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海鲜里掺入孔雀石绿?
一、什么是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又名碱性绿、盐基块绿、孔雀绿、苯胺绿、维多利亚绿和中国绿,生物染色剂、染料,商品名有草酸盐和氯化锌两种规格,是一种带翠绿色有金属光泽的结晶体,属三苯甲烷类染料,化学名称为四甲基代二氨基三苯甲烷它既是杀真菌剂,分子式为:C23H25CIN2,有盐酸盐和无色孔雀石绿两种结构式,易溶于水、乙醇和甲醇,水溶液呈蓝绿色,其在水生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为无色孔雀石绿。无色孔雀石绿不溶于水,残留毒性比孔雀石绿更强。
二、水产品感染孔雀石率的途径:
1)养殖过程中感染:在鱼苗孵化和鱼种、成鱼养殖阶段使用孔雀石绿防治鱼病。
2)运输过程中感染:贩运商在运输前用孔雀石绿溶液对车厢进行消毒。
3)暂养存放时感染:运输过程中或暂养存放时使用孔雀石绿消毒。
三、主要危害及影响:
1、主要危害:
科研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具有高毒素、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有“苏丹红第二”之称,在动物体内能长期残留,通过代谢进入人和动物的机体后,可以通过生物转化,还原代谢成为脂溶性的无色孔雀石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发现,给予小鼠无色孔雀石绿104周,其肝脏肿瘤明显增加。试验还发现,孔雀石绿能引起动物肝、肾、心脏、脾、肺、眼睛、皮肤等脏器和组织中毒。
2、影响:
孔雀石绿残留给我国的水产品出口贸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005年8月,福建、江西及安徽等地出口的鳗鱼产品,被验出含有孔雀石绿,同年9月1日香港于来自台湾的青斑海鱼样本中验出孔雀石绿。
四、如何肉眼辨别染“孔雀石绿”的鱼?
一是看鱼鳞的创伤是否着色。受创伤的鱼经过浓度大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表面发绿,严重的呈现青草绿色。
二是看鱼的鳍条。正常情况下,鱼的鳍条应是白色,而“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的鱼,鳍条易着色。
三是若发现通体色泽发亮的鱼应警惕。
四是少量使用孔雀石绿,消费者很难鉴别。但是如果使用浓度高、剂量大,可以从颜色上辨别,洗的时候会有绿色成分。另外,鱼汤或是鱼骨也有可能发绿。
五、国际、国内如何对待孔雀石绿?
1、国际:
鉴于孔雀石绿的危害性,许多国家都将孔雀石绿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1992年,加拿大就禁止其作为渔场杀菌剂。美国规定在食用水产品中禁止检出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2002年6月,欧盟颁布法令禁止在渔场中使用孔雀石绿。英国食品标准局认为孔雀石绿是一种对人体有极大副作用的化学制剂,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物质,并且这种化学物质不应该出现在任何食品中。
2、国内:
2002年5月,农业部已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孔雀石绿在水生食品动物中被禁止使用。
“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此次发现的“苏丹红四号”与“苏丹红一号”主体结构相同,均有致癌性,但存在个别差别,因此将它们标为一号与四号。
“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红色染料,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这种色素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蜡和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
“苏丹1号”色素是一种常用于溶解剂、机油、蜡和鞋油等产品染色的化学制剂。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NA突变,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英国特易购、圣斯伯里等大型食品零售超市和众多食品生产商都受到影响,也涉及亨氏品牌、麦当劳恺撒色拉酱等.
孔雀石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孔雀石绿
中文别名:中国绿;苯胺绿;碱性孔雀石绿;品绿;盐基块绿
英文名称:MalachiteGreen oxalate
英文别名:Malachite Green chloride;N,N,N',N'-Tetramethyl-4,4'-diaminotriphenylcarbenium chloride;Basic Green 4
CAS号:569-64-2
分子式:C23H25ClN2
分子量:364.92
等级:BS
MDL号:MFCD00011751
Beilstein号:3580148
EC号:209-322-8
用途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菌剂,可致癌。
染料孔雀石绿也用作丝绸、皮革和纸张的染料。商品孔雀石绿染料,是将色素溶于热草酸溶液,冷却后得草酸盐的结晶,2C23H24N2.C2H2O4。或用盐酸中和后,加定量的氯化锌ZnCl2结晶出氯化锌复盐3C23H25N2CL.2ZnCl2,成为绿色碱性染料,用于染羊毛,丝,皮革等,是专职的染料。
孔雀石绿可用作生物染色剂,把细胞或细胞组织染成蓝绿色,方便在显微镜下研究,可用于植物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染色,细菌、芽胞染色,红细胞、蛔虫卵染色。
杀菌剂孔雀石绿可用作治理鱼类或鱼卵的寄生虫、真菌或细菌感染,对付真菌Saprolegnia特别有效,渔场的鱼卵会感染这种真菌。孔雀石绿也常用作处理受寄生虫影响的淡水水产。用作抑菌剂或杀阿米巴原虫剂;对脂鲤和鲶鱼等海产动物来说,有高度毒性、高残留等副作用,故使用时,通常只下一半份量。
其它用作细菌多醣体试剂;
用作临床诊断试剂(无机磷酸盐的测定);
用作镓、钽、锑的光度测定;钨的催化光度测定;点滴试验亚硫酸盐和铈、钨;
用作酸碱指示剂,pH 0.0(黄)~2.0(绿),11.6(蓝绿)~14(无色);
用作氧化还原指示剂
种类鉴别虽然称作孔雀石绿,但其实它不含有孔雀石的成分,只是两者颜色相似而已。孔雀石和孔雀石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
孔雀石是一种天然的矿石,为水合碱式碳酸铜[Cu2(OH)2 CO3或2CuOCO2·H2O],呈翠绿或草绿色的块石,含71.9%CuO、19.9% CO2,比重3.9-4.03,能溶于酸类。主要用于铜的提炼和供作颜料,但并不用于水产养殖业。
孔雀石绿染料
孔雀石绿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生产是由1摩尔分子的苯甲醛(Benzaldehyde)和2摩尔分子的二甲苯胺在浓盐酸混和下,加热缩合成隐色素碱(Leuco base),在酸性条件下加过氧化铅使其氧化,并在性液中沉淀出色素碱。它属于三苯甲烷型的绿色染料。
编辑本段危险性孔雀石绿中的化学功能团三苯甲烷可致癌,很多国家已经禁用,但仍有渔民在防治鱼类感染真菌时使
孔雀石绿测试条用,也有运输商用作消毒,以延长鱼类在长途贩运中的存活时间。虽然于2002年5月中国农业部已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但于2005年8月,福建、江西及安徽等地出口的鳗鱼产品,被验出含有孔雀石绿,国家质检总局首次下令全面回收,数日后香港更发现多种淡水鱼含有孔雀石绿,中国因此禁止所有淡水鱼出口到香港。同年9月1日香港更于来自台湾的青斑海鱼样本中验出孔雀石绿。台湾渔业署对事件表示“讶异”,并表示会作出针对性检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