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罗非鱼的无公害养殖、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
(1)罗非鱼的无公害养殖
按国家有关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范进行养殖生产,养殖场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场地及周边无污染,养殖过程控制药物、化肥使用,不使用违禁药物,使鱼体中药物残留量和其他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2)罗非鱼的健康养殖
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罗非鱼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3)罗非鱼的生态养殖
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罗非鱼与其他鱼类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
河蟹无公害养殖后期管理有哪些具体要求?
当前水产养殖中苗种、渔药、饲料等投入品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注意事项。
投入品使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苗种
(1)购买苗种时不查看卖家的苗种生产环境及苗种生产许可证。
(2)不向卖家索要苗种购买发票或收款收据等凭证。
(3)购买苗种前未向当地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部门送样,进行药物残留、病毒等指标的检测。
2.渔药
(1) 购买渔药时只顾一股脑儿地买,不关注渔药生产企业是否已经通过了兽药GMP认证,不重视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非药品的来源和主要成分,不向卖家索要生产资质及购买凭证。
(2) 在渔药使用过程中不合理、不规范、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用药,存在着乱用药、滥用药、超范围用药、超剂量用药的现象。
(3) 渔药管理不规范。渔药存放无专门独立的仓库,和其他农具、渔具混放,渔药用完包装袋乱扔。
3.饲料
(1) 购买饲料时未向卖家索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和购买凭证。
(2) 在饲料投喂时未根据天气、温度、养殖水生动物发育情况计算投喂量和频次,存在着饲料投喂过少或过量等问题,影响养殖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
(3) 饲料存放无专门独立仓库,存放地未做防潮措施,和其他农具、渔具混放。
二、投入品使用管理的几点建议1. 养殖主体在购买苗种、渔药、饲料等投入品时,应主动向卖家索要企业工商营业执照、苗种生产许可证、渔药生产资质、苗种及饲料产品检测报告、购买发票或收款收据等材料。
2. 养殖主体在购买苗种时,可向当地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部门送样,针对苗种进行药物残留、病毒等指标的检测,以保证苗种的质量;购买渔药时可向当地兽药管理部门咨询药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尤其是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包装袋上标注“非药品”的药物,并明确禁用渔药清单,不得购买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农业部193号文件和560号公告中禁止使用的渔药。
3. 养殖主体在使用管理渔药、饲料等投入品时,应在养殖场内建立专门独立的渔药和饲料仓库,保持仓库环境的通风、干燥、整洁,并制定渔药和饲料使用管理制度且上墙,在养殖生产中应根据生产实际来用药、投饵,不乱用药、滥用药、超范围和超剂量用药。
4. 养殖主体可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咨询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将无公害管理制度、经验与措施应用到养殖生产中,在提高养殖产品品质和质量的同时,为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地打好基础。
无公害水产品必须做到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我国的河蟹养殖主产区比较集中,销售市场却很广阔,商品蟹的品质和药残是国内外近几年最敏感的问题,河蟹养殖后期的饲养、捕捞和贮运管理好坏,对提高品质和销售价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养殖者必须从各环节严加防控,后期管理尤为重要。
(1)投饵
河蟹饲养后期,将要经过一生中的最后1次蜕壳,壳长和体重增加幅度较大,饲料投喂要满足蜕壳和积累蟹黄、蟹膏,提高肥满度对蛋白质的需求,动物性饲料应占饲料总量的60%以上,后期应以海、淡水小杂鱼,螺、蚌、蚬肉及动物内脏、猪血等为主;植物性饲料有豆饼、浸泡的大豆等;并适当投喂一定量的南瓜丝、马铃薯片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投喂时间应在午夜为主和8:00~9:00或15:00~16:00,投喂量控制在池蟹体重的5%左右,防止过多残饵败坏水质,忌投喂霉变、腐烂的劣质饵料。投喂配合饲料必须符合NY 5072的标准。
(2)调水
水质要求清新、溶氧丰富,符合NY 5051的标准。后期换水不必太勤,水位一般稳定在1.5米左右,为了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和增加钙质,促进黄壳蟹向青、绿壳蟹过渡,可泼洒1次生石灰液,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40克左右。后期蟹池中的一些水草已变老甚至枯死,可从其他水域中捞取一些清洁、新鲜的水花生等投入蟹池,使蜕壳蟹更多地生活在水草上,避免多在水底淤泥中爬动,使体色变得灰黑,同时,水草也有调节水质的作用。
(3)防病害
优质商品蟹除要求青壳、白肚、黄毛、金爪外,还要求甲壳光洁,螯足、附肢完整,鳃呈乳白色、半透明状,反应敏捷,游泳爬行自如。因此,在管理上要采取积极的病防措施,控制使用药物。必须用药时要符合NY 5071的标准,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后期池中河蟹个体大,善上岸,腥味重,容易引来周围的老鼠、蛇、鸟类等敌害,因而要加强巡塘,用吓赶、器械、捕捉、药物等途径消除敌害的侵袭,防止其捕食河蟹或破坏蟹的肢壳完整。同时,要保持防逃设备的完好。
(4)捕捞
池塘成蟹一般在“重阳”节后,根据上市量大小等因素适时捕捞;网围养蟹一般从10月开始捕捞,防止造成超过捕捞季节“蟹过冬,影无踪”的事故。捕捞可采取徒手捕捉,地笼、罾簖、抄网、丝网等工具张捕,也可采取排水集蟹法捕捉,无论采取何种捕蟹方法,都要特别小心,以免碰伤螯足和附肢。
(5)暂养
捕起的河蟹可在蟹箱、笼或室内短期暂养,方法是将箱、笼放到预先选择好的水较深的河沟、湖泊中,用木、竹桩固定悬吊在水中,要求箱、笼底不靠泥,定期在笼或箱内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和青菜等;室内暂养,每天用新鲜水喷洒1~2次即可。长时间暂养可在水泥池或土池中进行,暂养池事先必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暂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千克以内,要保持水质清新,温度高时每隔2~3天换1次水,水温低时加深水位至1.5米,暂养期间投喂适量的动、植物性饵料。
(6)包装
河蟹可用网袋、蒲包、泡沫箱等作为包装容器,运前蟹的鳃要吸足水分,保持湿润,按规格、雌雄分开盛放。如用泡沫箱包装,一般箱的规格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底部铺上一层无毒的新鲜水草或蒲包,蟹要逐只分层平放,每箱装20~25千克,上部放少量湿润的水草后用箱盖压紧,高温时箱内要放一些碎冰。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能对河蟹造成直接和间接污染。
(7)运输
短途运输可用自行车、摩托车拖运,远途运输可用火车、汽车,最好用保温车运输。运输途中要防止互相挤压,防止爬动,做到透气,防风,防日晒雨淋,防高温。运到目的地后,应及时散放于水泥池、水族箱中,不时淋水保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