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茗茶卖的洞庭碧螺春茶叶
没有买到好茶 还是因为不会泡? 100元一两已经很贵了 再贵就是顶级的了
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县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吴县隶属苏州,也有称之为苏州碧螺春。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素为茶中之萃。
哧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关于碧螺春的历史,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曾有一段记叙,颇富风趣。《柳南续笔》戴*“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将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因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争呼“哧煞人香”。哧煞人香者,意思是说这种茶特别香,香煞人,吴中方言也,遂也名是茶云。自是以后,每值采茶者,不分男女长幼,莫不沐浴更衣,贮不用筐,悉置怀间。而土人朱元正独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己卯岁(公元一六九九年)康熙三十八年,车驾幸太湖,宋公(指巡抚宋荣)购此茶进,上以其名不雅,因以碧螺峰为名,赐题该茶为“碧螺春”。自此以后,碧螺春遂得名,闻名遐迩,流传至今。
据《清史考》记载,康熙皇帝曾七次南下苏州,有的是南巡河工,有的是去杭州等地,路过苏州驻太湖,天池山等地,康熙巡幸到苏州,苏州地方官员进献当地名茶哧煞人香,康熙颇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以赐题碧螺春为茶名,这是完全可能的,故事情节亦能顺理成章。
关于碧螺春由来,民间还有一传说。说是洞庭有一渔家姑娘,名叫碧螺。碧螺姑娘曾以她采制成的春茶,治愈了因救她而受伤的一青年。碧螺姑娘妙手回春,因而将该茶命名为碧螺春。
前人曾有一首赞咏碧螺春的诗,诗日*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见珍。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揄扬到上京。哧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诗中所谓,寓有一定科学道理,特别是*“哧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早采嫩采是碧螺春的一大特点。碧螺春采得特别嫩,当新芽初展一芽一叶就及时采下,高级碧螺春,不但外形美观,而且品质优异。正是*
哧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采趁春分,
铜丝螺旋混身毛,花香果味倍生津。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如何,该茶历史悠久,早为贡茶是毫无疑义的了。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碧螺春分7级,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的品质优异,据清未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品尝高级碧螺春颇有情趣。品饮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或用70~80°C的开水冲泡。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
武夷山十大茶叶品牌排行榜是北岩茶业、武夷星、八马、天福茗茶、曦瓜、孝文家茶、日春茶业、华祥苑、手尚工夫、中茶。
1、北岩茶业
北岩茶业是天心正岩核心村首家创办的规模化茶企,始创于1996年,是一家实力雄厚、影响力深远的代表性岩茶品牌企业。
2、武夷星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由何一心先生创办于2001年10月,是集乌龙茶、绿茶、花茶、白茶、红茶、武夷岩茶等茶叶繁育种植、加工、销售、研究及茶旅观光、文创开发、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3、八马
八马隶属于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定位为商政礼节茶,目标消费群为成熟成功人士。经营的产品有乌龙茶、名优绿茶、名优红茶、普洱茶、茶具、茶食品等系列产品。是一家集茶园基地、生产加工、出口连锁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企业。
4、天福茗茶
天福系由李瑞河先生于1993年在中国大陆创办的茶专业公司。天福茗茶,在大陆精耕十数寒暑,已成为集茶叶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全方位茶业品牌。公司主要经营传统中式茶产品,主要产品包括乌龙茶、绿茶、红茶、普洱茶、花茶、白茶等包装茶、袋泡茶,以及茶食品、茶具、茶艺用品、香道等系列。
5、曦瓜
曦瓜是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主打的武夷岩茶品牌。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科硏、茶文化传播与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6、孝文家茶
孝文家茶,是福建孝文家茶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高端茶品牌。孝文家茶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制茶精神,主要产品有正岩大红袍、肉桂、水仙和各名丛等多品种类武夷岩茶,其牛栏坑肉桂颇具代表。
7、日春茶业
日春茶业发源于铁观音的故乡安溪西坪镇,是一家集茶基地建设,茶叶、茶具、茶食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以“日春·中国茶”为终端连锁品牌,分别在安溪成立安溪日春农业开发公司负责“日春”牌铁观音生产、在武夷山成立武夷山红方茶业有限公司负责“红方”牌武夷茶生产。
8、华祥苑
华祥苑隶属于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于中高端名茶品牌,旗下产品种类多样齐全,且品质较为优良,包含安溪铁观音、岩茶、红茶、白茶和普洱等,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
9、手尚工夫
武夷山市手尚工夫茶业有限公司创立于2014年,是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茶文化推广于一体,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综合性企业。公司拥有以“三坑两涧”为代表的武夷正岩茶园300多亩,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10、中茶
中茶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世界500强之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企业,始建于1949年,中华老字号,中粮集团旗下成员企业,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华祥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5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