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消息:荒山荒坡、滩涂用地无需审批!家庭牧场用地“不再难”
芮大叔开篇重点
开篇依然是按照惯例,给你带来今日生猪市场的最新行情动态;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今日全国生猪市场最新平均价格为23.61元/公斤,与昨日相比上涨0.08元/公斤,与2021年同期14.05元/公斤相比,上涨9.56元/公斤。
官方消息:荒山荒坡、滩涂用地无需审批!家庭牧场用地难问题解决
说起咱们养殖户,在最近几年时间还真的是挺难的,遭遇了各地环保风暴,诸多养殖场被拆除,又遭遇到非洲猪瘟,让很多养猪场全军覆没,随后又遭遇了猪价的长时间大跌,让养猪人亏损严重。
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容小觑的,现在非洲猪瘟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可靠的防治办法,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而猪价大跌之后,也总有上涨的一天,只要合理控制存栏以及出栏节点,问题也不大。
而最大的问题则是来自于环保方面,环保监管严格,尤其是用地难,想要扩张都无法顺利建厂,有的养猪人反应,猪场被拆除一次,是真的不想再养了,受不起这个打击。
一直以来,用地难都是养猪人面临的大问题,不敢养、没地养成为了长久的问题,就在近日传来了好消息,为了扶持家庭牧场能够健康发展,用地不再难,农业农村部做出了以下的规定;
1、传统放牧、散养等方式饲养的家庭牧场,养殖用地无需办理用地手续;
2、舍饲圈养的家庭牧场,所涉及的用地按照设施农业用地相关政策办理手续;
(1)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为例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发展设施养殖的,养殖用地采用备案制,无需办理农用地审批;
(2)利用耕地从事养殖的,要经由县级批准并落实耕地进出平衡。
由此可见透露出了2个重要信号;
信号1:对于家庭牧场的养殖用地条件大大放宽,目的也是为了大力扶持家庭牧场这种规模化养殖模式,未来家庭牧场这种形式或许将成为主流趋势;
信号2:在养殖用地方面,只要不是能种地打量的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几乎没有;
信号3:耕地依然处于重要保护状态,这条红线依然难以跨越;
信号4:享受此政策的主体必须认定为家庭牧场;
那认定为家庭牧场的标准是什么呢?
以内蒙古为例,以农牧业收入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农牧业净收入占家庭农牧场总收益的80%以上。
农区从事畜牧养殖为主的,养殖规模达到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或肉羊100只以上、或肉牛50头以上。
当然这只是内蒙古区域的认定标准,各地会有不同,具体认定标准可以咨询当地的农业部门。
不过这也算是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降低了用地门槛,对于耕地这一块监管严格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我国人多地少,耕地数量不足以用来浪费。
黄泥塘村位于芭蕉侗族乡东南部,东经109°28′44″,北纬30°04′34″,东与宣恩县,南与本乡二凤岩村,西与本乡楠木园村,北与本乡王家村接壤,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平均海拔650米,村部驻地海拔500米。全村1230户,4375人,其中劳动力2300人,耕地面积4449亩,其中水田2029亩,人均耕1.01亩,林地面积9696亩,境内以侗族民族为主,均是两百多年前,鄂西“改土归流”使侗民纷纷从湘、黔、桂地区迁来,逐渐在黄泥塘形成侗民的聚居地。
1949年12月建立芭蕉区人民政府,黄泥塘为其管辖下的一个乡。1952年8月,将黄泥塘划成了水井、格林草、王家村三个小乡。1958年11月,黄泥塘成了芭蕉人民公社的黄泥塘管理区。1961年设立芭蕉区公所,将王家村与古寨合并为王家公社,黄泥塘公社是在原管辖范围划出王家村后而建立的。1966年9月,又将王家村并入黄泥公社,辖先锋(马河滩)、黄金(黄泥塘)、热潮(二凤岩)、前进(石堰塘)、新华(青龙山)、群力(王家村)六个大队。1975年8月撤区并社,芭蕉区分成芭蕉和干溪两个公社,黄泥塘是干溪公社的一个管理区。1984年6月芭蕉公社与干溪公社并成芭蕉区。1986年7月正式成立了黄泥塘侗族乡,黄泥塘管理区由黄泥塘侗族乡政府所取代。1997年1月,又将芭蕉区分为芭蕉乡和黄泥塘侗族乡,黄泥塘又成为黄泥塘侗族乡所辖的一个管理区。2001年3月芭蕉乡和黄泥塘侗族乡又合并为芭蕉侗族乡,黄泥塘管理区改为办事处。2002年10月,由原黄泥塘村、青龙山村和马河滩村三村合并而成为如今的黄泥塘村,辖八角楼组、龙神坳组、江西街组、凉水井组、十字路组、马家槽组、刘杨村组、白鳝田组、杨家槽组、王家湾组10个村民小组。
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以茶叶、蔬菜为主。畜牧业有两家千头养猪场,一家养羊场和一家养牛场。其它以家庭养殖为主。
境内设有全日制小学1所,教职工14人,学生3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卫生室1所,卫生技术人员4名。
全村新型农业合作医疗4048人,参保率93%,境内公路总里程50公里,自然村通路率100%。
全村粮食作物复种面积7049亩,粮食总产量1940.57吨,人均粮食443公斤,茶叶面积4806亩,人均纯收入5800元。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95%以上,电力照明入户率100%,管道引水入户率40%,全村80%以上的农户住上新居。
信息来源:恩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黄泥塘村附近有枫香坡侗族风情寨、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梭布垭石林、恩施土家女儿城等旅游景点,有恩施玉露、板桥党参、恩施玉露、恩施黑猪肉、恩施黄牛肉等特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