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是什么植物?田埂和荒田中很多。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22 05:19:39
通泉草
玄参科通泉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30厘米,无毛或疏生短柔毛。总状花序生于茎、枝顶端,常在近基部即生花,伸长或上部成束状,通常3-20朵,花疏稀;花萼钟状;花冠白色、紫色或蓝色。蒴果球形;种子小而多数,**。花果期4-10月。 遍布全国,仅内蒙古、宁夏、青海及新疆未见标本。生海拔2500米以下的湿润的草坡、沟边、路旁及林缘。通泉草的全草可用于止痛,健胃,解毒消肿。 具体请百度
竹、禾、木、田,田不是一类的。竹、禾、木都是植物,田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田(拼音:ti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本义为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后延伸至和农业有关的东西。
“田”也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如:畦、畎、界、甸、町等。
字源演变
田,象形字。字形像在一大片垄亩上画出三横三纵的九个方格,表示阡(竖线代表纵向田埂)陌(横线代表横向田埂)纵横无数的井田,有的甲骨文像畸形的地亩。简体甲骨文将三横三纵的阡陌简化为一横一纵的“十”。其造字本意为阡陌纵横的农耕之地,后引申为动词,指种地,后来写作“佃”。也有古代统治者赏赐给亲属臣仆的封地、古代的地积单位。
和生产活动单位和蕴藏矿物的地带等意思。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古籍有时假借“田”代替“畋”。既像田猎战阵之形,又像井田之形。甲骨文有繁简不同的形体,后世则主要继承简体的写法,历代只有笔势的变化,结构则古今不变。“田”的本义是指耕种用的土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