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类书籍有哪些
科普书有哪些是适合儿童看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普书单都有哪些?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经典科普书籍推荐,供参考!
适合少儿看的科普书有哪些
一、I am 系列科普绘本(10本) 英文
系列简介|
本套绘本涵盖了最基本的科学常识,I am 系列绘本是美国学乐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初级读物。这套书在美国学龄前孩子中非常流行,是最大特点就是用充满美感的、简单易读的英语帮小孩学会身边常见又实用的科学知识,适合每一个英语启蒙阶段的孩子阅读。
二、《自然科学Stage 1》(41本/套) 英文
系列简介|
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 《自然科学入门》系列,是由美国Hayden 天文馆馆长Dr. F. M. Branley 及知名幼教专家Dr.Roma Gans 联合主编,结合国外数十位一流科学、文学、教育、插画家历时多年创作而成。
三,科学小种子全12册 中文
这套书共有12册书,每一册都是不同的故事主题,有关于杠杆、固体液体、塑料、弹力、浮力和铁生锈等各种科学知识,可以一下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者君用奇妙的小故事简单有趣地解释了科普小知识和科学小实验,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小种子。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本科普书1. 《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作者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59年出版。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11月24日。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理论,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机制成为学术界、思想界的公论。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极具影响力的一本书,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思想”。
2. 《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作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88年出版。
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立人。英国皇家学会学员、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获英国爵士荣誉称号。
霍金以他的睿智与热诚,加上浅白的讲解为我们细述各种复杂的宇宙理论,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如何一步步地探索宇宙,怎样了解行星、星体、星系、宇宙,甚至物质的特性。宇宙的存在与意义,人类的存在及其意义,在20世纪结束的时候,我们好像终于到达了解开宇宙之谜的边缘,也许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3. 《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作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
《自私的基因》将进化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道金斯认为,生物体是基因为了更好的繁殖而和其他基因共同合作而产生的生存机器。
这本书充满想像力,就像科幻小说……
任何生物,包括我们,都只是求生机器,
暗地里已被输入某些程式,用来保养那些叫做基因的自私分子。
这么说来,我们不都成了基因的俘虏?
种种行为早已由基因命定?真是这样吗?
如果您不愿意成为基因的俘虏,就请先了解《自私的基因》。
但这本书却是实实在在的科学……
动物也会实施家庭计划?
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会有大小眼吗?
雌性择偶为何比雄性更小心?
工蚁凭什么要为女蚁王卖命?
好人真的会出头吗?
从「自私的基因」观点出发,这些问题全都可以找到答案。
4. 《双螺旋》(The Double Helix),作者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1968年出版。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的这本《双螺旋》,说的是发现 D NA结构的个人经历。他的研究领域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不可通悟的,但作为一部自传性质的著作,这本书却颇为引人入胜,因为科学发现之路充满了清醒与迷茫、认同与误解、赞美和非议,我们这些科学的门外汉如果能因此得到什么教益的话,那就是:任何一种事业都有其复杂的一面,通向成功的道路是多样的,要想有所作为,就不应该受任何固定模式的禁锢。
《双螺旋》讲述的是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首次采用谈话的形式描述进行科学发现的详细过程。
5.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作者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1962年出版。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引发了社会的激烈讨论。
