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家庭栽培要点总结
1、盆孔的铺垫物。各式花盆的盆孔均可用剪好的编织袋小方片铺垫,因为它基本上不占据盆的空间。如果放在院内,地下蚯蚓及害虫也不能钻进盆内。
2、新旧花盆的处理。无论新旧瓦盆,在栽种芦荟前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再使用。①新盆的处理。用清水充分浸泡30~60分钟,使水充分浸透花盆,使花盆中的盐碱充分溶于水中,即可备用。②旧盆的处理。同样,用清水浸泡30~60分钟,使盆外的泥土、青苔和花盆壁形成一个微脱离层,然后用花铲除去泥土和青苔,再冲洗干净,恢复其透气性,即可备用。
3、分株。将分蘖苗与母株分开,移栽到其他花盆中叫分株。当土壤湿润疏松时即可进行分株。分株时用食指和拇指持苗的基部,轻轻向上一拔即可把幼苗拔出。也可结合换盆、倒盆时进行分株。
4、晾苗。刚拔出的苗因伤了根或断了根,把苗晾干伤口再栽。
5、上盆。垫好盆孔后,向盆中填半盆多培养土,然后一手持苗株,使根端接触盆土,另一手用花铲向盆中填土,直到植株基部叶片被埋入土1厘米时为止,这时再把苗轻轻向上一提,使根部舒展,然后两手各持盆边缘,上下敦实即可。夏季、秋初,栽种好的芦荟花盆要摆在背阴处,并且使扇形面朝向光的方向,见心叶长出后再移到光下,开始施肥。冬、春季因各家的条件不同而异,一般新上的盆在阳光下为好,因为温度高,生根快,温度保持在15~28℃时,缓苗快,否则缓苗慢。在缓苗期,苗会呈现灰褐色,这不要紧,新根生出,吸收营养,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叶会逐渐转为绿色。
各地在温度最低的月份,最好停止分株、上盆。
6、浇水。芦荟与其他花卉浇水的方式不同,刚刚栽好的小苗,不能一次浇透水,更不能使水从盆孔中流出来,因为芦荟本身有含水量,水浇得多,造成土实,土壤缺少氧气,特别是新栽的芦荟,老根失去吸水能力,要重新生出新根吸水,因此,刚栽的芦荟,一定要少浇水;如果土潮,可暂时不浇水,春、夏、初秋可在晴天的第2~3天早上浇水,冬季或初春、秋末可在晴天的上午10点左右浇水,特别是冬季浇水,水温要保持在20~28℃为好,可加热调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而且水宜小不宜大。
7、光照。芦荟所需光线因品种不同、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①冬季。各个品种的芦荟冬季均喜欢充足的阳光。冬季北方光照强度会下降,日照时数缩短,尤其在北方,苗期或刚刚栽好的苗也一定要放在阳光下,无需遮阳。如果室内白天温度能保持在20~28℃,刚栽好的苗也可以放在弱光下。②夏季。美国芦荟、日本芦荟、中国大芦荟、皂质芦荟的成株不怕晒,夏季不必遮阳,只要不缺水,土壤保持潮润,就会生长得非常好。而苗期,特别是刚刚栽好的苗,各种芦荟在夏季都要放在阴凉处,这样缓苗快,发根早,7~15天就生出新根,中国的斑纹芦荟,夏季需要这样,否则叶易变灰褐色,特别是新栽的苗。
8、施肥。①施肥次数。家庭栽种芦荟一定要施肥,否则会影响芦荟的药性。冬季20天左右施一次肥,夏、春、秋12~15天施一次肥,芦荟叶子肥厚,就说明肥足了,否则,就应适当增施肥料,总之要灵活掌握。②施肥方式。可把肥料埋入盆边,盖上盆土开沟施肥;也可把肥料放置在空桶中,加入水,盖严,置温度高的地方腐熟后,将水与肥料按5:1或3:1的比例混合浇施,要根据肥的浓度及盆土肥力大小灵活掌握5和3指水,1为肥。
芦荟的种植与栽培技术有露地栽培法,保护地栽培法,单膜栽培法,双膜栽培法,供暖栽培法,冬眠栽培法,盆栽法,露地栽培带,芦荟露地栽培带。
