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胡椒种植方法是什么
白胡椒是很多人喜欢的蔬菜之一,那么你知道白胡椒应该如何种植呢?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白胡椒种植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白胡椒种植方法
1、生长条件
胡椒是一种生长在印度热带地区的爬藤。它能长到12英尺高。在夏季中期开始,它会开出白色或者乳白色的花朵。 胡椒不能忍受冷或干燥的条件,如果在户外10-11方圆的地方种植,要保持水分充足。它不能忍受低于60华氏的温度。
2、播种
种子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非常温暖的土壤(75 - 85?F)。 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把种子浸泡一天,促进种子发芽和软化种子的外衣。播种应轻轻的压到土层的下面,大约离土层1/8之一就够了。在等待发芽时,保持土壤温暖和湿润。 如果种植在区域低于10米。当温度低于60华氏时,胡椒可以放在容器中种植,能在室内很好的过冬。
3、维护
胡椒将做更好的与部分荫凉下或过滤的阳光。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植物在一个位置,是潮湿和潮湿。保持水的。
作为一个攀岩藤,胡椒均需要一个格子,栅栏或类似结构的支持。当生长在冷却器区,周密计划以支持在必要时可以陪在室内植物。
4、收获
黑色,白色,绿色,红色干胡椒都可以从胡椒分别收获。水果将略有区别特征取决于当它被收集。黑人花椒,水果可以在早期阶段收集的成熟。在这个阶段收集水果在完熟干燥后将成为白色。
收集后,水果可以放置在一个屏幕上,在阳光下晒干了几天,定期翻。
5、保存种子
?白色?花椒(水果收集在完熟,已经开始变干的植物)可以收集种子。干燥后,存储在一个密封的集装箱在干燥、凉爽的位置阳光直射最佳的生活。
胡椒种植知识(一)繁殖 胡椒在生产上主要采用插条繁殖,插条欲称种苗。
1、优良种苗的标准
实践证明,采用优良种苗定植,植株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寿命长。优良种苗的标准为:长度30-40厘米,5-7节;蔓龄4-6个月,粗度达0.6厘米以上;气根发达,且都是?生根?;插条顶端二节各带一个分枝和10-15片叶,腋芽发育饱满;没有病虫和机械损伤。植株要严格选用优良种苗,以供苗的椒园各植株都没有花叶病为首要条件,而母树也要生长健壮。割苗前半个月先将主蔓去顶,待主蔓生长充实,老化后才进行割苗。切取种苗一般和植株整型结合进行,即按整型的要求割下主蔓,主蔓被切断后,自上而下解开绑绳,小心拿下主蔓,避免扭伤,置于阴凉处,然后按种苗标准切取,切口要平滑,防止破裂。种苗要边切边蘸水,分级后育苗或直接定植。
割蔓季节,海南岛以春、秋两季为宜,低温干旱或高温干期不宜割蔓,病株也不宜割蔓,以免影响母树生长和病害蔓延,割蔓当天以阴天或早晨和傍晚为适宜,这样可减少插条失水,提高育苗成活率。
2、育苗
育苗地宜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和靠近水源的缓坡地或平地。靠近病园和种过番薯、蔬菜等线虫多的地不宜选用。育苗地应经多次犁翻平整,清除杂物和晒后起畦。畦高25厘米,宽1米,畦面土要细要平,苗圃四周要开排水沟。育苗时按20厘米行距开成50度角的斜面,斜面要压紧,在斜面上按5-10厘米株距排列种苗,使气根紧贴土面,盖土后压紧,特别是下土最下二节应压很紧,随即淋足定根水和遮荫,荫蔽度90%左右。以后要经常淋水保湿,直到成活为止。插条培育一个月左右便可出圃。而育苗时间很长,已长出主蔓的苗,要出圃定植时,应剪除过长的根系和主蔓(新蔓留二节)。在缺乏种苗时,4节壮节也可种植。
