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农民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现在很多农民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由过去两季稻而改种一季,其实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种地成本过高也不挣钱,农村目前基本上都是老人,种两季的话身体也吃不消。耕地不成遍东两亩西两亩,对农村老人来说就有点力不从心。以上这几种原因是明摆着的,主要他们不是靠种地来维持生活,而种一季留给自己一家人吃的。因为一季中稻产量也高,米质也比早稻好,早稻不但不好吃产量也低,价格也比中稻低。
在我们江西不是不能种两季,还是一句话,种地不挣钱干脆种一季。但种两季的很少,也有50几岁的身体好种上几十亩,但他也不种两季。因为他们种一季有空可在附近做另工,他做另工一年也能挣上一万多或二万来块钱,比种地强多了哦!也许你会说,干脆不种地就做另工呗!不是农村人你就不知道。因为农村另工不是天天有做,反正他附带种几十亩地也比专门打工要强。不过要身体好劳力强才成,一般的很难做到,也就是种几亩中稻,或者种种菜就这么回事。其实种两季水稻划不来又累又费工,这就是农村现实状况。
原先一年两季是当时经济条件的要求,农民要从土地上尽可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收益,现在相当数量的农民进城打工或在当地从事非农行业,对土地的收益需求已不太迫切,一年一季作物即能满足家庭吃饭,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干其他工作,为家庭创造更高收益。一年一作还可以使土地得以休养生息,改变了原先那种掠夺式的土地开发模式,对恢复地力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有好处。另外,近几年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国家推出了休耕一季的压采补贴,这也是许多农民选择种一季的原因之一。
犁田与耙田有区别吗?
水稻是大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县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为此,推广应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强的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生产条件、经济条件、栽培水平及病虫害发生危害等情况,选用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能力强、抗倒、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如:宜香725、Q优6号、宜优1988,其中以宜香725品质最佳)。
2. 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关健技术措施之一。生产实践证明,培育壮秧应以肥培土、以土保苗。在水稻育秧上应大力推广应用旱地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旱育秧苗床要多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2.1壮秧标准
根:根系发达、粗短、白、无黑根。苗:基部粗扁、苗健叶绿,叶片上冲不披散。生长旺盛,群体整齐一致,个体差异小,苗体有弹性,叶片宽挺健、叶鞘短、假茎粗扁,到秧龄30天达到3个以上分蘖。叶色深绿,绿叶多,黄、枯叶少,苗高适中,无病虫。
2.2播种
2.2.1 种子准备
选购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抗倒、分蘖强、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
2.2.2 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熟旱地或菜园地作旱育秧苗床地。提早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细碎无大土块,按1.5 -1.6米 理墒,沟深 30厘米 ,厢高 15厘米 ;按每亩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0 -2000公斤 、普钙 50公斤 、钾肥5 -8公斤 作底肥,提前20天左右将农家肥与普钙需充分混合堆沤发酵,施肥时与土壤充分混合后平整墒面等待播种。
2.2.3 浸种催芽
浸种前将种子摊晒1-2天,再用3%的多菌灵药液浸泡12小时,清水淘洗,直到水变清时开始浸种。一般要浸泡3天,每天用清水淘洗3-4次。3天后将种子淘洗干净,再用50 -60℃ 的水将种子预热,用湿麻袋把种子包好,再用稻草等保温,温度保持在30 -35℃ ,24小时即可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后逐步降温至 20℃ 左右,摊开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炼芽1天后即可播种。
2.2.4 播种
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当气温稳定通过 10℃ 以上既即可播种,我县播种期安排在4月上旬为宜;
播种:稻种做到稀密均匀,每亩苗床播种10 -12公斤 为宜。播种后搭棚盖膜,保温保湿,防止由低温引发的烂芽烂秧,减少生产损失。
2.2.5 苗床管理
除草:水稻播种后,当苗床出现杂草要及时除草,除草采用人工轻轻拔除杂草,防止伤及稻苗。
水肥管理:播种到2叶期保持苗床土湿润,2叶期后要控水降湿防病。当苗床出现土干发白或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时,应在早、晚揭膜灌水,遇高温天气中午揭膜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在2叶期每亩施尿素 5公斤 作断奶肥、促进生长健壮;在4叶期每亩施尿素7-8公斤、钾肥2-3公斤促进分蘖;在4.5-5叶期进行炼苗,准备移栽,移栽前3-4天每亩施尿素1.5-2公斤作送嫁肥。
病虫防治:在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农药防治苗期病虫害,防止病虫害传入大田,减少大田病虫害的发生率。
3.移栽
3.1粗细整田、施足底肥
在水稻收后及时翻犁,翻埋残茬,栽前再进行犁耙。精细整田,达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 无水”。 底肥坚持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栽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结合耙田亩施普钙40-50公斤、钾肥8-10公斤作底肥。
3.2适时炼苗,适当早载
旱育秧宜适当早栽,宜栽中偏小苗,以秧龄30天左右,秧苗长至5-6叶期移栽为宜,因旱育秧根系发达,秧苗过大,在起苗时易造成根系损伤。
3.3合理密植
根据稻田肥力的高低,确定移栽密度,移栽时视秧苗分蘖情况,每窝栽带蘖苗1-2苗。
双行条栽:大行0.9-1.0尺,小行0.4-0.5尺,窝距0.4-0.5尺。1998-1999年在翠华镇、金坪村花塔村民小组连续2年进行双行条栽与常规移栽对比试验,双行条栽比常规移栽分别亩增产76.4公斤和88.5公斤,增11.2%和13.3%。
厢式条栽:按5尺开厢,沟深0.8-1.0尺,每厢栽5-6行,窝距0.4-0.5尺。1998-2000年在金坪村花塔村民小组连续3年进行厢式条栽与常规移栽对比
1、字面意思不同
犁田是用牛或机械作为动力,挂上犁具把田地的土壤进行疏松。
耙田是指用耙碎土平地。
2、用的工具不同
犁田用的工具是犁,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主要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
耙田用的工具是耙,耙是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一种农具,柄长,装有木、竹或铁制的齿。
3、作用不同
犁田的作用是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
耙田是用耙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通常在犁耕后、播种前或早春保墒时进行,有疏松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土温等作用。
扩展资料;
在耕作方面,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水田和旱田,在耕作的农业技术要求方面差异很大。所以,系列犁主要分为两大类:南方水田犁系列和北方旱作铧式犁系列。在每一系列内又根据土壤比阻(单位耕作断面上的土壤阻力)大小,分为中型、重型或加强型等不同型号。
按照犁与拖拉机配套时的挂结方式,北方系列犁具有三种形式:即牵引式、悬挂式和半悬挂式;因为悬挂机组的机动性较高,适于较小田块上耕作,所以,南方水田犁系列目前只有悬挂犁一种形式。
北方系列犁又分为中型犁和重型犁两类,它们所适应的耕深为16—30厘米。中型犁适用地表残茬较少的轻质和中等土壤(阻为0.4一0.7公斤/厘米2),犁上装有BT30(B一北方、T一犁体、30一单犁体幅宽30厘米)犁体,亦可装BT25、BT35犁体。
具有较好的翻土、碎土和覆盖性能,相邻犁体之间的前后距离分别为500和600毫米,装BT35时为700毫米,即普通间距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