露地栽培法,指一年四季均在保护地以外的栽培方法。此法虽比其他栽培法较简单省事,但受纬度限制,在中国中纬度地区特别是高纬度地区,是绝对不能利用露地栽培法来栽培芦荟的。芦荟露地栽培适合于热带地区或靠近热带的亚热带地区。从地球纬度上看,北纬25度以南、南纬36度以北的除部分高海拔山地以外的广大地区一般都能采用露地栽培法种植芦荟;从中国的地区来看,厦门、柳州、昆明一线以南的地区都可利用露地栽培法栽种芦荟,在这一线稍北的部分峡谷地带、东南沿海,也能利用露地栽培法栽种芦荟;从农民的种植实践看,有野生芦荟分布的地区,一般都可露地栽培芦荟。在露地栽培的芦荟,若偶尔遇寒流的袭击,可用地膜临时覆盖,即可躲过寒流对芦荟的影响。
保护地栽培法,狭义的保护地栽培法是指利用塑料薄膜建构大棚栽培芦荟的方法;广义的保护地栽培法是指利用一切温室栽培芦荟的方法。从经济角度考虑,目前,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芦荟是保护地栽培芦荟的最简便最省钱的一种方法,且已被种植者广泛接受和采用。我国除南方少部分地区可露地栽培芦荟外,其他像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若要种植芦荟,都要首先建造好保护地才能栽培芦荟,否则,都会遭冻害而造成损失甚至绝收。
单膜栽培法,即利用无滴塑料薄膜建构单层大棚栽培芦荟的方法。因芦荟的生长特性是畏寒怕冷,在不能露地生长芦荟的地方,必须建造塑料大棚作保护,人工造成适合芦荟生长的温度环境,保证不能自然生长芦荟的地区也有芦荟产出。单膜栽培法适合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双膜栽培法,指用无滴塑料薄膜建造双层大棚栽培芦荟的方法。此法主要是在大棚骨架上覆盖两层无滴膜,两层之间的距离以15厘米为宜。在单层大棚不能保证芦荟安全越冬的情况下,必须建造双层薄膜大棚,才能保证芦荟冬季的安全生长。双层大棚适合于长城内外区域。
供暖栽培法,指在单层、双层大棚都不能保证芦荟安全生长的严寒地区,必须在大棚内加装供暖设备,才能保证芦荟生长所需的必要温度。供暖装置可采用水暖、气暖、烘暖等多种方式。通过供暖,使棚内温度增加,即便在最严寒的黑龙江地区,冬季也有绿油油的芦荟鲜叶供应市场。
冬眠栽培法,芦荟植株有抗晾晒的本能,即便是连根拔出架放在室内半年,一旦重栽土中,照样能生长良好。根据芦荟这一生长特性,可在春天将芦荟栽植在露地生长一春、一夏、一秋,入冬前,将芦荟从露地连根拔出,移在室内架放冬眠,待来年春暖时,再将冬眠的芦荟移到室外大田栽植。如此冬进春出,就像冬眠动物一样,俗称冬眠栽培法。冬眠栽培法不仅在露地时可随时采摘鲜叶和小苗出售,在冬季入室后,仍可继续扒其鲜叶出售。不过,其年产量要降低不少。冬眠栽培法适于一时还无钱建造塑料大棚的未脱贫地区和未脱贫农户使用。
盆栽法,指利用各种花盆、箱、钵等容器,填上芦荟生长所需的培养土栽种芦荟的方法。盆栽法比其他栽培法要机动灵活得多,针对温度和光照,可随时移动盆体位置,使芦荟始终处在最佳的光温环境下,以促进芦荟更好地生长。地球上除极地之外,凡是有居民居住的地方,都可采用盆栽法栽种芦荟。
露地栽培带,整个地球若按温度可划分为热带、温带、寒带等地带;若按土壤颜色性质又可划分为红土带、黄土带、黑土带等。就某种农作物来说,只能在某一地带生长良好,而移到其他地带栽培,便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但多数农作物,则为自身繁衍需要并人为搬迁,经过长时间的生存选择,已能适应多种地带生长。
芦荟露地栽培带,在北半球即指北纬23°以南的非高海拔地带,一般又都是红土带。如中国的海南省、台湾省以及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南部边缘,都是芦荟露地栽培的较理想地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