(二)胡椒园的开垦和定植
1、园地的选择和规划
胡椒怕渍水,应选缓坡地,排水良好的平地。土壤应土层深厚,比较肥沃,呈微酸性,结构良好,易于排水的土壤种植。不要选低洼渍水,雨季易被河水或沟水浸到的地方和粘重透水不良的土壤建立椒园,坡度以3-5度为宜,最好不超过10度,胡椒要求高温,在温度较低的地区应在阳坡种植,以减少寒害。椒园也要靠近水流、交通方便,以解决灌溉和运输。
胡椒要求静风的环境。一个椒园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5亩为宜,没有或台风少的地区,面积可大一些,椒园最好划成长方形,东西走向,周围造林或保留原生林带。
椒园应设排水系统,排除渍水。排水系统由椒园四周的大沟和园内的纵沟、小沟组成。大沟离防风林1-2米,离胡椒2.5米,沟宽80厘米,深60-80厘米;纵沟每隔15株左右设一条,宽60厘米,深40-60厘米;行间设小沟,使沟沟相互连通,以利排水,平地可以起垄,坡地要修梯田,垄沟和梯田内壁小沟与纵沟相通,干旱时可以堵沟渍水和利用小沟灌溉。
道路和粪池设置 道路由干道和小路组成。干道一般设在防风林旁,是椒园的主要道路,外与公路相通,内与小路相连。小路和粪池设在椒园旁边,每园建粪池一个,规格3?2?1.5米,分二格。
造林:主林带设在比较高的地方,与主风向垂直,种树5-6行,在风害重地区,防护林带应适当加宽,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种树3-5行。尽可能做到既能防风、防寒,改造好小环境,又有利于植株生长。树种可用粗生的和经济抗风树种相结合。如台湾相思和菠萝蜜等。
开垦 垦地一般在定植前3个月进行深耕全垦,一般犁深30厘米以上,最好用拖拉机全园推松,深度70厘米,把树头、树根、石头、杂物等清除干净,并让土壤充分曝晒,使其风化。土壤深耕后,随即平整。坡地一定要高修梯田,绝不可拉直线种植。坡度在5度以下的修大梯田,梯面宽5米,种二行;坡度在5度以上的修小梯田,梯面宽2.5米,种一行,梯面向内倾斜,沿梯田内壁开一排水小沟,平地也可起垄种植,利用垄沟排水。一般结合每年松土、培土、逐行起垄,垄面成龟背形,垄高20-30厘米。挖穴、施基肥和回土 挖穴是为根系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挖穴宜在定植前2-3个月进行。
穴规格上下均为长、宽各80厘米,深70-80厘米,穴越深根的生长也越深,根深叶茂,不易受旱。穴上下一致方便今后深翻改土,施干肥。但地下水位高的地,穴不宜太深,以减少水害。挖穴的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捡净树根、石头等杂物,植穴充分曝晒后于定植前1个月施基肥和回土,每穴施充分腐熟、干净、细碎的基肥(其中有饼肥1公斤,过磷酸钙0.5-1公斤)15-20公斤,与表土(肥3成土7成)充分混匀施下踏紧。做成土堆,准备定植。
定植 定植时间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而定。在海南岛除冬季(12-2月)外,其他季节都可定植。但雨季定植为宜,尤以8-11月份,气候凉爽,雨多,成活率较高,花工也少。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应在春季定植,以便使植株有较长的时间生长、利于越冬。定植时应选择阴天或是晴天的傍晚为宜。太、中雨天,土壤湿度过大时不宜定植,否则树根和土壤紧粘在一起,干后板结,造成?死根?,新根抽生困难,影响成活和生长。
