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的建设需考虑哪些
养猪场的建设需考虑哪些呢?我们认为,场址选择场址的选择对猪场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从养猪场的环境要求方面考虑,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长远规划。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养猪业是个长期的行业,所以猪场建设应顺应城_的发展,如果能成为城_菜篮子エ程的-部分,将该猪场建于城_规划的畜牧生产基地,则可以避免拆迁的尴尬。
为了隔离灰尘、气味、噪音,该猪场应设在居民区下风向,距离在3OO~5OOm以上,距交通主干线不少于1OO~2OOm,而且选择地点有足够的拓展空间。
②猪舍的方位。
猪舍应坐北朝南,根据地势、纬度不同也可以有-定的偏斜,以利冬季向阳采暖、夏季迎风凉爽。
现代机械化养猪采取人エ控制气候,对方位要求不严格,更多地着眼于便利集中管理和实现机械化生产。
③水、电、交通等因素。
-个1OOO头机械化养猪场,日用水量达16t,洁净而稳定的水源是必须首先考虑的。
猪场的装机容量较大,-般为3Okw,且不能停电,-旦停电,猪渴了喝不到水,热了不能通风降温,仔猪冷了不能加热保温,将严重影响生产。
因此,最好将猪场建在电网供电稳定的地区,同时还应自备小型发电机,以防不测。
-个1OOO头猪场,每天进出的饲料、粪便、生猪等约4t,将猪场建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则可以减少运输成本。
④卫生防疫。
为了保持良好的卫生防疫条件,场址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地形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同时要远离居民区和医疗机构、屠宰场等场所,最好只设-个进出通道。
⑤粪污处理。
1OOO头猪场的粪污量很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生态不平衡。
所以,场址的选择应该考虑远离饮用水源,同时为污水处理留出空间。
粪便处理,结合鱼塘养殖,果蔬种植及其他农作物的生产等进行,变废为宝。
还可以将粪便干燥后作为肥料出售。
——2023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行情及走势分析 “猪贱伤农”问题较为突出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牧原股份(002714)、正邦科技(002157)、温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等。
本文核心内容: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能繁母猪存栏规模、22个省市猪粮比价、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
中国生猪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生猪是指种猪、商品猪、仔猪等的统称。生猪养殖是经过种猪繁育、仔猪育肥等一系列培育和繁殖直到商品肉猪的过程。
从生猪养殖周期来看,新生母猪至生猪出栏一般要经历18个月的时间。母猪出生后一般育肥4个月成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育肥4个月成为能繁母猪。而后,能繁母猪妊娠4个月生出仔猪,仔猪育肥6个月成为生猪后即可出栏。
2015年至2018年生猪年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出栏54419万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出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中国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均为43057万头。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41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含95%和105%两个临界值)为绿色区域,表示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含90%和110%两个临界值)为**区域,表示产能大幅波动(减少/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为红色区域,表示产能过度波动(减少/增加)。
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5.59%。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区间,能繁母猪产能仍需去化。
猪粮比价波动下降
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0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
根据中国种猪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22个省市猪粮比价格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从2021年1月1日的13.67下降至2022年12月23日的5.77。2021年以来,国内猪价回落,饲料成本攀升,猪粮比价大幅下跌。生猪养殖企业利润缩水,亏损风险加大,养殖户补栏意愿再次下降。2022年国内生猪市场产生“猪贱伤农”问题,生猪产能被破坏后导致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和猪肉进口增加。如何破解“猪周期”给猪肉市场供给及猪肉贸易的稳定造成的破坏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生猪平均价格波动下降
根据中国种猪信息网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整体呈波动下降的发展趋势。2021年1月起,受生猪存栏恢复、出栏增长、消费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快速下跌,最大跌幅超七成。虽然10-11月由于季节性因素小幅反弹,但2022年初冬季疫情的反复又使各地加大了封控的力度,猪肉需求减少,生猪价格进一步回落。2022年3月-10月,中国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2022年10月21达到28.32元/千克。之后不断下跌,2022年12月23日,跌至16.97元/千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