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合理施肥
“四大农作物”系指玉米、大豆、小麦、水稻,是我国粮豆生产的当家品种,也是我国部分省市的主产品种。
玉米
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纯氮2~4公斤;磷0.7~1.5公斤;钾1.5~4.0公斤。如
果要每667平方米玉米产量达到400公斤,平均每667平方米需施用40~60公斤硫酸铵或等量的其它氮肥;40~60公斤的过磷酸钙(有效成分含量10%~16%)或等量的重过磷酸钙(有效成分含量36%~52%)和钙镁磷肥(有效成分含量12%~16%);6~10公斤硫酸钾(有效成分含量为48%~52%)或氯化钾(有效成分含量为50%~52%)。钾肥也可用草木灰来代替,每667平方米用量为40~60公斤(干灰,无杂质)。
玉米所需要的上述养分含量比例,还因玉米的栽培类型、品种特性、产量水平、土壤和气候条件不同而不同。
因此,在确定玉米的施肥量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玉米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也有所不同。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缓慢、因此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量也小;拔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的生长速度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量明显增多;开花受粉后,营养生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所以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量也就大大减少,几乎也处于停滞状态。
大豆
每生产100公斤大豆籽粒,需纯氮7.0~9.5公斤;纯磷1.3~1.9公
斤;纯钾2.5~3.0公斤。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为1:0.2:0.3。平均每667平方米大豆田需要50~60公斤硫酸铵或等氮量的其它氮肥;40~65公斤过磷酸钙或等磷量的其它磷肥;8~16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如果用草木灰代替钾,每667平方米应施用草木灰100~125公斤(干灰,无杂质)。
大豆苗期需肥少,待到分枝期,所需吸收利用的氮、磷、钾分别为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15%~17.3%;大豆开花以后,氮素供应要充足,但不能过多,一般占全生育期的吸收总量的60%;磷占全生育期的吸收总量的60%。至成熟期,这一时期比较短,磷占全生育期的吸收总量的20%;钾占全生育期的吸收总量的15%左右。
小麦
一般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和相应的茎秆,需从土壤中吸取氮素3公斤左右;磷素1.5公斤左右;钾素3.0~4.0公斤。因此,如果要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250~300千克,平均每667平方米需施纯氮7.5~9.0公斤;纯磷3.8~4.5公斤;纯钾7.5~12公斤。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每667平方米的施肥量还要相应增加。
小麦从出苗到三叶期阶段,由于气温低,底土仍在结冻,养分供应不足。因此,在苗期要求施一定数量的速效氮、磷、钾肥;从三叶期到抽穗期,需加施氮肥,并配合磷、钾肥;从抽穗期到成熟期,应维持一定量的氮素营养。
春小麦抽穗以前,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有90%以上的氮、80%以上的磷、90%的钾都是在抽穗前吸收利用的。所以,春小麦的施肥,应掌握在施足底肥和种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原则。
水稻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农作物品种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500公斤,需吸收纯氮6.7~15.8公斤;纯磷3.9~8.1公斤;纯钾9.6~26.7公斤。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为1:0.5:1.5。但在生产实践中,因为栽培地区不同,作物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水稻的吸肥量也有所不同,一般应高于此需肥量。
因此,如果每667平方米产量要达到400~600公斤,全年总施肥量每667平方米约为40~60公斤硫酸铵(有效含量10%~21%),或等氮量的碳酸氢铵(有效成分含量16.8%~17.5%)或等氮量的氯化铵(有效成分含量22%~25%),或等氮量的尿素(有效成分含量45%~46%)。
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量均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以抽穗为界限。在此期水稻所需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抽穗前20天就达到最大值。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多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水稻对钾肥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水稻抽穗后基本不需要钾肥。
