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养殖池塘水质的分析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一、鱼池准备
根据其生长特性,选择水质清新,水源丰富,进、排水便捷,池底杜绝漏水的池塘,毛面积9亩(净面积7亩),水深1.5米。于虾苗入池前一个半月用生石灰干池清塘消毒,用量150千克/亩。虾苗入塘前10天再次带水消毒,并种植好适量的水草(以苦草和轮叶黑藻为宜),为小龙虾提供隐藏、栖息、蜕壳生长的理想场所,同时在池塘一侧准备好暂养池,面积为300米2(6米×50米),水深0.7米,养殖池和暂养池均用藻立生肥好水,池塘用发酵过的有机肥——羊粪培育好浮游生物。
二、养殖管理
放养时间和密度。虾类的最适生长气温在20~28℃,虾类放养时温度必须高于13℃。在池塘再次消毒后7~10天就可放苗,于2015年4月14日放苗,放养的气温在17℃,密度为6000尾/亩,9亩共5.5万尾,规格0.8厘米/尾。先在暂养池中养殖一段时间至2~3厘米/尾,然后于5月3日起加高水位,让虾苗自动游泳至整个池塘。
投饲管理。在暂养池中以吃食水中浮游生物为主,一个星期后投喂对虾开口饲料,其蛋白质含量为42%,投饲量为虾体重的8%,平均为100克/天,早晚各一次。从暂养池到大池中养殖开始,一开始也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同时继续投喂富含蛋白质的对虾饲料,投饲量占虾体重的比例逐渐降低,至生长旺季为40千克/天,早晚各一次;在虾养殖至3厘米以上起,可以适当搭配投喂一些新鲜带鱼,同时增加植物性饲料——南瓜,切成丝投喂,至少一个星期一次。在投饲管理中要坚持巡塘,根据吃食情况决定投饲量的增减。
增氧措施。由于放养密度较高,设置了微孔管道增氧机,暂养池中24小时开机,大池中到晚间7点以后每隔一小时,开增氧机一次,直至天亮。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以及整改措施
水草准备不充分。由于养殖户是初次接触养殖,经验不足,池中水草种植时间仓促,草量准备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虾的生长,导致回捕率不高,只有27.3%,2016年已成功种植了适宜的水草。夏天温度过高影响生长。鉴于虾类最适生长水温在20~28℃,2015年高于33℃虾类要夏眠,也影响了回捕率,今年池塘周围配置了遮阳设施,以便虾类正常健康生长。
外界水质恶化。由于近年来外域水源日益恶化,导致养殖水质受到影响,2016年准备了生物净化池,池水进池前都要进行净化,同时由于池塘放养密度过高,容易影响水质,方便生长旺季,池水经常进行生物净化,循环使用,起到节能,节水,高效的作用,而且龙虾喜欢栖息于微流水的环境中,进一步促进了它的快速生长,提高了它的成活率。
产养殖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作为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区污染、虾塘老化、黑臭底泥淤积、大规模灾难性病毒病的爆发和流行等问题迅速暴露出来,使人们对传统掠夺式养殖模式提出质疑。生物修复技术(Bioremediation)是国内外近10年发展起来的最新环境工程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土壤、城市河湖、地下水,近海洋面的污染治理和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并成为二十世纪环境科技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和传统掠夺式养殖模式不同,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并不通过大量使用高营养的饵料和抗生素提高养殖产量,而主要通过生物-生态措施,修复受损的池塘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质和池塘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