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农村里种植黄豆,为什么农民都爱种在田埂上?

农村人喜欢在田埂上种黄豆,是具有久远的传统。我爷爷是学历史的,对古代农耕历史和文化了如指掌。我小的时候就向他老人家提出过这个问题,听他说,在古代水稻种植区的先民就学会了在水稻田埂上种黄豆,大约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普通推广了这一耕作方法,是在历史的农耕史上是有记载的。因此,这种种植方法一直自古沿袭到今天。田埂上种黄豆,具有许多的好处。

农村里种植黄豆,为什么农民都爱种在田埂上?

第一,田埂上种黄豆,节约了土地资源。在水稻主产种植区,不管是平原地区,还是丘陵地区,以及山区,所有水稻田都有周边拦住水稻田的田埂,一般大约有30~40㎝宽的长条形埂面,可以播种两行黄豆,节约了行多土地资源,特别是丘陵和山区,水稻田块小,而且又是畸形的蜿蜒曲折田埂,一亩水稻田就能节省0.1~0.3亩种植面积。节省这么多的种植面积,作为一个人口密聚,土地资源不足的地方,是多么的重要,意义重大。

第二,田埂上种黄豆,保护了动物对水稻危害。农村种植水稻时,总避免不了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危害。如果农户的牛羊来到水稻田边,首先是啃食黄豆,等放牧的人或主人赶到,危害的是黄豆,而不是水稻,从而保护了水稻的安全。因为水稻产量几乎是水稻的十倍,黄豆的产能非常低,但叶片肥大鲜嫩,比水稻鲜嫩程度要好得多,是牛羊最受吃的作物,起到保护水稻的作用。~~

第三,田埂上种黄豆,保持田埂的土壤流失。水稻和黄豆种植季节,正是夏季水稻产区雨水非常充沛的时候,雨量大,来势凶猛,下雨时间长。若是田埂上没有种植黄豆,裸露的田埂泥土,被暴雨冲刷洗涤后,造成泥土随水而流失,在大雨季节,田埂主要起到拦水作用,因雨水的冲洗,导致田埂变矮变小,不能抵抗洪水的压力,将会导致田埂塌陷,使水稻遭受洪水的危害。另外,黄豆生长后,密聚的根系保护了田埂,不至于雨水冲毁田埂,达到了保护水稻田的作用。~~

第四,田埂上种黄豆,避免杂草丛生影响水稻生长。黄豆在生长过程中,根系有根瘤菌,不需要氮肥,对水稻生长没有影响。田埂种了黄豆,必然要除掉杂草,避免田埂上的杂草丛生,与水稻争肥,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水稻产量。而黄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会与水稻争肥,就不会影响水稻的生长,不会影响水稻的产量。

总而言之,田埂上种黄豆,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优良的种植方法,节约了土地,增加了收益,保护了水稻,保护了田埂的泥土流失。因此,这种种植方法非常有好处,被代代相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黄豆的种植时间为4、6月份,种植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等等,具体如下:

一、种植时间

黄豆在每年春季的四月份、夏季的六月份播种最佳,此时播种后,只需要四到五个月的时间,黄豆就会生长成熟。在播种黄豆前,需要进行浸种处理,将颗粒饱满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十小时即可。

二、种植技术

1、种子处理

如果贮藏条件不好、种子含水量高,可以晒种2~3天后播种,晒种后记得将种子摊开降温。应当进行根瘤菌拌种,种子包衣则使用种衣剂进行处理。

2、播种

在播种黄豆的过程中,可以在土壤中挖出行距为30厘米的浅沟,然后将黄豆种子均匀的播撒在浅沟中即可。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每穴中有两颗以上的种子,且每两穴之间的距离在十五厘米左右。

3、种植密度

种植黄豆,不宜过密,要看土壤的肥力情况。土壤较肥的要少种一些,1亩田控制在2000株以内;土壤肥力稍微弱一些的,1亩田控制在3000株以内;土壤肥力贫瘠的,1亩田控制在4000株以内,株距15~20厘米之间,行距在30~40厘米之间。

4、施肥管理

黄豆适合生长在肥沃的环境中,在黄豆长出幼苗后,可以为其提供氮肥、尿素,在黄豆开花结果的时候,可以向土壤中埋藏磷钾肥料,也可以向叶片喷洒磷酸二氢钾。

黄豆的形态和生长习性:

1、形态: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90厘米。大豆蛋白质含量为35%~40%。茎粗壮,直立,密被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托叶具脉纹,被**柔毛;叶柄长2~20厘米;小叶宽卵形,纸质;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

2、生长习性:性喜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份,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黄豆在开花前吸肥量不到总量的15%,而开花结荚期占总吸肥量的80%以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