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利用黄河水灌溉的农业区是(
B? |
试题分析:西北地区利用黄河水灌溉的农业区是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农业发达,有“塞上江南”之称。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自然景观:(l)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部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阴山等。(2)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的变化。 (3)河流、湖泊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内流湖。(4)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风蚀作用显著,形成雅丹地形;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绿洲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东部是辽阔的丰茂的温带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气候特征:深入大陆内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难受海洋影响,年降水量在 400毫米以下。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降水较少,因此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内蒙古牧区东部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为代表。贺兰山以西牧场局限于绿洲上。(2)新疆牧区是山地牧场,代表品种是细毛羊,宁夏滩羊等。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降水少,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河西走廊、新疆各盆地边缘的绿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农田。所以当地农民越是天旱越希望天再热些,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冰川积雪融水。主要农作物有长绒棉、小麦等。 |
首先是灌溉水源问题。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总的来说比较紧张。这里主要的灌溉水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地表水受气候的影响非常显著,不仅河流平均流量较小,而且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夏季暴雨季节洪水猛涨,而冬春季节许多中小河流断流,因此,利用山区修建水库,以控制和调节河水流量显得十分重要。地下水受气候的影响较地表水小,其分布又同地层条件有密切关系。在山麓冲积扇和一些古河道地区,地下水源一般较好;山区一些断裂构造地区,来水有利,蓄水条件又好,往往也有丰富的地下水。其他一些地方或因地层缺乏蓄存地下水的条件,或因水质不好(如含有较高的盐分),地下水的利用都有困难。另外,由于地表水不足,地下水大量开发利用以后必然产生地下水补给不足、水位不断下降的问题。现在,河北、山东一些地区的群众利用雨季剩余的地表水,回灌补充浅层地下水,或者有意识地引导地表水流在沟、渠、河道中迂迥流动,慢慢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源。
其次是土壤盐碱化问题。由于本区气候比较干旱,春夏季节蒸发旺盛,凡是排水不良的地方,都很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根本措施是搞好排水工作。群众经验说:“有排无灌,不能抗旱;有灌无排,盐碱成灾;有灌有排,粮食就来。”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灌溉渠和排水沟必须严格分开,做到有排有灌。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把农田改造成为台田(即地面平整,两侧有较深排水沟的长条形农田)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7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