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稻香_1500字

 连绵的秋雨,我呆在文字里。

稻香_1500字

 门外,满眼稻谷,黄得弯腰。

 阅读带来的清新犹然稻谷的幽香,清远弥漫。

 醉在文字的沉香里,某些人,某些事静在年华的小巷里,幕幕扣心。

 我的爷爷还没等到我父亲出世的那一刻就病逝了。奶奶怀着父亲,还要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逃生,兵荒马乱的年代,

 那是怎样的凄惨?幸存家里还有一些米,可以营生。奶奶会做一些小菜,就这样获取微弱的毛利,赖以生存。

 听姑妈说,年幼时的父亲,很少营养,但很开朗。他知道大米的金贵,根本不舍得吃,虽然自己家卖米饭,可是父亲几乎吃一个红薯就说很饱了。他们帮奶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日子就这样熬过,每每闻到米饭的芳香,父亲他们姐弟三个就露出笑容,欢快地连忙收拾桌椅,等待客人。

 那样的年代,TA们之间的情感是我们无法去想象的。奶奶是三寸金莲,承受如此的颠沛,父亲他们也是心痛至极。为了减轻奶奶的负担,姑妈可以去伙食团做工了,父亲去了离家很远的工厂。

 父亲还有一个哥哥,脾气很火爆,姑妈和我父亲都不敢和他多亲近。姑妈很善良,在伙食团里人人都喜欢她,饭煮熟的时候,总是留给她两个饭团。把事务打理好,无论多遥远,姑妈总要把包裹得暖暖的饭团送到父亲手里。父亲看到姐姐就很奇怪,这么远,这么快,你就飞到了我的身边?

 岁月是那样青涩,奶奶渐渐年老,她有一个妹妹,一直未嫁,信仰观世音,每天祈福。奶奶也很孤苦,为了不给父亲他们任何包袱,她说;你们已经可以自立,我喜欢清净,陪着我的小妹从此不吃荤菜,你们可以来看我,但是不用带俗物。父亲和姑妈下跪求情,奶奶心意已决,就这样,奶奶每天青灯向佛。原来奶奶就是一朵青莲,独爱上了向善。从此摆脱凡事。

 当我的哥哥出世的那年,奶奶把珍藏好久的抱被交给了我的母亲。上面有奶奶亲自绣好的牡丹花,精致的图案令母亲不忍去折叠。奶奶本是**出身,那样的闲情被生活迫害得仅剩一息。然而那样的韵味,时光都会窒息。

 当我开始记事的那年,奶奶的身体已经很微弱了,总是不停的咳嗽,感染了风寒,上医院救治,一直不见好转,父亲背着奶奶,满脸泪水,到处寻医,生命总是薄凉,没有预感,奶奶就这样离去了。

 父亲的哥哥,我的大伯,慢慢的改变了很多,对于奶奶,总是愧疚。流年是无声的,大伯在我的记忆里,有奶奶一样的慈爱。可能身世的郁闷,让他心性气躁,让他和别人间隔着距离。大伯病逝一晃快三十年了,他的模样,依然停滞在那年那个时段。

 现在姑妈已经八十岁,从来不让家人给她过生日,她说她的母亲不知怎样的艰辛,没有享受过一天舒心的日子,自己怎能不心寒?如果没有母亲在身边,生日没有意义。我的眼泪不停滴答,遥想,奶奶莲一般的清影,一直陪着姑妈。

 春节,父亲去看姑妈,姐弟两人在一起,说不完的话。姑妈说,盖好的新房子,特别温暖,有独立的洗手间,特别方便,表哥设有一个舒坦的浴池,真的很好,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叫弟弟放心。父亲知道姑妈过得很好,自己就很幸福。临走给了姑妈五百元钱,姑妈推还,父亲总说,我还可以看见你多少年?你接着,我才心安。姑妈只好收下。

