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种植密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当密度达到一定值后,增加密度反而使产量下降,所以适宜的密度是决定产量的因素。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玉米的种植密度,希望对您有用。
玉米的种植密度
中熟品种农大108最适宜的密度范围是3000?3200株;中熟品种鲁单50最适宜的密度范围是3000?3500株;中早熟品种鲁原单14最适宜的密度范围是4000?4500株,中熟品种郑单958最适宜的密度范围为4200?4500株。
国内外玉米种植密度情况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也是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玉米种植密度每亩不到2000株,每亩只有100多千克。60~70年代,密度增加到3000株/亩左右,亩产也提高到300千克左右。目前亩产已达到4500株/亩左右,亩产提高到600千克以上。其高产田种植密度为5700~7300株/亩,亩产达到了1000千克以上。增强品种的耐密性和抗逆性,提高种植密度,推广高产配套技术是美国玉米大面积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20世纪50年代,我国种植白马牙、金黄后等玉米农家品种,每亩种植密度不足2000株,亩产在100千克以下,60~70年代开始推广杂交种,密度增加到2500株/亩,亩产100多千克。90年代,农业部积极实施推广紧凑型玉米行动,大幅度增加了玉米种植密度,再加上推广高产配套技术措施,使我国玉米生产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平均亩产由80年代的200多克提高到了1998年的351克。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生产密度偏低,还没有达到合理密度,区域间不平衡,差异较大。其中以黄淮海夏玉米区密度最高,大部分为3500~4000株/亩,小部分在3000株/亩左右;东北春玉米区大部分密度为3000~3500株/亩;西南地区密度最低,大部分不足3000株/亩。高产田块种植密度一般在5000株/亩左右。在目前的密度水平上,每亩适当增加密度500株/亩左右,并通过增施肥料等相应配套措施,每亩即可提高玉米产量50千克左右。密度的增加能够促进施肥量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和单产水平,在较少的土地面。
玉米的种植增产方法在玉米育种、栽培措施与产量提高的互动过程中,基本上是?提高品种的耐密抗倒性?密度提高?施肥量增加?产量提高?的过程。玉米科研和生产发展过程的主线,即是?密度增加?带动施肥量的增加?促进产量的提高?的过程。种植密度的加大和施肥水平的提高是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
增加密度对产量的提高是最直接有效的,玉米亩产量的构成是株数?平均单株产量或者亩穗数?平均单穗重。在单株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亩株数越多,产量越高。玉米是单杆作物,不像小麦、水稻可以分蘖,一般每棵玉米只结一个果穗。因此要提供产量,一方面是提高和稳定单穗重,另一方面是增加株数。增加密度对产量的提高是最直接有效的。
2.1玉米是高光效C4作物,增产潜力大。
其光合效率高于小麦、水稻等C3作物。从干物质生产角度分析,产量主要由叶面系数、光合效率和光合时间等决定。每亩株数越多,叶面积系数越高,干物质生产量和产量就越高。玉米在作物中是为数不多的C4作物,光合效能和水分利用系数较高,耐旱节水,抵御灾害能力强,产量潜力大。
我国玉米亩产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4千克提高到目前的350多千克的水平,并涌现出许多大面积高产地块和小面积亩产达到1000千克的超高产地块,最高亩产纪录达到1400多千克。美国是世界上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目前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全国平均亩产超过600千克,有许多大面积亩产超过1000千克的地块。并创造了亩产1850千克的世界高产纪录。随着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还可以大幅度提高。
2.2选择耐密抗倒品种,耐密型品种不完全等同于紧凑型品种,有些紧凑型品种不耐密植。
应该说耐密植品种是紧凑型玉米的进一步发展。耐密植品种除了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外,还应具备小雄穗、坚茎秆、开叶距、低穗位和发达的根系等耐密植形态特征。不但可以耐高密度(一般可以耐每亩5000株以上密度),密植而不倒,果穗全(全有穗、无空秆)、匀(大小均匀一致)、饱(灌浆饱满、无秃尖),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耐阴雨寡照能力、较大的密度适应范围和较好的施肥响应能力。例如当每种植3000株时,也有较高的产量水平,而当密植到5000~6000株/亩时,也不易发生倒伏,且有更高的产量水平,适应轻简栽培、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等。
种植玉米想要选择密植品种,都有哪些种植要求?
