语》(1007年)等中均有关于日本官方造纸机构、材料与类型的论述。镰仓时代以后,日本麻纸渐少,皮纸占主要地位。江户时代手漉和纸得到较大发展。和纸文化在今天的日本仍受到高度重视。
陆上丝绸之路造纸术的外传。中原地区有两条陆上通道可达西域:一是从西藏经喜马拉雅山口南下,一是从今新疆经克什米尔至印度西北部。两条通道的中国一侧,新疆在十六国时期(304—439年)已于当地造纸,而西藏从唐初(7世纪前半叶)起就有了造纸作坊。
印度造纸法及纸的型制与新疆、西藏类似,印度现存最早的纸写本年代为1231年或1241年,因此在12—13世纪印度已有自己的造纸业。
百度百科-造纸术 (中国历史)
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会被用于加工成果汁。
据了解,一个苹果经过深加工,大概会有三分之一沦为果渣。
这些果渣如何处理才能实现经济价值更大化值得我们探究。
百度搜索苹果渣结果呈现多是用于饲料。
其实苹果渣含有可溶性糖、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仅仅是加工成饲料未免有些可惜。
美国康奈尔大学希望通过研究,将营养丰富的残渣变成休闲食品和谷类食品,这个想法获得了美国食品和农业研究基金会(FFAR)和纽约苹果协会54万美元补助金。
贝尔格莱德大学研究人员还将苹果渣做成了饼干。
新鲜的苹果渣经过脱水,再碾成碎末,最后借助热空气或阳光干燥后,再加工研磨成粉末。
不过,苹果渣粉末需搭配一定比例的面粉才比较可口。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加入果渣粉还能延长食品保质期。
早在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李景明教授团队也提出了一种从苹果皮渣中提取苹果多酚,最终用于深度开发抗龋齿型儿童糖果、果冻等食品。
如果为年加工1万吨原料的果汁厂配套建设年加工能力为1500吨干皮渣加工厂,设备投资750万元,年产苹果多酚6吨,苹果多酚市场价格依纯度不同在约700-1000元/kg不等,收益可见一斑。
现如今,健康、环保是老百姓绕不开的话题。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产生13亿吨食物垃圾,而其中约有15%是可食用的果皮。
苹果渣以及类似的果渣处理会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行业,既解决了水果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又能生产出市场需要的健康食品原料,社会效益和产品附加值都得到了提升。
苹果渣如何高效利用,关键还在于生产技术。
苹果渣加工成普通饲料,技术含量不高,若加工成苹果多酚等提取物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苹果渣以及其他果渣都是放错地方的宝贝,生产企业可以联合高校技术团队精深开发,进行针对性的市场研究和技术攻克。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