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春大将大白菜种子
保护地无公害春大白菜生产就是在合理选择生产基地和加强植物检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春季专用品种本身的优良特点,通过改进栽培方式、加强菜田管理,科学用水用肥等措施,创造有利于大白菜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残留与化肥污染,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大白菜产品。现将我县保护地无公害春大白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地块,轮作倒茬,减轻病虫害发生
选择无污染灌溉、无农药残留、周边环境好,上风口无“三废”污染源,排灌方便且耕层肥沃的地块作为无公害春大白菜生产田。用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最好实行2~3a轮作制度。避免相同的病虫害浸染。
2选用抗病虫品种,减少农药施用量
选耐低温、抗抽苔,耐病虫害、高产优质、早熟、商品性好的春季专用品种。如陕春白1号、鲁春白1号、春大将、春黄、强春等杂一代种子。抗病优良品种的使用可大大减少喷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量。
3清洁田园,精细整地,减少或消灭病虫源
在前茬收获后和种植前,及时清理地块,消除病虫越冬或转主寄主的滋生,以减少病虫基数。在越冬前,对菜田进行深耕、冬灌,既可改良风化土壤,又可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及越冬害虫。开春后结合整地,重施基肥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鸡粪肥2 000~2 500kg,高效复合肥30kg,尿素10~15kg。然后整地作畦,采用平畦或高畦覆盖地膜栽培。一般畦宽1m,高10~15cm,畦沟宽25~30cm。每畦种2行,行距50cm,株距30~40cm,每亩栽苗3 000~3 500株。
4适时播种,科学定植
4.1适时播种播期选择主要依据品种冬性强弱,当地气温变化规律和栽培设施条件。冬性强,生育期稍长的品种,可早播。用加温温室育苗,露地小拱棚定植或小拱棚内覆膜直播的播期一般在2月中下旬。露地地膜覆盖直播或露地育苗栽培的播期为3月20~4月10日。
4.2科学定植定植过早,易发生冻害和早期抽薹,定植过晚,影响产量和品质。定植期确定应使其生长环境的气温和5cm地温分别稳定地通过10 ℃、12 ℃,方可安全定植。定植时适宜苗龄为20~25 d,适宜生理苗龄为4~5片真叶。定植后最好采用地膜覆盖。
4.3早期保温栽培通过早期保温栽培,能直接改善大白菜生产环境,避开外界前期低温后期高温多雨,在外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下,提早定植进行保护性生产,不仅有效地避开了病虫为害,而且使大白菜提早收获上市,缓解淡季市场供应,达到增产增收。因此春大白菜栽培早期的温度管理非常重要。育苗床的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 ℃,夜晚最低不低于12 ℃,定植后也要注意防寒保温,尽量避免10 ℃以下的低温出现。棚温超过25 ℃要及时通风降温。4月15~20日,自然条件下气温已回升稳定在15 ℃以上即可全部去掉棚膜。
5科学施肥、合理灌水,提高抗病能力及其食用品质
5.1科学施肥在无公害大白菜生产中,施肥方法上坚持重施基肥,基肥与追肥结合,辅之以叶面喷肥的原则,施肥种类上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料为辅的原则。注意土壤中氮、磷、钾及其它营养元素的养分平衡,控制氮肥用量。为减少大白菜中硝酸盐的含量,禁止施硝态氮肥。春大白菜生长期短,不宜蹲苗,要肥水猛攻,一促到底。除施足基肥之外,追肥还应尽早进行,缓苗后追肥,每亩穴施尿素10~15 kg。莲座初期结合浇水重施包心肥,每亩追施磷酸二铵30kg、尿素20~25kg、硫酸钾10kg,此期采用0.20%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2~3次,更有利于叶片生长和叶球形成。结球中后期不必追肥。
5.2合理灌水大白菜浇水要浅浇勤浇,保持地面见干见湿,防止大水漫灌,减少软腐病发生。如采用地膜覆盖进行膜下暗灌、渗灌,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还可以降低菜田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大白菜整个生育期只需浇水4~5次,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浇灌为宜。如直播应结合浇水施肥,及时进行中耕锄草,促进根系发育。中耕时要细心,禁止机械损伤大白菜叶片及根系,避免诱发软腐病。
6病虫害防治
春大白菜病虫害少,以农业预防为主。如发生蚜虫、菜青虫为害,可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防治。
6.1物理防治一是黄板诱杀蚜虫,用60cm×40cm长方形纸板,涂上**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或株间,每亩挂30~40块,当黄板粘满蚜虫时,再涂1次机油;二是覆银灰色地膜或挂银灰色地膜条避蚜虫。
6.2化学防治防蚜虫可用40%乐果乳剂1 000~15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菜青虫可用Bt乳剂300倍液或2.50%敌杀死乳油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用辛辣蔬菜植株浸提液如取大蒜1 000g,加水适量捣烂成泥,每千克原液加水5kg喷雾,防治蚜虫、菜青虫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软腐病除采取栽培措施综合防治外,如需用药可在大白菜包球始期,采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者新植霉素4 000倍喷雾防治。如有其他病虫害,可选用针对性的农药进行防治。在农药使用量和施用次数上要严格掌握标准,杜绝重复和超量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隔离期。一般用药安全间隔期为7~10d,连续用药不超过3次。在农药残效期过后,才能采收销售。
7及时采收
一般定植后50d(直播60d)左右,白菜即可达到八成心,此时一定要及时采收供应市场。以防后期高温多雨,造成裂球腐烂或抽苔,降低食用和商品价值。对生长整齐度较差,叶球成熟不一致的品种,可分2~3次采收,以保产量和品质。
根据以下资料推算(很粗略),大概是
171/64646.56/2.5=0.001058吨/公顷。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农用地64646.56万公顷
我国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我国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目前一年使用175万吨左右的各种农药,其中七成进入土壤、空气和水域中,只有三成直接作用于目标生物体。而在化肥使用上,实际用量平均超过440公斤/公顷,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我国农业部在2012年曾经公布一项数据,我国制定了322种农药在10大类农产品和食品中的2293个残留限量,较之2012年之前有大幅度增加。这也意味着,农产品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农药残留,将越来越没有市场,也很难进入市场。
在国际上,《鹿特丹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巴塞尔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都明文要求严格管控剧毒高毒农药的生产使用。日本市场上流通的农药90%以上是低毒农药。日本对蔬菜也实施非常严格的检查制度农户基本都加入农协必须记录粮食、果蔬等产品使用农药的品种、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农协收集这些信息后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形成对所有农产品可追溯管理模式。违规使用农药几乎无处遁形自然也就没人敢造次滥用。
农产品市场也是一个全球化市场,时刻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如日本“肯定制度列表”规定的农药限量标准,达到62410个。一根大葱要出口日本,必须进行200多项农残检测。这么严苛的国际市场,不能严格控制农药残留,我国农产品如何才能走出去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