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制作步骤
泥塑的制作方法大致分二种:一种是近代从西欧传入的雕塑的制作方法;另一种采用我国传统泥塑制作方法。
从西欧传入雕塑的制作方法是:先要有一个雕塑铁架子,架子根据塑像的姿态、形体的比例大小,而决定内部骨架的形状;在骨架四周扎上若干小十字架,它的作用是将泥巴相联成为一个整体,不至于塌落,便于塑造。架子做好后,根据预先做好的泥巴构图进行放大塑造。圆雕是立体的,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第一步要注意每个角度的整体效果。第二步要分析形体结构是否准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否统一和谐。第三步着重形象的细致刻画,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气候影响易裂变形,难以永久保存,故泥塑完成后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为一件作品。现在我们接触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喷上各种颜色,使它产生青铜、木材、石头等等的质感。关于翻石膏,有一套复杂的技术,这里就不介绍了。
我国传统的泥塑制作方法则不同。在我国的寺庙里,许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辉煌,如果打碎一看,原来是一堆木材、泥团、棉花、断麻、沙子、稻草、麦秸、苇秸、谷糠、元钉等等东西。它的制作程序大体是这样的:第一步,根据神佛的题材、大小、动态、先搭好木制骨架,在骨架上捆上稻草或麦秸以增大体积,再用谷壳和稻草泥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压紧、糊牢;第二步,等粗泥干到七成的样子再加细泥(细泥用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而成),把人物的神态充分刻画出来;第三步,等泥塑全干透后产生大小许多裂缝,再加以修补;第四步,等泥巴干透后,把表面打磨光洁,然后用胶水裱上一层棉纸,并加以压磨,使表面一层更平正、细致、坚固,再涂上一层白粉(白粉加胶水);第五步是在白色的形体上,根据人物的需要上各种颜色,待全部颜色上好后,再涂上一层油,以保护彩色的鲜艳,到此就全部完成了。
东莞大叔用蔬菜生姜雕刻人像栩栩如生,他是利用蔬菜特有的形状,再加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出一个个好看的作品。
蔬菜除了用来吃还可以干什么呢?在东莞一位大叔,因为疫情不能上班,居然将心思打到蔬菜上。什么生姜、小油菜、西瓜皮等,在他的手里成为一个个好看的雕塑。
大爷说在公司做管理,但疫情在家里不能出去,觉得无聊,所以想到这样的解闷方法。逛市场的时候,就挑形状怪异,能构成风格的蔬菜。
一个莲藕,一根胡萝卜,几片菜叶,就雕刻出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大叔能做出这些雕刻,源于小时候喜欢画画,对色彩比较敏感。
大叔说做好一个雕塑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就是想锻炼和充实一下自己。开始雕塑的也不好看,很多个造型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成长的。
很多网友被大爷的技术点赞,纷纷留言说高手在民间。在大叔的手里两个相拥的生姜,可以雕刻出相依的母子。几张西瓜皮,可以当美女的衣服。
好的成果源于兴趣驱使。
有的时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叔能够不断的摸索,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样子。一个作品要制作两三个小时,这个动力源于内心的兴趣。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但由于种种的原因,和外界的诱惑,最终都遗忘掉了。但如果将兴趣发挥到极致,可能就是成功。
记得之前看过一种雕刻叫铅笔微雕,在一根细细扁扁的铅笔芯上雕刻作品。做这个微雕需要耐心,还不能错,错一步就要重新来过。
记得有个年轻人,就是因为喜欢这个微雕,完成很多个作品,有的作品一根铅笔上有三四种景物。将这种对兴趣的喜爱持续延续,可能就会出现奇迹。
总之,东莞大叔用蔬菜生姜雕刻人像栩栩如生,虽然是他打发无聊时间的方式,但也是他兴趣使然,利用独特的敏锐感,作出一个个作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