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集约化水产养殖
说简单点就是高密度养殖
基本是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高密度放养的方式进行养殖
这个传统的江河湖泊养殖以及网箱养殖都是不相同的。
这种养殖主要针对耐低氧,经济价值高的水产动物
水产动物最为喜欢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活水”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是什么?
随着水产养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养殖环境的恶化日益加重,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小编在和养殖户交流时,多次听到养殖户反应今年坚持用生物制剂定期调水,鱼发病较往年少了长势也好了的感言,其中不乏60多岁的老师傅。但是有些养殖户对微生态制剂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比如不能坚持定期使用、当作药品用期望效果立竿见影、使用方法错误等等。小编带您来正确认识水产微生态制剂。
首先谈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经特殊工艺生产的含活的益生菌或含有能促进益生菌生长的物质的生物制剂。调水类微生态制剂普遍指利用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等具有分解作用的益生菌制成的生物制剂,包括粉剂、液体型、膏体型、颗粒型几种。小编曾见到养殖户说在用生物制剂定期调水,拿出产品一看,是一些肥水类产品,这也是很大的误区。
再谈调水微生态制剂的剂型。目前,调水类生物制剂产品可分为粉剂、液体型、膏体型、颗粒型四类。其中液体型是最原始的,也是弊端最大的。液体型微生态制剂有效活菌数难以保证,有效存放时间短,所以选用液体剂型一定注意有效期,像液体乳酸菌一般有效期是半年。粉剂的以芽孢杆菌为主,也是目前水产养殖应用最多的,但是粉剂的仅含有菌体,效果受限制。膏体微生态制剂可以保证添加的益生菌的活性,又可以添加益菌因子、益藻因子是一种新型的调水生物制剂。颗粒型的针对性强,菌种可以直达深层水和底部,克服液体型和粉剂的使用后益生菌仅悬浮上层水的缺陷。小编曾遇到养殖户在坚持用粉剂的生物制剂改底,原因是该产品名是“底净”。所以养殖户在使用生物制剂时要针对性的选择,例如改底一定要选颗粒类的,调水选择粉剂或膏体型。
再谈调水微生态制剂的正确使用。(1)使用微生态制剂应注意水温在15度以上,使用芽孢杆菌应注意晴天上午使用。(2)使用剂量应根据不同水质适当调节,如浓绿水、浑水等水质可加大用量。(3)使用生物制剂应坚持使用,定期10-15天使用一次,利于益生菌在养殖水体保持优势菌群。(4)和消毒杀菌药间隔使用,在消毒杀菌药有效期内不能使用微生态制剂,至少要间隔24小时以上。(5)每次消毒杀虫后,大量益生菌被杀灭,要及时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体菌相。(6)正常水体可以先下肥再使用生物制剂,可以提升水体肥的利用率加快有益藻生长。对于蓝藻水华、浓绿水等问题水质,最好先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再施肥培藻。
新一代膏体微生态制剂“益水藻元”经过复合益生菌发酵和最新制剂工艺生产而成微生态制剂,其中含有的絮凝吸附性颗粒载体经微生物发酵形成生物菌团,在水中下沉过程吸附大量有机质、杂质等覆盖在菌团的菌膜上,菌种含量高、活性强分解更迅速彻底。有效调节因有机质积聚过多引起的水表层浮油膜,冒泡等问题水质。“益水藻元”应用时只计水面,性价比高、见效快。每桶1kg适用8-10亩水面。
“活水”作为微速循环流动状态和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处于活跃状态的水,有利于增加水体溶解氧,是水产动物最为喜欢的生活环境,因此,“活水”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1、“活水”的科学内涵
从物理学角度,所谓“活水”是保持微速流动并带动其他物理变化的水体。这里的流动并非水平直线式的,既有水平流动,也有垂直流动,还有斜线流动;既有直线运动,也有曲线运动,还有循环运动。从化学角度,所谓“活水”是持续进行化学反应的水体。即水中溶解的多种化学物质间相互作用,持续维持着化学反应过程。
从生物学角度,所谓“活水”是能够维持多种微生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生存并保持新陈代谢的水体。一是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含浮游植物),即生产者。“活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是理、化、生复合交叉的综合过程。在“活水”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生命过程,带动了水中溶解物(含氧气)、水体颜色和透明度的物理变化和水体与周边环境的物质交换,又影响了水体中化学反应的内容、过程、速度和酸碱平衡。
2、“活水”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价值
水体溶解氧是养殖水质的核心指标,溶解氧水平高低是养殖水质好坏的主要标志。在常态下,养殖水体中溶解氧贮存量大小决定了水体养殖容量和抵御“浮头、泛塘”风险的能力,决定了水产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3、“活水”扩大了养殖空间
氧气作为气体状态的物质,比重远小于水,氧气和水的比重差异决定了“氧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一般晴日在静态养殖水体中,水中溶解氧主要分布在水体中上层。另一方面,在水产养殖季节,养殖水体的透明度较低,水生植物(含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是在水体上层进行,产生的氧气也主要停留在水体中上层。“活水”的运送作用,将这些水体中上层的溶解氧运送到水体的全水层、全方位,水产动物便可以便可全水体栖息、摄食和生长,从而使水体养殖空间扩大了1/3至1倍以上,显著提高了水体养殖容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