主要疏菜作物的需肥特性与科学施肥技术
一、茄果类疏菜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1、生育特性与需肥特点 茄果类蔬菜包括番茄、茄子和辣椒等茄科以采收果实为产品听一类疏菜,即属喜温性疏菜,又是喜肥性蔬菜。其根系发达,吸肥力强,其中以茄子的吸肥能力最强,辣档次之,番茄耐肥力较低。全生育期明显分为营养生长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行期,即苗期与开花结果期两上阶段。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应采取适应措施,科学的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矛盾。这类蔬菜的吸钾量最高,其吸收告元素的比例顺序是K〉N〉P。
2、优质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1)注重苗期的养供应 茄果类蔬菜幼苗期的养分供应十分重要,这是因为这类蔬菜的花芽分化都是在幼苗期,幼苗的生长好坏,直接影响到早熟性和产量,乃至产品的品质。
幼苗所需要的养分主要通过育苗的床土与基质来供应。床土或其他育苗用基质应要求疏松、肥沃、透气与保水、保肥性能强。一般多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熟化肥沃的菜园土混合、过筛,其中加入适量的磷、钾肥和氮肥。
苗期一般不予追肥,但因育苗床土肥力不足或幼苗生长势很弱,可适当追肥1—2次,以速效氮肥为主,如稀薄的人粪尿等,亦可以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0.2%~0.3%硝酸钾、尿素。
(2)重施基肥 茄果类蔬菜的生长期长,而且在定植大田之后,相当长的时间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即一边枝叶长,一边开花结果,需要不断地供应养分,因此,在幼苗定植之前,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以保证全生育期中的养分供应。基肥用量约占全施肥量的50%~60%,且以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主,配合施以磷、钾肥,每亩可施过磷酸钙25~30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菜田肥力太薄或苗情很弱的田块,可适当增加速效氮肥做面肥,但以腐熟的人粪尿最适宜。基肥要充分腐熟,并分层施用,各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碗肥可沟施或穴施以提高肥效。
(3)分次追肥 茄果类蔬菜是不断结果分期采收的蔬菜,开始着果以后,对养分的需要量即不断增加,至盛果期的养分的需要量最大,通过分次追肥可以及时保证供应。一般在定植活棵后追2~4次发棵肥,开花结果期,结合采收,重施追肥3~5次,盛果期要重施追肥,防止早衰。
二、瓜类蔬菜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1、生育特性与玩需肥特点 瓜类蔬菜包括黄瓜、南瓜、冬私、瓠瓜、丝瓜、苦瓜等葫芦科中以采收嫩果或老熟果为产品器官的一类蔬菜。
每生产1000千克瓜类作物的果实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黄瓜吸N2.8~3.2千克,P2O50.8~1.3千克,K2O3.6~4.4千克;冬瓜吸N1.3~2.8千克,P2O50.6~1.2千克,K2O1.5~3.0千克。
2、优质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1)苗期适当的养分供应培育壮苗 瓜类作物的育苗期短,但花分化仍在苗期,因此,幼苗期的养分供应,对幼苗生长和花芽分化以及熟性与产量都有影响。要选肥沃疏松的菜园土,本以腐熟的厩肥和少量磷、钾肥作床土育苗,以利培育壮苗。
(2)根据不同的瓜类作物的需肥特点,施肥基肥和追肥瓜类作物的生育期长,亦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不断结果分期采收的作物,但不同的瓜类作物期结果习性和需肥特性亦见明显差异,因此,基肥和追肥的使用上应区别对待。
黄瓜的果型小,结果早,结瓜多,在产品的产量构成上属果数型的瓜类。一般营养器官长到一定大小时即进入营养生长与生长并进阶段,其持续时间长,不断着生雌花,不断结果,不断采收,需要持续不断地供应养分。每生产1000千克黄瓜,要吸收N2.8千克,P2O50.9千克,K2O9.9千克,但黄瓜的根系浅吸肥力弱,根系不耐高浓度的土壤环境,且又喜硝态氮肥,所以,黄瓜的施肥原则是基肥,追肥并重,即在适量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结合采收多次追肥,少吃多餐。
蔬菜作物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茄果类(番茄、辣椒、茄子等)此类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养分含量比禾本科作物(小麦、玉米等)要高的多,土壤每种植一季要带走大量的养分,如不及时补充,土壤养分势必失去平衡,导致肥力下降。
蔬菜作物施肥
蔬菜品种多、产量高、菜园肥沃、施肥量大,既要求高产,也重视优质。所以,蔬菜作物除需要较多的N、P、K元素,还需补充中微量元素。大白菜、番茄、黄瓜是常见的蔬菜品种,大白菜属叶菜类,番茄和黄瓜属非叶菜类,在营养特点和施肥方面具有代表性。
1、大白菜
大白菜以营养体为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因此,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在数量上和成分上都很高。大白菜对氮肥最敏感,缺少氮素生产缓慢,叶小而薄,颜色黄绿,莲座小,叶球不充实。但氮肥过多,与磷、钾的施用量不平衡,也会影响幼叶的分化和养分的运输,不仅对叶球形成不利,而且抗病能力降低。
