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要注意什么
地块选择:
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光照好,排灌方便、中等或中上等肥力的地块。每个村地块要尽量成片集中。
精细整地:
种植马铃薯的土地要进行深耕细耙,精细培土,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
选种、切种、种薯处理:
种薯要无病、无伤、无裂,尤其以6钱—1两左右的小薯块整薯做种最好。大块薯做种,要处理好切块,切薯一般都在室内。所用刀板等用具应严格消毒,切刀要快、薄,绝对干净,一般准备两把刀,一把泡在75%的酒精液、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里,当用做切薯的刀切到病薯时要马上换刀并及时淘汰病薯。切薯时要竖切,要保证每个薯块有2个以上芽眼。
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和规格
播种时间在1月中下旬至2月初为宜,采用双垄高埂方法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一般采用3尺播幅,即大行距1.8尺,小行距1.2尺。窝距6寸,亩播种6600窝;
或2.8尺播幅,大行距1.8尺,小行距1尺,亩播种7100窝。播种要求深、直、匀。即深犁、深种,深盖土,播种深度在7.5寸左右。播种要选择晴天或阴天,不能在雨天播种或大雨后立即播种。套种地6尺(1200米下地方采用)或5.5尺(1200米以上地方采用)开厢,3尺在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种植2行春薯,两行间距离为1尺,播种后将两行覆土盖成一垄。予留行内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植两行玉米。
合理施肥
底肥以施充分腐熟农家肥和马铃薯专用肥为主,每亩施用农家肥1500~2500公斤,马铃薯专用肥60~80公斤,或45%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幼苗出齐后,结合中耕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现蕾前苗高20厘米左右时,结合培土再施一次结薯肥,亩用粪水700公斤泼施,结薯期(植株开花前后)用3%的磷酸二氢钾加3%的尿素溶液喷茎叶1~2次,根外追肥时加入0.1%硫酸铜和硼酸混合液增产效果更好。
中耕管理
马铃薯出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
出苗一个月左右,第一次中耕、除草、培土,把空行内的土培一部分到马铃薯行上;间隔一个月左右,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培土,尽量把空行的土培到马铃薯种植行上,使埂高达到6寸~9寸,使埂面形成垄,空行形成沟,春旱时有利于灌水,夏季降雨集中的时候,有利于排水。一般进行中耕垒埂2~3次,真正达到深种深盖,从而保证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使马铃薯块茎全部深埋土内,以增加结薯量,提高产量。
摘花去蕾
对于结浆果较强的品种,在马铃薯现蕾后,要及时摘除花蕾,以避免因开花结果造成的养分消耗,保证薯块的养分供给。
7
病害防治
第一次用药在出苗一个月左右,第一次中耕、除草、培土的时候,第二次用药在洋芋现蕾期,出现高温高湿天气时第三次用药。农药应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除了上述特点,及时了解农业资讯以及农业技术页必不可少。
马铃薯出现了叶枯病,这时应该如何用药呢?
喷药时间选择适宜的喷药时间,利于作物对药剂的吸收利用,一般选在晴天无风上午露水干后,10时前使用或下午4时后使用。
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有300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病虫害都会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其中由真菌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马铃薯病害,几乎能在所有的马铃薯种植区发生。通常说的种薯退化即为不同病毒引起的多种病毒病所造成。马铃薯害虫分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其中比较主要的有马铃薯块茎蛾、蚜虫等。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
(一)、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主产区最重要的一种真菌病害,其最初传播来源是邻近的薯田或番茄、杂草和有机堆肥。防治晚疫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其次,播前严格淘汰病薯。一旦发生晚疫病感染,一般很难控制,因此必须在晚疫病没有发生前进行药剂防治,即当日平均气温在10~25℃之间,下雨或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达8小时以上的情况出现4~5天后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每亩用量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如果没有及时喷药,田间发现晚疫病植株后,则需要用瑞毒霉(也称为雷多米尔、甲霜灵)之类的药剂进行防治,每亩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兑水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没有将病害控制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时间间隔为7~10天。