近年来人们都比较喜欢吃甜玉米,甜玉米又称“水果玉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果菜兼用的新兴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生长期短、栽培技术简单、经济价值高,已成为“三高”农业作物之一,市场前景良好。经近几年实践,按照“高产保优”的思路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示范,今天小编总结了甜玉米栽培的关键技术,为甜玉米高产栽培提供了参考。
隔离种植
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保证苗齐苗壮
甜玉米种子由于含淀粉少,出苗率低,早春以气温稳定通过12℃时为适宜播种期。同时为了保证甜玉米提早上市和延长供应时间,可以采取地膜覆盖和分期播种等措施。播深以3-5cm为宜,看墒情而定。合理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果穗数,但密植应考虑到品种、施肥水平和种植方法等因素。早熟品种一般种植密度4,5-5,2万株/hm2,中晚熟种3.7-4.5万株/hm2。甜玉米种子皱瘪,顶土力弱,发芽、出苗比其它玉米种子困难,要求用营养钵育苗。直播要精细整地,播时一粒播。直播前是5天每667平方米用营养钵育苗500株作为太平苗,等出苗后补缺。平均行距55厘米,株距25厘米,密度4800株/667平方米。
2
科学施肥
甜玉米吸肥力强,需肥量大,尤以氮肥需要量最多。每公顷需纯氮105-165kg、磷60-75kg、钾150-165kg。
甜玉米施肥,应掌握施足基肥,施好种肥。前期看苗追肥,后期重施穗肥的原则。
END
田间管理
移苗补缺:出苗后及时补缺,一般二三叶期补苗。
中耕除苗: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直到封行为止。最后一次要结合培土,防止倒伏。
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及早追肥,早施重施攻穗肥,确保甜玉米生长健壮。第一次在可见叶6-8片时追施尿素10公斤/667平方米左右,第二次在抽雄期间追施尿素7.5公斤/667平方米。
抗旱排水:在苗期和抽穗开花后,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多雨天气要及时排水防涝防渍。特别在雌穗吐花丝后至收获期间,是灌水的关键时期,当土地表面干燥时一定要灌水,防止果穗先端不稔(顶端缺粒)。
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防治大小斑病用40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悬乳剂500-800倍液叶面喷洒;在玉米拔节一抽雄期防治茎腐病,选用甲霜铜或DT按规定量喷雾。喷药时间宜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6时喷雾,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三致”作用的药剂。(2)虫害防治防治黏虫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在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用50%硫磷拌毒砂在田间撒扬;防治红蜘蛛用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喷雾。
采收生产实践中,一般在籽粒含水量为66%-71%(乳熟期)采收为宜,若以加工罐头为目的的可提早收1-2天,以出售鲜穗为主的可晚收1-2天,采收期6天左右。
由于玉米根系发达,增产潜力大,所以玉米适宜生长在土质肥沃的土壤中;又因为根系在土壤中需要“喘气”,所以沙壤土最好:沙性大的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黏土地通透性差,需要起垄种植。
你的地肥,年年种植小麦、玉米亩产都是1000多斤 ,种植密度就可以选择4800/5000株,如果地力水平低,种植密度就要4500左右就可以了。这就是科学种植。品种中还有区域差别,主要是有效积温和无霜期限制,北方的品种不能种到南方,南方的品种不能种到北方,育种方向不同,积温和生育期不同。不同区域、不同品种密度也不同。
选择合适的种子,要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态特点,选择适合的种子。种子的选择很重要。种子的好坏和最终是否高产、高品质有很重要的关系,选择种子也有一定的要求,密植度与水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肥力好,水利条件好可以适当增加合理密植度。若土壤条件一般,或者是差,水利条件滞后,就要适当减少密植度,
种植玉米具体稀种还是密植,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合理的运用。例如开头提到我家种植的那一行玉米,密植的原因是情况特殊,土质好、通风好、光照好,旱能浇、涝能排随着密度的增加,抗病能力变差,抗倒能力表差,全田整体的玉米棒子变小因为增加20%的植株,就要让全田玉米棒子少吸收20%的肥水,玉米棒子必然全部缩小。
我们种植农作物能否丰产,除了自己精心管理外,还要看气候是否作美,而适当降低密度,是对抗异常气候的强大法宝99%的玉米品种,都是适当稀植更加安全,也更加高产。建议搜索《“七论”玉米降密度,稳定高产是正道》一文仔细读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