栽植密度 胡椒开花结果需要充足的光照和足够的营养面积,合理的种植密度是获得丰产的重要措施。平地、缓坡地、支柱高(地上部分)2.6米以上者,可采用2米-2.5米的株行距,亩植133株;土壤肥沃,支柱高2.8米以上的可种蔬些,株行距2?3米,亩植111株;土壤瘦瘠,支柱在2.5米以下的可种密些,株行距2?2米,亩植166株。
定植方法 定植方向应与梯田或垄的走向一致。但椒头不要向西,以避免烈日晒伤椒头。定植角度视土壤排水情况而定。一般为45-60度角。红壤土层深厚,透水性强,种植角度可大些,也可用反根(根向土面)种植。定植时在植穴的一边中间离穴壁约10厘米处插上棍标或在穴边种上支柱,在植穴土堆上距棍标约10厘米,按要求的角度挖?V?小穴,深度视种苗的长短而定,靠棍标的坡面成45-60度角,宽30-40厘米,并把斜面稍为压实。种单苗时,种苗对着棍标置于斜面正中;种双苗时,种苗对着棍标呈?八?字形放置,种苗上端一节间隔5厘米,下端间隔15厘米,无论种单苗或双苗都要让种苗上端1-2节露出土面,以防种植过深影响抽蔓。
种时让种苗根系紧贴斜面土壤,使其分布均匀,自然伸展,一手固定种苗,一手把细碎、疏松、湿润的表土,(但不宜过湿),自下而上的将种苗盖住压紧,用手轻拔种苗不起为适度,随就在种苗两旁放少量已经用7成表土混匀的腐熟有机肥(同植穴施的同样)4-5公斤,然后再回土,填满植穴,小心压紧,再在椒头方向做成中间呈锅底形的土兜,土兜盖上草和荫蔽(可用芒箕或不易落叶的树枝叶)和淋足定根水,荫蔽度以80-90%为宜。
植后1-2天淋水一次,一星期后已长出新根,种苗都已成活,淋水次数可逐渐减少。定植一年内都要保持荫蔽,切勿让太阳晒椒头,引起幼苗死亡。植后一个月,如有死株、生长不良植株,花叶病植株应及时拔除和补种,做到齐苗,生长一致。种苗抽生新蔓时,要及时栽支柱和绑蔓。此外,还要注意松土、盖草、除草、遮阴等。
(三)胡椒园的管理
1、培养丰产树型
树型是胡椒结果的基础,有良好的树型,才能取得较高的产量。丰产树型应具备的条件为:每株有健壮的主蔓8条,每条主蔓抽生的枝序有18个左右,全株枝序达120-150个,每枝序抽生的结果枝,初产期有20条,盛产期有30-40条,树冠幅度160-180厘米。以结果枝每条抽生一穗果,这样全株的结果量就5公斤以上。要培养这样的高产树型,除加强胡椒的施肥管理以外,主要是通过合理留蔓、剪蔓和修枝。
(1)留蔓和剪蔓 胡椒在自然生长状况下,分枝少,树冠稀疏,结果面小,产量低。必须经过合理的剪蔓和留蔓,促使蔓枝的生长,使其形成一个树冠结构良好的树型,才能为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主要植椒区一般采用剪蔓4-5次,留蔓6-8条的整形方法。植后2-3年封顶投产,产量较高。但近年来,由于胡椒花叶病为害,有些椒园剪蔓后花叶病发生严重,造成椒农都很怕剪蔓。这些都不只是剪蔓所造成的,而是同一系列的管理技术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病害发生的。整形修剪方法如下;
胡椒种植后一个月开始长新的主蔓,一般留蔓2-4条,植后6-8个月,植株大部蔓长高达1-2米时进行第一次割蔓。在离地面15-20厘米(2-6节)处割蔓,保留1-2层分枝,约经20天,割断的蔓已长出新蔓,每条蔓选留切口下2-3节长的新蔓2条,全株共留新蔓4-8条。如果种植的种苗质量较差,新蔓分枝部位过高,40厘米以上才有分枝,剪蔓后应进行压蔓。
