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草莓采收后的田间管理有哪些技巧,怎么能保证草莓的新鲜呢?

留意液肥管理方法,在施肥时要重视中、营养元素的填补,特别是在开花期要留意钙镁硼等的施用,防止因某类原素的欠缺造成草莓生长发育不全。花、结果期确保每星期浇一次水,隔周使用一次水溶肥,以高钾型为主导。因为这类新鲜水果在种植之后的每一年都可以给种植户产生盈利,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挑选比较健康的土壤层,那样才能使它愈发的增产。

草莓采收后的田间管理有哪些技巧,怎么能保证草莓的新鲜呢?

随后在种植之后也需要对农田开展梳理,那样可以使土壤层更为的有营养成分,在种植了草莓之后,既可以使草莓结出又大又美味,并且也可以使它生长的时间段更长一些。草莓这类新鲜水果在日常管理方法的情况下,不是说浇的水越大,施的肥的人愈多愈好,反而是适当的浇水施肥,才算是更有助于它的生长。此外还需要留意草莓在收获的过程中不能够对草莓的根茎导致损害,可以用手指甲把要收获的草莓剪断。

或是是用专门的剪子把熟的草莓开展收获全是可以的。随后是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依据它所必须的液肥开展灌溉,才可以因为它的正常的生长。草莓的生长的温度也是非常严谨的。草莓不可以在过热的气候或是太凉的天气状况中生存。如果是在炎炎夏日。大家必须根据物理退烧的方式 。将草莓生长的温度操纵在20到25度上下。如果是冬季得话。

我们必须根据温室大棚种植的办法来给草莓隔热保温。使温度尽量的保持稳定。那样草莓才可以不断的生长。草莓在施底肥的情况下,可以用一些发酵的有机肥与一些药品喷酒在田里消毒杀菌,随后再相互配合翻耕,使土壤获得营养成分,这儿要特别注意一点,先上肥后浇灌,那样使土壤不仅有肥,又有水,可以推动草莓的快速增长。

草莓的管理方法

题中没有说明草莓是设施栽培还是露地栽培,因草莓大规模种植一般都采用设施栽培,我尚且认为题主是为解决设施栽培草莓的果期管理!

草莓本身就是非常不好管理的水果,设施栽培管理难度更大,在每一个生长期都需要精心呵护,对于设施栽培草莓果期,雪岩哥认为要最重要的就是防病害,同时要做到科学追肥,严格控温,合理控水,及时补光,适时清园。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提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草莓 果期管理

我们家草莓是采用露地种植的,当下刚刚进入花期,最近雨水较多,对授粉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设施栽培出现问题还是要少很多,主要是因为设施栽培空气流动较差,棚内湿度大,关照受阻,这自然为病虫害繁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易引起草莓品质降低,产量下降等情况。因此,改善环境是有效防控的关键。

1、科学追肥:草莓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需肥量较大,但它不耐肥,因此追肥应该做到少量多次,这样既能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同时又能避免肥害的发生。草莓果期应该从刚刚开始膨果时追施一次复合肥,主要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座果率。膨果中期可采用尿素搭配过磷酸钙水溶肥,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和坐果率。膨大后期可以增加叶面肥的喷施,喷施硅肥能促进植株细胞壁的生长,能有效对病虫害的抗性。值得注意的是,钾肥的追施要根据果子的膨大适当增加,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根系的生长。

草莓是喜钙作物,花果期对钙元素的需求量更大,一旦缺钙草莓幼果容易出现僵果的现象,而成熟的草莓会出现发软,重量轻,不易保持,同时也容易感染灰霉病。

2、严格控温:草莓果期对温度的要求为白天20℃~24℃左右,夜间8℃~10℃左右。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草莓的生长都是有影响的。温度如果太高,草莓果生长就比较快,时间太短以至于草莓个头小,口感较酸;如果温度太低,果实膨大变慢,成熟也晚。在遇到温度降低时,我们可以棚上盖草垫、棉被等措施。天气放晴时及时揭开覆盖物。

3、合理控水:草莓水分管控中应该按照“湿而不涝,干而不旱”原则。设施栽培草莓最好的控水方法是采用滴灌,一方面能高效例用水资源,同时也能降低棚内空气湿度过大,这样也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如果不能实现滴灌,追肥后一定要浇水,其它时间应该做到见干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在50%~60%之间为宜。浇水建议在中午10点左右进行,此时水温相对温和,与地温最接近。

4、及时补光:草莓属于短日照作物,但是光照对草莓果期生长也非常重要,设施栽培容易引起光照不足,导致草莓植株徒长,果期易落果、产量降低。特别是草莓的硬度、甜度、口感都会受到影响,品质自然也就下降了。所以果期我们要对棚膜定期进行除尘,铺设反光膜,遇到阴雨天气,我们还可以增加补光灯,保证每天有8小时的充足光照。

5、适时清园:一方面要对草莓周边的杂草进行清理,另一方面对要及时疏花疏果,对下部的老叶、枯叶、病叶等进行及时清理。这样做主要目的是减少养分的额外消耗,保证草莓果膨大有足够的养分供给。

疏花疏果主要是对病、弱、畸形果进行摘除。每个花序保留1~2个健康果,具体怎么留可以根据苗子的大小,品种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大果品种一般留2级花序为宜,小果品种可以留3级花序为宜。摘叶也是有讲究的,也要结合品种进行,如果是在10片叶以内挂果的,一般摘去底部叶2片左右,如果是10片叶以上挂果的,一般摘去底部叶4片左右。

6、病虫害预防:草莓果期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灰霉病,应当加强日常管理,以预防为主,一方面合理管控,另一方面发现病害及时清理,用塑料膜包裹好带出园地处理。如果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沼气液稀释后喷施,既可以做叶面肥,还能有效杀菌消毒,起到预防的作用。

总结:

草莓果期管理是保值保产的关键期,特别是设施内栽培更不好管,总的来说要多观察细节变化,随机应变,从日常管理着手。果期常发的白粉病、褐斑病、灰霉病都应该以预防为主,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通过加强温光水肥、疏花疏果、适时清园等措施来保证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一、露地栽培时草莓吸肥可分为四个阶段:

1、定植后至完成自然休眠在4个月的生长期中,由于植株休眠,而对养分吸收相对较低。根据植株干物质分析,此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34:0.3,吸收氮素最多。

2、自然休眠解除后到植株现蕾期随着温度开始升高,植株生长逐渐旺盛,养分吸收较上一阶段增加,此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26:0.65。

3、从现蕾期到开花坐果随着气温和土温的上升,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期吸收和消耗养分达到高峰,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28:0.93,钾的吸收比例进一步增加。

4、开花坐果至果实成熟植株对氮的吸收比例降低,磷、钾吸收量增加,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37:1.72,钾的吸收比例达到高峰。

二、大棚温室促成栽培时,草莓吸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定植至开花期,氮、磷和钾吸收量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20%、16%和14%;

2、开花至第一、二、三花序所着生果实膨大和成熟期,此期为草莓产量第一高峰期,占总产量的ss%以上,吸收养分较多;

3、草莓第一次采收结束至整个采收结束,为草莓第二个吸肥高峰。在第二、第三吸肥阶段,促成栽培与露地栽培特点相似,磷、钾肥的吸收增多,特别是钾素的吸收更为突出。综合以上,可以使用无激素的宴沃水溶肥,国外双技术,将营养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更易作物吸收,宴沃水溶肥易吸收,吸收利用率可达百分之八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6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