此外,环境条件也影响晚疫病的传播,为防止块茎感染,应当高培土。如果植株地上部分受到晚疫病侵染,则最好在收获前将病秧割除并清理处田块,防止收获的薯块与之接触。
(二)、癌肿病
选用抗癌肿病的品种并结合长期轮作(5年或更长),可以防止癌肿病的发生。封锁感病地区、禁止从感病地区调运马铃薯特别是种薯,是控制病害蔓延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尚没有发现有效防治癌肿病的化学病剂。
(三)、粉痂病
用甲烷钠熏蒸土壤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选择排水良好的无病地块种植马铃薯或长期与牧草轮作,可显著降低该病害的发生,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
(四)、早疫病
叶片喷施有机杀菌剂可以减少早疫病的蔓延。当早疫病较为严重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防治,用量为每亩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没有防治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间隔10天左右。
(五)、干腐病和萎焉病
选用无病种薯,用化学保护剂处理切块的种薯,可以把切好的薯块蘸一层7%~8%的杀菌剂粉剂;生长期间有良好的水分管理和轮作;不在带有萎焉性镰刀菌的田块里种植马铃薯。
二、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一)、青枯病
轮作是最有效的防治小种(小种3)的办法,但对小种1很困难,因为它可以感染其他作物或杂草(尤其是茄科)。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青枯病的药剂。
(二)、黑胫病和软腐病
避免将马铃薯种植在潮湿的土壤中,不要过度灌溉。成熟后尽量小心地收获块茎,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块茎在贮藏或运输前必须风干。某些品种的抗性要较其他品种高一些。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胫病和软腐病的化学药剂。
(三)、环腐病
使用无病种薯,防止切刀传播此病害。
(四)、疮痂病
在块茎形成和膨大阶段维持较高的土壤水分以保证马铃薯良好的长势。避免种植有疮痂的种薯。避免重复种植马铃薯或其他易感疮痂病的作物,如红甜菜叶、甜菜、萝卜、甘蓝、胡萝卜、欧洲萝卜(该病对这些植物影响不大)。采用抗疮痂品种对防治该病害非常有效。
通过施用酸性肥料或硫,维持土壤中pH值在5~5.2之间。避免过多施用石灰,如果需要,最好使用含白云石的石灰。“酸性疮痂”可以通过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即在发病初期使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使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进行喷施2~3次,间隔为7~10天。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温室和网室生产微型薯)可以用土壤熏蒸剂来进行土壤消毒。
三、马铃薯病毒性病害
(一)、马铃薯卷叶病
马铃薯卷叶病毒是最主要的马铃薯病毒性病害,在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普遍发生,易感品种的产量损失可高达90%。可以在种薯繁育时淘汰病株,筛选健康植株来防治马铃薯卷叶病毒。系统杀虫剂可以降低病毒在植株内的蔓延,但不能防止从邻近田块带毒蚜虫的感染。马铃薯卷叶病毒是已知的可通过热处理来消除的马铃薯病毒。选用脱毒种薯,种植抗卷叶病毒的品种可有效防治该病毒。
(二)、马铃薯Y病毒和A病毒
马铃薯Y病毒和A病毒可通过无性选择和种薯繁育过程中淘汰病株来防治。选用脱毒种薯和抗性品种对防治该病也非常有效。
(三)、花叶病
在种薯繁育过程中通过无性筛选和使用脱毒种薯可以防治X病毒、S病毒和M病毒病害的发生。当有明显的症状出现时,淘汰病株是很有用的。抗X病毒的品种很有效。
(四)、印花和奥古巴病
防治方法是在种薯生产过程中淘汰病株和使用农药消灭病毒的传媒。
四、马铃薯主要害虫
(一)、桃蚜和其他蚜虫
利用蚜虫的天敌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瓢虫科的甲虫和食蚜虫的黄蜂以蚜虫为食。药剂防治应注意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如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醋乳油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二)、蓟马
