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修的水渠叫什么?
修的水渠交郑国渠,郑国渠位于咸阳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4万顷。
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兴建的一项大型灌溉工程,是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齐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首,也是与阿房宫、始皇陵并列为秦始皇兴建的关中三大工程。
从战国至今两千多年,郑国渠自然又是我国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馆,而郑国本人则是名副其实的“水工第一人”。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 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扩展资料:
郑国渠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灌溉工程。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刚即位,韩桓惠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之计。
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王的计谋暴露,秦要杀郑国,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 ,为秦却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
秦王政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
古代没有水平仪,修水渠自然有技艺精湛的设计师总结的土办法。我在这里讲一个简单的工具,在一个装满水的盆子里放一个小板凳,在板凳的四个凳脚上绑两条互相平行且垂直于凳脚的细线,然后从绳子这边往测量方向看,然后在前方的测量标杆上划上记号,将两次标杆上的记号进行比对,就能辨别出水平面的高低情况。
这个工具人们形象地称它为“水鸭子”,它是利用水的重心向下和三点成一线的原理自制的一种专门用来测量水平的工具。这里有一个中国人民修建世界八大人工奇迹的红旗渠时用“水鸭子”的故事。
红旗渠开工没多久,工程指挥部就遇到一个难题,当时红旗渠总干渠从山西境内而来,只有通过林县北部的分水岭,才能彻底解决林县全境内的用水问题,水往低处流,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保证渠首到分水岭70多公里的渠线纵坡比不大于1/8000,1/8000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渠道每推进8km,落差只允许下降一米,如果超过一米,坡度就会升高,水就流不过来;反之,坡度过低呢?就会导致水流加速,冲毁下游的堤坝。值得一提的是,红旗渠是全靠人力用锤子和铁钎一点一点凿出来的,施工速度是以米为计算单位的,那么每向前推进一米,这个落差要保持在多少呢?在没有任何机械动力可依靠的条件下,红旗渠工程的技术难关是怎么解决的呢?按照红旗渠的总体设计,纵坡比要不大于1/8000,才能保证渠道的顺利使用,1/8000的落差,换算成米呢,就是0.125毫米,这么细微的落差,林县人民就是靠着“水鸭子”和县里仅有的两只经纬仪,一点一点测出来的。水鸭子节省大量资金,便于掌握,因当时修渠的大多数都是农民,这是最容易掌握的工具,到十年后红旗渠验收的时候,红旗渠与施工指挥部当时的设计不差毫厘,不得不说,中国人民的智慧让世人震惊。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并关注我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