第二、三、四次剪蔓,应在所留的新蔓高1米以上时进行。每次剪蔓都在前次切口上3节左右处剪蔓,每次剪蔓后都会长出多条新蔓,当新蔓生长1-2节时都要选留切口下长出的新蔓,每蔓留1-2条,全株共8条。
第五次剪蔓,亦是最后一次剪蔓,应在新蔓第二层(跨层)分枝之上剪蔓。留蔓与上次相同。剪蔓后待新蔓生长超过支柱30厘米时将几条主蔓向枝柱顶部中心靠拢,按顺序互相交叉绑好,这叫封顶。再在交叉点3-5节处(没分枝的空节)将主蔓割断,使之逐渐形成园柱形树型。
此外,在不要种苗的情况下,经第一、二次剪蔓后的植株,每当新蔓长达40-50厘米时,从前次切口上5节左右处去顶,连续进行5-6次,直到封为止,这叫多次去顶法,这样可以加速封顶,形成树型,提早投产。
最后一次剪蔓应计算好封顶时间。在海南岛一般于留花前6-8个月进行,气候低的地区时间可长些。这样剪蔓后有足够好时间使新蔓枝生长,加速树型形成及枝条老化,使植株上下层果枝均匀,可提高初产期产量。
剪蔓应在春、秋雨季进行。切忌在高温干旱季节和椒园发生瘟病剪蔓。在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每年可剪蔓3-4次,温度较低,生长期较短的地区,每年可剪蔓2-3次。
(2)修剪的目的是剪除没有经济价值的蔓枝,以集中养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加速树冠形成,同时使植株通风透光,枝序分布均匀,利于开花结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亦方便管理。
幼龄胡椒营养生长旺盛,每年都会大量萌芽抽蔓,除应保留的主蔓外,对多余的芽、蔓宜结合整形、绑蔓时,及时切除。但从没长枝序的蔓节抽出的新蔓,可保留一个节带一个分枝,以增加枝序数量。结果植株内部和顶部也会大量抽生新蔓,这些新蔓消耗植株大量养分,造成树冠郁闭,影响通风透光,应在萌芽时及时切除。但在没有枝序的蔓节长出的新蔓,也同样留一个节带一个分枝,填补空位,增加结果面。
修除?送嫁枝?及近地面分枝。原种苗带来的二个枝序称为?送嫁枝?,植后初期,它可荫蔽椒头,避免阳光灼伤主蔓。但后期会造成椒头湿度大,影响通风透光,诱发瘟病发生,?送嫁枝?生长过于旺盛(亦影响地上部蔓枝的生长,延期树型的形成),亦不利于防治病虫害和管理,应第二次剪蔓前,在太阳不晒的前提下,把送嫁枝逐渐剪除。在土壤粘性大的平地,在最后一次剪蔓前应逐渐剪除地面20厘米以下的老枝,使椒头通风透光。但较干旱地区,保水力差的土壤,支柱过矮的椒园,修枝部位不宜过高。结果椒顶部树冠过大枝条过密时,必须把顶部老弱枝和徒长的枝条剪除,外围过长的枝短截,保持树冠上下平衡,大小一致和通风透光,使其充分利用光能,减少病害的发生。修剪宜在春、冬旱季进行。
2、绑蔓、摘花、摘叶、遮荫
(1)绑蔓 中小椒要及时绑蔓,使吸根发达和牢固地吸附于支柱上。绑蔓是在定植后1-2个月,新蔓长出3-4节时开始进行的。每隔10-15天绑一次。第一次绑蔓时,按种苗所在的方位调整新蔓,顺序的绑于支柱上,蔓不能交叉。用柔软的麻皮或塑料绳在蔓的节下将几条主蔓绑于支柱上。绑时先将主蔓圈着,一手将绳拉紧,一手调整和压紧主蔓,使蔓节紧贴支柱,调好后再把绳拉紧绑好。调整就是把蔓放在支柱四个面上,均匀分布和紧贴于支柱上。绑蔓最好做到节节都紧贴于支柱上,这样才能长出发达的气根。割蔓后换绑牢固的塑料绳,在切口下将主蔓绑好。结果植株每隔40-50厘米用牢固的绳索绑一道。以后每年在台风季节到之前,加强检查,发现绑绳损坏,应及时更换,以防主蔓松脱倒下和扭伤。
绑蔓要做好如下五点:
