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起源及历史
历史发展:
历史溯源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植茶树,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
?
秦统一中国后,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种茶和饮茶才由四川逐渐向外传播。
先流传至长江流域。
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荼草”或“选”;
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茶发展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
如在汉代《赵飞燕别传》中,有一节关于饮茶的记载。
汉成帝崩,“后(即帝后)寝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适吾梦中见帝,帝自云中 赐吾坐,帝命进茶。
左右奏帝,后向日侍帝不谨,不合吸此茶。
”这就说明在当时,茶已成为皇室中的一种饮料了。
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详)中谓之“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之谓“皋芦”;
西晋到隋朝,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关于饮茶的记载也日益增多。
《广陵吾老传》中载有:“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之句,说明茶已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5世纪,北方饮茶相效成风。
六七世纪再传播到西北。
随着饮茶习惯的广为传播,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从此,茶叶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
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在神农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
《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
文学家王心鉴作《咏茶叶》一诗称: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焙炒柴火煎。
泥壶醇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
老君悟道养雅志,元亮清谈祛俗喧。
不经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鲜。
明代顾炎武的《日 知录》写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饮事。
”可见,饮茶风习是从四川传出来的。
因为隔着千山万水,“蜀道”险阻,种茶、饮茶局限于四川一带。
二、最古老的茶叶
2015年中国科学院正式证实,从陕西汉阳陵出土的植物样品为古代茶叶,这些茶叶距今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而近日,汉阳陵出土的茶叶又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
三、茶叶对外传播
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中国。
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他作品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说道:“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805年,唐代时,日本和尚最澄大师及806年空海大师,留学中国研究佛学,归国后,将中国茶叶蒸青绿茶的制茶技术传入日本。
1811年,荣西和尚留学回归日本,将锅炒茶制法传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叶产制技术传入印尼。
荷属某家公司派茶师杰哥逊前后六次来中国学习研究,每次均带回茶种、制茶技术工人及器具。
?
1833年,沙俄来访中国采购茶籽与茶苗,1848年开始采摘,依照中国茶叶制作方法开始生产。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发展委员会,即派秘书哥登来中国学习茶叶产制技术。
购买茶籽及茶苗,并寻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师及工人,到大吉岭等地发展茶业。
1835年,宇治山本氏,传回中国覆盖茶园“玉露茶”的制法。
1836年,哥登氏带回中国茶工,在阿萨姆勃鲁茶厂中,按照中国红茶制法,试制成功,日后发展成今天的阿萨姆红茶。
?
1866年,斯里兰卡正式制茶始于特罗氏。
学习中国武夷岩茶制法,试制成功。
至1873年后才仿效印度的机械制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东非洲茶叶的发展,已由中国输入茶叶生产技术。
1893年,中国茶工、汉家刘氏茶坊29代传人,将中国的种茶技术传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
1900年刘茶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
1898年,日本开始仿制中国红茶、绿砖茶。
1926年,日本仿效中国珠茶制法。
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中国浙江龙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茶业者等退出印度、锡兰的茶叶经营,将技术与资本等,转移投资于肯尼亚等新茶区的开阔,才大量生产红茶。
扩展资料:
不同的茶文化
各个民族和地区之间发展出了不同的茶文化,比如工夫茶、茶道、下午茶等等。
现今茶树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目前的产茶大国有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
据说早采的茶叫“荼/茶”,次摘的茶叫“槚”,第三次摘的叫“蔎”,晚摘的叫“茗”(一称茗是茶芽,大观茶论中有“从事茗饮”),叶子已经老了的叫“荈”。
又说蜀西南人称茶为蔎。
现今还在广泛使用的是“茶”、“茗”二字。
近年又有“茗茶”一谓,兴起于台湾。
中国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印度有什么特产
印度红茶
产地
阿萨姆茶是出产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的红茶。 阿萨姆位于东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不丹相邻。
样式
这种盛产在海平面附近的阿萨姆茶以浓稠,浓烈,麦芽香,清透鲜亮而出名。在历史上,阿萨姆是继中国以後第二个商业茶叶生产地区。
阿萨姆红茶
阿萨姆红茶,产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
阿萨姆红茶外形
阿萨姆红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
阿萨姆红茶 Assam 等级 TGFOP1
别致的圆型彩罐为渐层色彩加以高级烫金字体, 外盖打开後, 另为一附有易拉环之密封盖,设计新颖,并具完全防潮功能,完美保存印度原产精选顶级红茶的最佳风味,( 此包装可选择茶品有印度三大产区之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尼尔吉利红茶以及各式经典风味红茶,如格雷伯爵红茶,苹果风味红茶,芒果风味红茶,百香果风味红茶,凤梨风味红茶, 薄荷风味红茶, 草莓风味红茶,焦糖风味红茶, 综合水果风味红茶,杏桃风味红茶及水蜜桃风味红茶等等 ) 顶级优质印度红茶,可纯品或视喜好添加些许牛奶,糖或蜂蜜增添不同风味。
对于印度这个国家来说,我的印象一直不算太好,印度这个国家骄傲自大,在整个东南亚来说,和中国的关系也一直最差。
印度曾经也发生过直接的冲突,也正是因为领土的纷争,其实我们在他们的眼中也并不友好,所以不建议大家到印度去旅游。
印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脏乱差,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做出改变,所以印度的旅游业不发达,在一些基础设施上做的也不够完善。
印度的特产,也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产品,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印度神油。可以说印度在制药这方面还是比较厉害的,借鉴美国一些先进的技术,当然这都是在美国的授权之下,其次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特产,应该就是泰国的香米。
泰国的水质虽然很差,但是种植出来的大米味道醇香,我们在一些影像资料当中,可以看到泰国人吃的米饭和我们有所差别,属于那种细长粒的大米,这种大米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广泛种植,因为我们国家的气候和水质相差甚远,所以种植不出这样的大米。
相对印度这种大米来说,泰国的大米更加的受欢迎,只不过印度真的没有太拿得出手的特产而已。如果喜欢吃咖喱的朋友,去印度也可以带一些咖喱粉回来。
但是印度的咖喱味道更加浓厚,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咖喱,都是被稀释之后才使用,印度的咖喱吃起来更加的辛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