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猪病重在预防?
养猪一般都比较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寄生虫病就可能波及很多的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对养猪业显得特别重要。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要有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 猪场要有围墙和大门,猪舍门口要设有消毒池(可放入2%火碱液)。严禁一切外来动物进入场内,严禁把从外面买来的猪肉及其成品带入饲养区,闲杂人员和卖猪者也不准进入猪场。应尽量减少参观者。
(2)提倡自繁自养,防止补充猪时带进传染病 自己饲养公、母猪,解决了猪苗,可以减少疾病传播。如果必须购买猪苗,要先了解当地疫情,不从有传染病的猪场或养猪户购买。买猪时,要严格检查猪的健康状况,买回猪苗后,应先隔离观察30天,待证实无病,并预防接种后方可混群饲养。
(3)提倡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应尽量同期进猪,集中在一个或几个猪舍,催肥后一块出售。猪舍空出后,经过消毒,再进新猪,做到有计划生产,特别是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注意清洁卫生,搞好预防接种工作 每天要坚持打扫猪圈,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注意饲料卫生,不买疫区的饲料,不喂发霉、腐败的饲料。定期(一般每年春、秋季节)给猪预防接种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5)管好粪便,减少污染 实行圈养并且不用连茅圈,不让猪吃到人、狗和其他动物粪便。猪粪要及时清除,经过生物发酵等方法处理后再作肥料。
(6)及时诊断和治疗病猪 对患有传染病的猪要尽早隔离饲养。不可现场剖杀病猪、死猪,其污物和病死猪要深埋处理;猪舍、场地、用具要彻底消毒;病猪肉未经加工处理不得食用。
如何预防猪瘟?
通常情况下,30-60kg的猪,每头猪占地0.8-1.2㎡,60-100kg的猪,每头猪占地1.5-2㎡,如果是育肥猪,冬季每头猪占地0.8㎡左右,夏季每头猪占地1㎡左右。
温度:仔猪刚出生时,温度控制在34℃左右;若是哺乳仔猪,则要控制在25-30℃,断奶时,温度控制在22-25℃左右;大猪适宜温度在10-20℃左右。
饲养:小猪每天的喂食量为体重的5%左右,中猪每天的喂食量为体重的4%,大猪每天的喂食量为体重的3%。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经常消毒:主要有定期对栏舍,道路,猪群的消毒,临产间对产房、产栏及临产母猪的消毒,对仔猪剪脐、剪耳号、断尾、阉割时的术部消毒,人员、车辆出入生产区的消毒,饮用水,医疗器械(体温表、注射器、针头等)的消毒。
猪场内按功能可分三区,即生物区,管理区(辅助生产区)。场内三区严格分离饲养,相邻猪舍间也应保持相应距离,制定隔离制度,包括人员(内部、外来)车辆(内部、外来)的管理和隔离规定,患病猪和新购入种猪的隔离要求,坚决在场内禁饲养其它动物和禁止携带动物、动物产品进场的要求。
百度百科-养猪
百度百科-现代化养猪及猪病防治
猪瘟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必须采取以免疫注射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1)预防接种:有条件的地区和养猪小区、猪场可采用猪瘟免疫监测手段,根据猪瘟抗体水平消长规律进行适时免疫。免疫效价监测方法,可采用猪瘟间接血凝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如果没有条件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本地区有无散发猪瘟发生,可采取两种免疫程序:A.有散发仔猪猪瘟的地区、场要用乳前免疫方法,仔猪在吃初乳前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每头小猪注射1头份。B.在猪瘟防治工作较好、无散发仔猪猪瘟地区、场,可在20日龄、60日龄分别免疫一次猪瘟疫苗。留种用的后备猪,6月龄再注射一次。种猪群每年两次注射猪瘟疫苗。在免疫接种过程中,疫苗剂量要足,针头长短合适,不打飞针,确保免疫效果。
(2)检疫净化:定期对繁殖猪群采血监测,将带有猪瘟强毒抗体的猪和多次免疫抑制的猪查出淘汰,净化猪群,消除猪瘟发生的隐患。
(3)加强疫苗管理:做到从主渠道购进疫苗。疫苗现稀释现用,注射时要做到疫苗不离冰桶,桶不离冰,保证疫苗有效,严禁使用过期疫苗和失真空疫苗。
(4)加强免疫时用的针头、针管及注射部位的消毒,减少人为疫病传播。
(5)紧急接种:发病地区、场要采取紧急接种,并适当加大疫苗剂量(可加大1~3倍)减少发病和控制疫情扩大蔓延。
(6)加强病死猪处理:对可疑病猪予以隔离。死猪及污染物必须无害化处理,严禁出售和食用。
(7)加强场内外环境消毒:每一个月或半个月全场环境大消毒一次;每周至少1次猪舍带猪消毒一次;饲养用具每2~3天消毒一次;场门口、各栋舍门口的消毒池要经常更换药液,保持消毒药液有效。
(8)加强管理,提高猪只的个体抗病能力。提供最佳生活条件,冬季御寒,夏季防暑,舍内空气新鲜。
(9)坚持自繁自养,严禁外购商品猪,引种时要从无疫情地区引进,引进后必须隔离检疫观察1个月以上,猪瘟强毒抗体阴性,猪瘟疫苗免疫后方可进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