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长江为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认作华民。
长江,全长6380公里,流域180多万平方公里。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正源是沱沱河。它从冰川丛中走出来,宛如一条金色巨龙,向东迅跑,时而盘旋于巍峨的雪山峻岭之间,时而翻滚于高峡深谷之中,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地奔入东海。各拉丹冬雪山的周围,簇拥着20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雪山群,远远望去,群峰耸峙,气象万千;近处细观,各拉丹冬雪山就像玉雕的尖塔,直插云天。藏语中“各拉丹冬”的原意即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确是名副其实。雪山群千百年来积聚的冰川融水,保证了长江水源的充沛,而冰川本身就是长江最初的水源。在世界著名的河流中,唯有长江的源头是如此波澜壮阔的冰川河。
黄河,长江现在为我们作出了哪些贡献?
黄河被称为历史悠久的“摇篮”,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考证,大约在4000年以前,黄河流域已经聚居着许多血缘氏族和部落。相传最早的是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黄帝又号轩辕氏,其族发祥于陕西北部的姬水,定居在我们今天泛称为“中原”地带的黄河中游地区。后世这一带的居民,都尊称黄帝为自己的直系始祖,尧舜禹都是黄帝氏族的子孙,因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第一人”。现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这里看做是自己的根。
与黄帝接邻的是炎帝部族。炎帝号神农氏,最初活动在黄河中游渭水流域的姜水。传说神农氏种五谷、制陶器、尝百草,可以断定炎帝部族是一个农业部族。在各部落为了土地和食物进行的战争中,最后,颛顼所属的黄帝部落击败炎帝部落,夺取了盟主地位,炎黄两族便逐渐融合,在中原地区定居下来,与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和苗族相互融合影响,共同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使这个地区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33°28’,东经91°08’),源头冰川未端海拔5400余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0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还流过甘、陕、黔、豫、浙、桂、闽、粤等8个省、自治区境内.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麻逊河和刚果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20倍(祥见 世界大河水量比较表).
长江水系发育,支流数以千计,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条,嘉陵江、汉江、岷江、雅砻江4大支流的流域面积均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淡水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大湖、巢湖等.
长江干流从江源至湖北省宜昌为上游,长约4500m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河道经过高原山区和盆地,金沙江和三峡河段多高山深峡,水流湍急.气候分属青藏高寒区和亚热带季风区.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
宜昌至江西省湖口为中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其中枝城至城陵矾河段习称荆江,荆江河道婉蜒曲折,又有“九曲回肠”之称.主要支流有清江、洞庭“四水”(湘、资、沅、澧)、汉江、鄱阳“五水”(赣、抚、信、饶、修)等.
湖口以下至长江口为下游,长835公里,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安徽省大通以下受海潮影响,水势和缓.江苏省江阴至长江口为河口段,江面宽由1200余米扩展至91公里,呈喇叭状.主要支流有青戈江、水阳江、滁河、秦淮河、黄浦江等.淮河的大部分水量也经京杭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中下游两岸平原和丘陵海拔较低,冷暖空气南北活动无阻,东亚季风活动非常明显,气候四季分明.河道特征时束时放,形似藕节,开阔河段多有心滩出露,河道分汊.长江中下游两岸有干堤3100余公里.支民堤和海塘数万公里,还建有大小40处蓄洪区,以减缓洪水威胁.至1992年底止,已建大中小型水库4.5万座,总库容近1400亿立方米,发挥着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
长江流域灌溉面积1467万公顷,占耕地的63.3%,占全国灌溉面积的30%.长江流域水能资源极富,可开发量达 1.97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 1 万亿千瓦时,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己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在建的三峡水利枢纽将装机1820万千瓦,居世界之首.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1992年底,拥有人口3.98亿人(占全国34%),耕地3.48亿亩(占全国24%),粮食产量1.55亿吨(占全国35%),水稻产量占全国70%;棉花产量占全国1/3以上,农业产值占全国32%.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地区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长江流域有城市185座,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长沙、杭州、南昌、贵阳等.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产业带在逐步形成.1992年工业产值占全国34.5%,钢铁、机械、有色、石油化工、电子、轻纺等工业均占全国重要地位.
长江水系有通航河道3600余条,通航总里程5.7万余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52.6%,其中1000吨级以上航道3042公里.宜宾新市镇以下2900多公里可全年通航轮船.重庆以下可通行1500吨级船舶;宜昌以下可通行3000吨级船舶;汉口以下可通行5000吨级船舶;南京以下可通行万吨级海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