6. 《裸猿》(The Naked Ape),作者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1967年出版。
《裸猿》是最早将人类描述为动物(没毛的猿)的书籍之一,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
《裸猿》是英国科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在1967年所写的一本探讨人类行为的科学著作。这本书豪不留情的扯下了人类神圣的面具,它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人类就是没毛的猿——是动物,这种论断,对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简直是一种彻底的颠覆,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在书里,他把人类当作一种物种,亦即“裸猿”来看待。透过把“裸猿”与其他品种的动物比较,来讨论人类的种种行为。本书认为:人类的大多数独特行为都是因为生活所需而演化出来的,为要应付狩猎收集者生活的挑战
7. 《混沌》(Chaos),作者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1987年出版。
《混沌》是美国最伟大的科普畅销书作家詹姆斯?格雷克的成名之作,先后获得1987年美国国家非文学类图书奖提名奖、英国非文学类最佳畅销书等荣誉,至今已有19种外文版本,全球风靡。在本书中,作者以科学记者的专业素养,深入浅出地记录了混沌现象的研究历程,写就了一部图文并茂的报告文学。科学家超乎常人的敏税、执着和创造力,以及追寻真理过程中的沮丧和欢欣,都透过作者鲜活的文笔,一一呈现。
所谓“混沌”,是指看来遵从确定规律的事物也会显现超乎想象的繁复多样,只要有些微的条件差异,就会导致令人瞠目结舌的不同结果。混沌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上升的香烟柱破碎成缭乱的旋;旗帜在风中前后飘拂;龙头滴水从稳定样式变成随便机样式,混沌现象出现在大气和海洋的湍流中,出现在飞机的飞翔中,出现在高速公路上阻塞的汽车群体中,出现在野生动物种群数的涨落、心脏和大脑的振动以及地下管道的油流中……
混沌理论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问世以来,20世纪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其覆盖面广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几乎各个领域。它不仅改变了天文学家看待太阳系的方式,而且开始改变企业家做出保险决策的方式,改变政治家谈论紧张局势导致武装冲突的方式等等。混沌理论正促成整个现代知识体系成为新科学。
8. 《盖亚》(Gaia),作者詹姆斯·拉夫洛克(James Lovelock),1979年出版。
《盖亚》阐述了盖亚理论,即地球内外的所有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换言之,生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下,能使得地球适合生命持续的生存与发展。
9. 《人口理论概要》(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作者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1798年出版。
《人口理论概要》提醒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人口的过速增长。
10. 《人类的进化》(The Ascent of Man),作者雅各布·布朗劳斯基(Jacob Bronowski),1973年出版。
《人类的进化》阐述了人类的创造性,从最初的使用工具到现代科学。
药品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新的伤害,尤其是孩子,身体各脏器官发育还未成熟,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因此作为家长,尤其是一些宝妈们,一定要多了解儿童用药的相关知识,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众多服药误区之中,药物过频是最比较隐蔽而又常见的错误,宝宝得了病,爸爸妈妈跟着着急,就会频繁地给孩子吃药,用心是良苦的,但殊不知,这种过频的吃药,是有弊而无利的,下面就带领大家来看一看常见病的误区吧。
频繁用药带来的危害都要哪些?
一、孩子身上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感冒,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得病以后病情加重,往往提前就让孩子吃一些药物。
虽然吃药并不能说成是完全错误的,但也并非是医学工作者所提倡的。这种防范意识是非常正确的,但做法是不可取的。其实类似于感冒这种小毛病,没必要给孩子大把大把地吃药,只要家中注意观察,时不时让孩子展现一下自身的抵抗力,对孩子的机体成长是有好处的。除了吃药,更严重的就是输液,而且现在有个现象,只要孩子感冒,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带孩子输液,的确,输液减少了孩子的痛苦,家长也不用跟着着急了。而实际上,病毒感染本身就有自限的过程,即使不输液、不治疗也会自愈的。其实,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感冒治疗针对的就是症状,比如说发烧、头痛等,用药也无非就是让你症状减轻或者消失了,不再?难受?了,实际上?病?还是存在的。只是感觉不到了而已。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感冒病毒就会乘机而入。只有感冒的后期才会带来细菌感染。所以感冒初期,抗生素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有细菌感染的时候,才可以服用抗生素。所以说,如果发现孩子有感冒迹象,不要乱给孩子喂抗生素类药品,只有在细菌感染指征才可以使用抗生素,比如验血结果显示血象高,或者患有扁桃体炎、咳黄痰、流脓性鼻涕等。