干旱条件有利于蓟马的繁殖,适时灌溉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也可用40%辛硫磷乳油和40%乐果乳油的1500倍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三)、叶蝉
马铃薯田与豆类作物隔离可防止叶蝉侵染。选用抗性或耐性品种或用农药进行防治。可以每亩使用20%叶蝉散乳油100克兑水后喷施叶片,或每亩用40%乐果乳油75~100克兑水喷施。
(四)、马铃薯块茎蛾
可以通过一些耕作措施来减轻,如避免在最热和最干的季节种植马铃薯;灌溉防止土壤干裂以阻止蛾接近块茎;适当培土覆盖块茎;使用外激素诱捕和控制田间种群;使用杀虫剂。薯块贮藏期间,特别是种薯,可用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处理或者使用杆状细菌。同时,驱虫植物、按树或马缨丹可保护贮藏的薯块。入窖前对薯窖进行消毒,用80%的敌敌畏乳油进行熏蒸,用长0.5米,宽7厘米左右的纱布在药剂中浸泡后,每隔一米挂一条,然后封闭窖门,熏蒸7-10天即可。
(五)、地老虎
点状或田间局部感染时,可以集中施用杀虫剂,如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2.5%澳氰菊醋乳油2000倍液和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喷施对防治1-3龄幼虫非常有效。对3龄以上的幼虫或成虫可在黄昏时将含有糠、糖、水和杀虫剂的毒饵放在植株的基部进行诱杀。
(六)、金针虫
在牧草区种植马铃薯以前必须通过适当的翻耕和作物轮作而减少土壤中的金针虫数量。在金针虫危害严重时,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细土25~30千克,播种时撒施在种薯旁边。
(七)、白色蛴螬
深耕后日晒和霜冻以及鸟类捕食。不易通过使用杀虫剂来防治。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细土25~30千克,播种时撒施在种薯旁边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八)、螨虫
避免温暖、干燥、灌溉不足和过度使用杀虫剂杀死螨虫天敌。螨虫砍割严重时(每叶达2-3头)需用杀螨剂,如用40%螨克(双甲眯)乳油加水1000~2000倍喷施叶片。
(九)、潜叶蝇
潜叶蝇有较多的自然天敌,应保护天敌。成虫可以用黏性的**诱捕物诱捕。必须防止植株开花前受到近1/3的危害。如果需要,应当使用对成虫或幼虫特别有效的药剂。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斑潜净是一种很有效的药剂,药剂稀释倍数1000~2000倍,每亩用量25~60克。施药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忌在晴天中午施药。施药间隔5~7天,连续用药3~5次,即可消除潜叶蝇的危害。
(十)、白粉虱及其他粉虱
防治措施应当着眼于恢复生态平衡和培育白粉虱的有效天敌,因此,应当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杀虫剂。建议在田块的边缘种植玉米或高粱或交替休闲以促进生物防治的天敌的发育。如果必须打药,应当使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以及20%灭扫利乳油200倍液等药剂,它们均可有效地消除粉虱危害。
土豆和小麦,稻米,玉米也被称为世界四个重要的粮食作物,占我国农业经济的主要位置。土豆也被称为土豆。我们生命中的常见蔬菜。它可以制作众多美味佳肴。所含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其他水果和蔬菜,尤其是淀粉含量和矿物质,蛋白质和“地下苹果”。 “标题。”在土豆种植过程中,马铃薯片温和是常见疾病之一。那么,马铃薯叶会枯萎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止治疗?我们来看看小编。
首先,有害症状
马铃薯叶疾病,从叶片或叶尖开始,初始形成绿色棕色坏死斑点,逐渐发展成圆形的灰褐色到红棕色大坏死斑点,与圆形不均匀,病变往往褪色绿色,最后的致病叶坏死,有时可以在目前生产一点深褐点(即孢子尖端)。状态痛苦的疾病,形成不确定性灰褐色坏死斑点,并且可以在晚期生产棕色小颗粒。
二,特点
土豆叶枯萎由真菌性感细菌感染引起。细菌是细菌或菌丝土壤中的病理组织,越冬也可以在其他宿主中宿主。在下列条件的情况下,地面病原体用于通过雨水引起初始感染,并且该疾病是由疾病的发展引起的,并且通过雨水传播的发展反复感染孢子。温暖和高湿度有利于疾病的发生和普及。
三,预防和治疗方法
1.农业预防和治疗:为植物,合理的螨虫选择更多的肥沃地块。
2,加强管理:增加有机肥,妥善配合磷,钾肥。及时浇水和浇上,防止植物过早损失。
3.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法:喷雾预防和治疗在初始疾病中,可使用70%甲基棕褐色可湿性粉末600次溶液,或70%Senson锰可湿性粉末600次溶液,或50%由于悬浮剂1200左右时代液体等。
以上是引入土豆的知识。土豆叶枯萎主要是对其刀片有害的,湿热季节的发病率高,因此有必要在种植过程中选择肥沃的地块,适当地应用有机肥料和磷。一旦叶子枯萎发生,有必要及时做好药物治疗,以有效避免土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