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锥栗的生产情况
建瓯是锥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20世纪80年代初,林业部门对锥栗的品种选育、嫁接技术、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系统研究。培育出白露仔、处暑红、温洋红、油榛、黄榛等12个优良品种。2010年建瓯市有锥林面积42万亩,盛产面积30万亩,年产量2.55万吨,产值达1.616亿元。锥栗冷藏、加工企业有16家。其中:即食4家,带壳即食1家、脱壳2家、糖炒3家、冷藏6家。加工总量达到3450吨,加工总产值5520万元。市、乡(镇)、村、锥栗流通协会、合作社等30多个。从事锥栗流通的人员达3000多人,流通数量18000吨;全市有锥栗保鲜库66家,年保鲜量6453吨。
建瓯锥栗以上市直接鲜销和冷藏保鲜销售为主,约占总产量80%,加工销售约占20%。主要销往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深圳、东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因品质比北方板栗好,外观更亮泽、风味更鲜美可口、生食更感清香、脆甜、糯性好,市场批发价每公斤比板栗高出1.00元左右。随着栗子种植业的发展,产量增加,市场供求趋于饱和,锥栗旺产期统货收购价每公斤黄榛4.80-5.20元,油榛6.00-6.40元。
锥栗主要害虫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锥栗是闽北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近年来病虫害严重, 造成减产, 为此进行了研究。
主要害虫
闽西北地区的主要害虫有栗瘿蜂、栗实象、栗剪枝象鼻虫、锥栗毒蛾类、蚧类等。
锥栗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栽培管理措施
合理种植和修剪 适当稀植能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冬季修剪、剪去病虫枝, 特别在栗瘿蜂为害严重的栗林, 进行强度修剪防治效果显著, 冬季中度修剪还可在枝干上越冬的蚧类虫口密度明显下降。秋冬季深翻垦复, 把杂草埋入土中, 被害虫越冬场所, 可明显减轻剪枝象、栗实象、栗小卷蛾的危害。
保护和利用林间天敌
可在林间套种绿肥或其他豆类植物, 早期也可以实行锥栗与山苍籽混交。要避免不必要的抚育和人为破坏, 建立相对稳定的天敌种群, 同时注意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合理施药, 减少对天敌的杀伤。锥栗林中的天敌主要有斑翅长尾小蜂、黄腹长尾小蜂、跳小蜂、杂广肩小蜂、家蚕追寄蝇、斯氏线虫、猎蝽、飘虫类等。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应用白僵菌防治珊毒蛾、木毒蛾、黑褐盗毒蛾、栗皮夜蛾有良好效果。7~8月份应用苏云金杆菌对栗皮夜蛾、珊毒蛾进行喷雾防治, 重点喷栗树的中、下部栗苞, 防治效果显著。在冬季进行人工刮除栗大蚜卵块, 或用石硫合剂涂白。在栗剪枝条象成虫产卵期, 每周及时收集落地栗包和果枝1次, 集中烧毁, 可消灭大部分虫源。
化学防治
在害虫暴发成灾时可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