(1) 养分配比
每生产1000kg大白菜约需要N 1.8kg、P2O5 0.81kg、K2O 3.7kg,其比例为1:0.45:2.1。
大白菜苗期吸收的养分不到养分吸收总量的1%,而60~70%的养分都在结球期吸收。由此可见,大白菜后期营养供应非常重要。
大白菜较合理施肥的养分比例m(N):m(P2O5):m(K2O))为1:0.3~0.4:0.7~0.8,平均为1:0.35:0.75。如果NPK复混肥料养分含量31%(15-5-11),每公顷用量750~1200kg为宜。
大白菜生育期缺钙常造成叶缘腐烂或叶球中心枯黄,出现"干烧心"现象。缺硼时,在生长盛期叶柄内侧组织木栓化,颜色由褐色变为黑褐色,叶片周边枯死,结球不良。土壤缺钙或缺硼时,还需增施中微量元素和硼。
(2) 施肥技术
大白菜的肥料用量分配,基肥和结球初期约各点40%,余下的20%作提苗肥或莲座期肥。基肥一般是铺施(均匀的撒施在地表),铺施后浅翻、耙平再做畦。有机肥均作基肥施入。钙和硼以喷施为主,一般用0.1%~0.2%浓度的硼砂水溶液,0.5%~0.8%浓度的硝酸钙水溶液,喷施2~3次。大白菜用氮素多,应少用氯化铵作氮源,避免氯离子过量而烧苗或影响品质。
2、番 茄
番茄根系发达,在土层中分面广而深,吸收水肥能力强,并有一定的耐旱、耐肥的能力。番茄吸钾量最高,其次为氮,最低为磷。NPK配合施用还可以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和糖含量。
(1) 养分配比
每生产1000kg番茄大约需吸收N 2.5kg、P2O5 0.65kg、K2O 4.5kg,其比例为:0.26:1.8。番茄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量随植株的生长发育而增加。在幼苗期以吸收氮素为主,随着茎的增粗和增长对磷钾的需求量增加。在结果初期,氮在3种主要营养元素(NPK)中占50%,钾只占32%,进入结果盛期和开始收获时,氮则占36%,钾占50%。
番茄较合理施肥的养分比例m(N):m(P2O5):m(K2O)为1:0.4~0.6:1~1.2,平均为1:0.5:1.1。如果施用养分含量为32%的NPK复混肥(12-6-14),
每公顷用量900~1500kg为宜。番茄畸形果的出现与番茄花芽分化时遇到低温有直接关系。但是氮肥过多,植物生长过旺,尤其是育苗期间多肥、多湿,茎秆生长过粗,也是产生畸形果的诱因。此外,高温干旱季节,果实出现"脐腐病"与钙营养不足有密切关系。
(2) 施肥技术
番茄的主要施肥期:定植前施肥、催苗肥、促果肥和盛果期追肥(2~3次)。肥料的大致分配,定植前施肥用全部的农家肥和复混肥用量的20%,复混肥用量的30%用作催苗肥或促果肥,复混肥用量的50%用作盛果期追肥。此外,还可以结合打药喷施0.3%~0.5%尿素,0.5%磷酸二氢钾,0.5%~0.8%硝酸钙,喷施2~3次。对保持后期产量和减少果实病害有益。氯化作氮源应少用或不用,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和优质。
3、黄 瓜
黄瓜根系浅,分布稀疏,吸收能力不强,抗逆性较差,断根后不易再生,因此,对水肥要求比较严格。黄瓜适于在肥沃的砂壤或粘壤土上生长,喜腐熟的农家肥,所以,深耕重施腐熟的农家肥地培根壮蔓的基础。
(1) 养分配比
每生产1吨黄瓜果实大约吸收N 2.8~3.2kg、P2O5 0.8~1.3kg、K2O 3.6~4.4kg、CaO 2.3~3.8kg、MgO 0.6~0.7kg,m(N):m(P2O5):m(K2O)约为1:0.36:1.3。在每公顷生产黄瓜60吨左右的情况下,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如下表所示:
黄瓜较合理施肥的养分比例约为1:0.6:1。如果NPK复混肥养分含量34%(13-8-13),每公顷用量 1200~1800kg为宜。氮磷钾充足但钙不足或钙运转受阻,易形成肩性果,即果实成弓背状;氮钾不足时易产生粗尾果;硼供应不足易产生蜂腰果,所以还要注意补充钙、硼元素的不足。
(2) 施肥技术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定植到结瓜时,吸收的养分除磷的吸收量较大外,对氮钾的吸收量不到总吸收量的20%,而50%的养分是在进入盛果期以后吸收的。而且黄瓜需分期采收,养分随果实带走,所以需不断补充营养,进行多次追肥。
黄瓜的主要施肥期:定植前施基肥、促苗肥、促瓜肥、盛瓜期追肥(4~6次)。定植前可在畦内按行开沟,深、宽各30cm,铺施有机肥和复混肥用量的 20%作基肥,复混肥用量的15%作促苗肥(随浇苗水)或促瓜肥(行间开沟),复混肥用量的65%用作盛瓜期追肥(条施或穴施,7~10天追1次)。为了补充磷钾营养,在盛瓜期结合打药,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2~3次,0.2%的硝酸钙和0.1%的硼砂2~3次,可以提高产量,防止瓜秧早衰和减少畸形果。
(1)增施有机肥,最好施用纤维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机肥,以增强土壤缓冲能力,防止盐分积聚,延缓土壤盐渍化过程。
(2)深耕土壤,在蔬菜收获后,深翻土壤,把富含盐分的表土翻到下层,把含盐相对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面,减轻盐害。
(3)溶盐洗盐,夏熟菜收获结束后,利用换茬空隙,揭去薄膜,遇雨季经数十天日晒雨淋,便能消除土壤盐渍化影响。或者在高温季节,大水浸灌后在地面上盖膜,使膜下温度升高,不仅可以洗盐,而且可以灭菌。
(4)深施基肥巧追肥,用化肥作基肥要深施,追肥时尽量“少吃多餐”。最好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合后施于地面,然后耕翻。追肥一般很难深施,应严格控制每次施肥量,不可一次施肥过多,否则会提高土壤溶液浓度。
(5)地面覆盖,用地膜进行地面覆盖,对于抑制土表积盐有明显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