 快中秋节了,父亲单位上送来慰问品,每年,父亲都要提前去看望姑妈,他带去火腿饼,姑妈总是回给父亲一些水果饼。这样来往不知多少年了,父亲依然会对我说,这样的牵挂,和当年姑妈送饭团给他的情愫有增无减,就这样才不会遗忘。生命中的某些恩赐,当你想要回报TA的时候,你已经没有资格了。所以要惜福光阴,惜福一辈子的亲情。

 没有可以返回的昨天,没有可以等待的明天,人生聚也匆匆,离也匆匆,珍惜不可复制的今天。

 一望无际的稻田,撒满了夕阳的笑靥,清风袭来令人心颤的稻香。亦如饭团的清香。

 人生就如一本翻不到结局的小说,每本小说里都住着你我他。

?

初二:愫暮

黄河湾里水稻香

—万荣县黄河滩涂种植水稻记

畅大成 林智宏

? 初冬季节的万荣县荣河镇的黄河滩涂地带,刚落下了丰收的帷幕,18000亩水稻已经收获归仓。但在该镇汾河岸畔一个新建的水稻加工厂里,机声轰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万荣县茂发谷物专业合作社”水稻加工车间的员工们,正以每8小时15吨的水稻吞吐量,紧张而有序的加工着白花花的大米。前来收购大米的客商,说什么也不相信,在这片一望无际的黄河滩涂地,竟会生产出只有南方和东北才能出产的水稻。

? 大胆尝试,打破晋南地域种植水稻的禁锢

? 万荣县共有滩涂地20余万亩。这些滩涂地属于黄河与汾河之间的架滩地带。历史以来,由于受传统农业种植习俗的影响,从没有人种植过水稻。今年58岁的刘村农民薛强胜,十几年前带领15名村名,在邻靠黄河的岸边经过几年时间的艰苦拼搏,终于在芦苇荡和杂草丛中,开垦出了20000万亩耕地。荒地开垦出来后,薛强胜和当地滩民,一直种植着棉花、小麦、玉米、黑豆等传统农作物,效益时好时差。2015年,长期在东北承包土地种植水稻的江苏人李大勇,因为在当地连年种植水稻,土地缺乏倒茬和利用受污染的河流灌溉等原因,致使产量一年不如一年,最后赔了钱。于是,经过两年时间的反复考察之后,李大勇选择了荣河镇的5万亩滩涂地,作为新的水稻种植基地。2015年李大勇携妻子来到这里,承包了薛强胜开垦出来的1000亩滩涂地,开始种植水稻。这一年,李大勇夫妻种植的水稻,亩产达到了1500斤,一斤水稻卖价1.5元左右。李大勇收入了150万元,他除去投资60万元,纯收入达到90万元。黄河滩可以种植水稻的消息,很快传遍荣河镇沿河一带的北辛、南辛、沙石范、上朝、菜子沟等十几个村庄。2016年,在李大勇的影响下,荣河滩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5600亩。当年同样得到了很好的收成。这个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现实例子,为后来滩涂大面积种植水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荣河镇党委、镇政府抓住这个机遇,在2017年冬的全镇扶贫攻坚再动员会上,号召各村干部积极宣传发动各村农民能在2018年大力发挥滩涂地连片,和利用黄河水资源的优势种植水稻。他们决定把滩涂种植水稻,作为当地贫困村脱贫摘帽的一个新型产业来实施。