如果孩子一感冒就吃药,不了解孩子的感冒症状和感冒原因,就容易导致孩子误吃药,尤其是抗生素,这些药很可能造成耐药性。道理很简单,就像人喝酒,整天喝酒的人,对酒精都不敏感了,平时喝点根本就不起作用。细菌也是如此,整天吃药它也失去对药物的敏感度了。药物也就不起作用了。
二、有些孩子比较瘦弱,宝妈会经常给孩子吃些消食类的药物,以此来帮助孩子消化食物,增强食欲。
先给您举个例子吧:如果有人每天都给你送钱,久而久之,你的积极性必然会减退,从而是自己变得懒散。道理是一样的,如果经常给孩子吃些助消化的药物,久而久之,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胃肠功能,反而会使一些器官?变懒了?,降低了孩子的消化功能。
所以所,多吃药、频繁用药是没有好处的,不但降低了孩子的抵抗能力,还容易造成体内药物残留过多,无论是对孩子的健康还是成长都没有好处的。比如说早前的?罗圈腿?,很多都是注射青霉素造成的。包括现在有的孩子,感冒就得去输液,否则就不康复,这就是频繁使用感冒药造成的后果。
对中成药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
由于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大多数中药都是植物类、动物类药物,所以有很多家长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药是什么?药即是毒,无论什么药,只要称之为药,那么它就存在有害的地方。只要是药,就尽量不要给孩子服用。
当然了,随着现在科技手段的发达,各种提取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无效成分也都被?过滤?掉了。中成药也相对安全了许多。(药房买的带包装的片、胶囊等等称之为中成药,药斗子里的初步炮制加工的称之为中药饮片;而采摘下来没有经过加工的叫做中药材),其实,中药是存在很多潜在危险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农药的残留:众所周知,现在的药材,绝大多数都是种植的,在种植过程中,难免会使用一些杀虫剂、除草剂之类的农药,这些农药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药材里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随着环境的污染以及矿物质类药物的本身,都是存在一些包括汞、砷、铬等重金属的,而有些重金属是分离不出去的。所含成分不明:西药都是化学药品,成分比较固定,什么成分有效就直接用什么了。而中药就不同了,基本都是从整体中提取或者直接用药,这就难免有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成分夹杂在药中了。另外,我们都过相同的感受,那就是西药说明书过长,各种不良反应看着都眼晕,而中药说明书往往很小、内容很少。但不知道您是否注意了,中药说明书内容少,并非是中药的副作用小,而是有没有被发现。
最直接的,你找个中药说明书看看,绝大多数说明书上不良反应一栏甚至是用药禁忌中,写的都是?尚不明确?。也就是说,并非没有,而是暂时还不知道。
这一点,您一要有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尚不明确?的意义,没写并不代表没有,甚至说有可能他的危害性会更大。
虽然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我们跟西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我们多凭经验,而西方是具体的实验。我们靠的是古人的记载,而西方靠的是实验数据。这就是中西药的最根本的区别。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用的都是化学药品(即西药),而我们的中成药之所以还无法在世界上?畅行无阻?,缺少的就是数据,各种数据。包括配方,在我国,很多中成药的配方一栏中会写到?秘方?,而在国外,这是绝大不可以的,必须要明确公布出来。买药的随意性
不得不说,我们目前有些小药房是不负责任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有明确地规定:处方药,购买者必须凭借药师的处方、并且在药店的驻店药师审核无误后才可以销售,而我们有很多小药房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最明显的例子,您到有些药房买抗生素,随便就可以买得到。这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是绝对不允许的。在药学界有个说法:在美国,你有钱可以随便买到枪,但没有处方,绝对买不到处方药。当然了,这里所所说的我们的药房,也是极少数的个别现象。
那么买药的?容易性?,往往就造成了孩子的不合理用药现在,家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买药吃,而这种经验是不准确的,这种行为更是错误的。
总之,孩子的身体脏器都比较稚嫩,过多用药会给他们身体各脏器带来危害。家长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在给孩子用药方面不要自以为是、仅凭自己的经验。另外,孩子自身的抵抗力都是很强的,能不吃药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吃药,当然了,这一切必须是在医生的建议之下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2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