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大米的种植方法?
生态大米的水稻的种植方法其步骤是分为:种子的处理、水稻的育苗、秧田的管理、秧田水层的管理、秧田的施肥、水稻的除草以及防虫害。
(1)、种子处理
需采用温汤法消毒,在50到53℃的水温下浸泡10分钟左右,用以种子的消毒,消毒后在常温下浸种5到7天;
(2)、水稻的育苗
水稻育苗的基质要采用稻壳,使用粉碎稻壳进行生物发酵,再与与营养土和营养液 混合,也可使用用农家肥、泥炭或草炭
(3)、秧田调酸与消毒
需要使用生物壮秧剂进行水稻秧田的调酸与消毒;
(4)、秧田的水层管理
插秧到抽穗期间,要采用保水灌溉的方式,抽穗之后要采用间歇灌溉的方式
。(5)、秧田的施肥
肥料要采用有机肥、生物肥、矿物肥与化肥复混,在测土基础上,按需求配肥, 满足平衡施肥,施肥的时间是在稻田旱旋耕或水旋耕前施入。注意,需要把秧田全年用肥量一次施入,施肥深度 2厘米到12厘米之间。
(6)、秧田的杂草与虫害的防除
在水整地的7到10天、插秧后2到3天,放入鱼苗。
?无论哪里种植大米都需要使用化肥这种东西的。一般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水稻的时候要使用的肥都是以钾肥,氮肥,磷肥为主要肥料,其次在进行补充其他的营养。一般被称为水稻的第四大元素也是要使用的,硅,和钙,镁,锌,硼等元素也要适当的去使用。下面就讲讲水稻种植中需要的肥料。
列举:
1:钾肥:钾元素做为水稻生长发育的三大元素之一,是水稻生产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主要原素。何时施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这需要我们了解水稻整个生育期对钾肥的需求。也就是要掌握其对钾元素的吸收规律。水稻所有种植期都对钾元素吸收量比较大,甚至高于氮元素,但是水稻对钾元素吸收较早,基本在水稻抽穗开花前就完成了钾元素的吸收。水稻幼苗期对钾元素需求量较低。植株内钾元素含量只要保证在0.5~1.5%之间就不会影响水稻的正常分蘖。钾元素吸收高峰时段,表现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期,此时植株茎叶中的钾含量应保持在2%以上,如果孕穗期茎叶含钾量不足1.2%会导致颖花数明显减少,使稻谷籽粒的结实率降低,影响水稻产量的提升。
2:氮肥与磷肥:这两种肥料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肥料,我们要适时适量的给水稻进行这些肥料的使用。这两种肥料的营养还是比较丰富的,不过要注意千万不要施肥过多,过多就会导致肥害现象的产生。
施肥原则:首先是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其次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使用量。此外要注意基肥深施,追肥时要注意“以水带氮”。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使用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