? 筑巢引凤,扩大滩涂水稻种植面积

2018年农历正月初二,荣河镇党委政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和要求,在镇政府举行了“凤还巢”座谈会。全镇在外企业家参加了这个座谈会。包村副镇长王世伟在会上汇报了刘村村民薛强胜和江苏人李大勇在滩涂地种植水稻的情况,并代表薛强胜向镇党委、镇政府提出建议,希望能在水稻加工上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其意见就是想建一个水稻加工厂,就地将水稻加工成大米,既保证水稻的销路,又提高水稻的产值。这件事情再次引起了镇党委、镇政府进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河滩种植水稻获得成功是当地农民巩固脱贫致富,发展新型产业的一条好门路。但是当地没有水稻加工企业,水稻的销路就是一个大问题。于是,镇党委、镇政府趁热打铁发动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家,能伸出热情之手支持家乡建设,投资兴建水稻加工厂。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号召下,与会的在外企业家孙启庚、郝生林、郝世杰等人当即表示,他们在外奔波多年,年龄也大了,愿意落叶归根投资建一个水稻加工企业,从而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随后,在镇政府的策动下,这三位企业家与薛强胜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集资4000万元兴建一个水稻加工厂,购买加工设施和解决收购水稻以及储藏水稻的流资问题。随后,镇党委、镇政府根据薛强胜的要求,帮助他成立了“万荣茂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30户农民参加,并紧锣密鼓,马不停蹄帮助合作社申请办理了加工企业的营业执照、土地申报手续、环评手续和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合作社的成立和加工企业的完善,使更多的滩民看到了种植水稻的前景。纷纷投入到了种植水稻的行列。2018年5月上旬,荣河镇有32户农种植水稻,面积猛增到了18000多亩,户均600亩。有的农民当下投资不到位,就与别人合作,有钱出钱没钱出力,一场种植水稻的人海战役在茫茫河滩地轰轰烈烈的打响了。在水稻种植和管理期间,镇领导多次来到滩涂地协调处理道路通行,引水灌溉等遇到的实际困难。合作社聘请了水稻种植专家坐镇稻田,全程指导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即统一平田整地开挖渠道、统一采购稻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具播种收割、统一提供农资。通过“五个统一”,使18000亩水稻长势良好,亩产达到了1400斤以上的好收成,18000亩水稻总产量达到了2500万斤。总收入达到3500万元。水稻收获后,合作社敞开收购,每市斤1.4元,农户一亩1000斤水稻毛收入1960元,除去承包地款和用工投资的600元,一亩纯收入1360元。刘村村民郝小强,多年来以种滩地为生,他今年与人合作承包滩涂地1000亩全部种植水稻,收入120万元,他跟合伙人每人分得60万元。当他卖了水稻之后高兴得说,咱种了好多年的滩地,还没有数过这么多的票子呀。

实践证明,黄河滩涂种植水稻大有前景

? 万荣县黄河滩涂水稻种植获得了成功,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晋南黄河滩涂地能否种植水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目前荣河镇党委,镇政府再次拿出了新的计划,明年进一步加大全镇滩涂地水稻的种植面积,并责成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专门负责落实。镇党委书记徐晓凯和镇长董凯,通过和江苏人李大勇多次研讨后总结出了河滩种植水稻的几个优势:一是黄河水基本没有污染,灌溉水稻不会导致秧苗死亡,秧苗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东北部分地方水稻秧苗成活率不到百分之七十;二是这里历史以来没有种植过水稻,没有植物基因遗传病的毒害,自然免疫力强,不需要喷打农药;三是黄河滩涂紫外线强日照长,水稻受阳光普照时间长,有利于生长。最主要的是这里的水稻种植是种子直接播种,不用育苗插秧,而东北和南方水稻种植则是先育苗后插秧。再一个优势就是滩涂地水稻的生长期长,5月上旬播种到11月下旬收割,比生东北长两个月,比南方的两季水稻就更不用说了。由于它生长期长,加工出来的大米营养丰富,口感自然也好。在万荣县茂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厂里,笔者看到高大的烘干机把刚收来的水稻烘干之后,缓缓送进了筛选机,然后经过提升机、清理筛、砻谷风机去壳,碾出成米之后,最后通过选米机,将碎米清筛出来。合作社理事长薛强胜说,他们加工厂今年冬虽然是第一次加工大米,但聘请的是外地的技术人员,熟悉机器的操作,效果还不错。每斤稻子可出7两大米左右,符合常规的出米率。碾出的大米正在开始往外地市场销售。

万荣县滩涂地辽阔,有着丰富的耕地资源。也邻靠黄河,种植水稻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该县水稻种植的成功,也为全市沿河县市提供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新生农业的范例。

摄影:李克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