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专业必读书目
园林景观专业必读书目
一、园林景观专业所开的课程有:
园林景观素描、园林景观色彩、园林景观制图与autocad、手绘效果图、园林工程测量、树木与花卉学、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园林植物环境、3DMAX 与Photoshop、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型设计、园林建筑、居住区景观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景观工程计量与计价、园林景观施工与管理等。
二、园林景观专业必读书目
1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美诺曼.K.布思著 曹德鲲译。这本书是景观专业的入门书籍,也是必读书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练、明确的图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要理。
2《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
美兰格特·W·里德著,郑准兵译本。书提供的一些生动、实用的技巧,能把设计这一转化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使之更富有成效。其中提供的方法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得以印证,为设计思路和方案图提供了概念和哲学方面的基础。
3《设计结合自然(译)》
麦克哈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作。书中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对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气候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
4《园冶》
计成著。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5《街道的美学》
日芦原义信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这本书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
6 《外部空间设计》
日芦原义信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7《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著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作者认为:美学目标必须与生态需要、文脉目标和使用者三方面取得平衡并相互融合。
8《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著。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
9《西方园林》
郦芷若 朱建宁著 本书介绍了从古埃及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西方园林,重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台地园,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18世纪英国风景是园林,它们是西方传统园林的代表。
10 《建筑空间组合论》
彭一刚著 当本书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本书可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建筑专业师生参考。
11《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著 书中所划分的五个时期,既分别作总的论述,也着重列举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评介,俾便于读者能够借助于具体的、个别的形象来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宏观的、整体的理解。
12 《西方造园变迁史》
日针之谷钟吉著 本书系统论述了欧美造园文化发展之来龙去脉。内容包括古代、中世纪、意大利文化复兴、法国勒·诺特尔式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造园演变。
13《交往与空间》
丹麦扬.盖尔著 何人可译 中国建工出版社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14 《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
美西蒙兹著,俞孔坚译介绍了俞孔坚及他的土人设计毫无疑问代表着当今中国景观设计的最高水平。中国广袤的国土和无限制的城市扩张,给了俞孔坚检验许多在西方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新理念的机会。
15《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简-雅各布斯,译林出版社2006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16《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
俞孔坚.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收录了作者从事景观研究发表的论文共41篇,共分四部分:综述篇着重介绍规划设计学领域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前沿领域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国际最新专业教学体系。
17《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程大锦著《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3版)》是建筑设计基础语汇的经典入门书,被誉为"建筑专业的圣经"。众多建筑专业师生、设计师皆从《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3版)》中获得重要启发与设计灵感。
18 《景观都市主义》
查尔斯·瓦尔德海姆著 本书汇集了国际上多所研究机构的学术同仁与志同道合者们的倾情力作。伴随着世界各地的城市不断地在向其周边蔓延,而非向空中发展,景观已渐渐取代了建筑成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元素。
19《植物造景》
苏雪痕著 本书对水体与植物的结合组景上,分别就湖、池、溪涧、泉以及堤、岛、水畔、水面的植物造景进行论述。关于艺术构图。适用植物种类以著名城市的名园为实例,作了生动的描述。
20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Albert J.Rutledge著 看与被看成为场所设计的焦点,环境行为是整个设计思考的核心,提出了连接体系、袋状空间、看与被看、环形设计等新奇有趣的东西,文章富有情感和口头化,读起来轻松易懂。
1:理论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 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2:实践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国、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一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扩,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荣的可园、番禹的余前山房等.
四、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有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