①绑蔓要及时,松紧要适度。老蔓应绑紧些,嫩蔓不要绑得太紧,以免影响生长。
②要把主蔓调整正直,避免交叉,均匀地配置在支柱四个面。每面二条,在背椒头一面,即换柱方位,主蔓间的距离要宽一些(留路),以便将来更换支柱。
③绑蔓不要把枝条绑于柱上,要把枝条按照层序高低调整,防止枝条互相交叉挤压,影响向外伸展。
④老蔓、嫩蔓要分开绑。先绑老蔓,后绑嫩蔓。
⑤雨后或早晨嫩蔓含水量高,较易折断,绑蔓要小心,防扭伤枝条和折断主蔓。
(2)摘花 胡椒一年四季都可开花结果。中小椒在封顶以前,一般不让结果,必须及时采花,避免消耗养分。但为了提高收益,二龄植株,冠幅达120厘米以上时,可适当保留植株下部的花穗,让其结果,单株产量不要超过1.5公斤,并要加强施肥管理,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结果椒,在海南岛一般都留秋花,温度较低的地方一般留春花、夏花。其余季节抽生的花穗一律及时摘除。
(3)摘叶 中小椒在绑蔓时应将主蔓和分枝基部的老叶摘除,使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有利于植株生长和便于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结果植株在采果后放花前一个月,生势旺盛的植株,枝叶茂密,可将枝条老叶适当摘除,也可用40-60PPM的乙稀利溶剂脱去老叶,可促进开花结果,提高产量,但摘叶或脱叶过多,会剥弱生势,造成减产。一般果叶比为1:3。即三片叶养一穗果比较适宜。
(4)遮荫 幼龄椒怕烈日高温,在高温季节遮荫尤为重要。遮荫有些在支柱顶端铺椰子叶,有些铺塑料网,这样虽好,但取材不易,成本高。有些用芒箕倒绑于支柱中部,像载帽一样,这样取材易,成本低,亦能起着一定的遮荫作用。小椒除用芒箕遮荫椒头以外,中小椒狗皮膏药要把送嫁枝反转遮盖椒头,亦起一定的防晒作用。
3、施肥
胡椒每年生长和开花结果,需要大量养分,必须根据胡椒植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分的需要、土壤气候条件和肥料性能合理施肥。满足胡椒对养分的需要,才能加速生长获得高产稳产。
幼龄椒的施肥 幼龄椒的施肥应以含氮较多的速效水肥为主,配合迟效的有机肥和少量化肥,贯彻勤施薄施,生长旺季多施的原则。
定植20天,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开始施0.5%的复合水肥,每株3公斤,以后每隔20天施腐熟稀薄的人畜粪尿和绿叶沤制的水肥,一龄椒可直接淋施于椒头,每担水肥施16株。二龄椒每隔20-30天施水肥一次,在植株椒头正面和两旁3面轮沟施,每担水肥施8-12株。三龄椒每月施一次,在椒头正面、对面和两旁四面轮施,每担施6株,肥料浓度亦可加大些。植株每次割蔓后和三龄椒每次施肥都加复合肥0.1-0.05公斤,肥穴干后撒施于肥沟中。冬季来临前加施硫酸钾0.05公斤。幼龄椒每2个月喷施含钾量高的多种元素叶面肥一次,亦可结合防虫加杀虫剂一起喷施。
温度低、地温高、土壤干旱都不宜施肥,雨后土壤太湿也不宜施肥。
施肥挖好肥沟很重要。除1龄可直接淋施于椒头之外,2、3龄椒一律在植株各个方位挖沟轮沟施,2龄在植株叶缘距椒头20-40厘米以外挖沟,3龄椒在叶缘距椒头30-50厘米以外挖沟,肥沟长约80厘米,深约5-10厘米,以水肥不流出肥沟为适度,肥沟一定要水平,绝不能边高边低,这样肥料才能均匀地遍布于肥沟中,否则易造成肥害。施肥干后立即盖土或盖草,如盖草,肥沟要挖深些,约15-20厘米。
此外,红壤土植椒,幼龄椒一般不宜施化学氮肥。
各龄椒每年要施1-2次有机干肥。以春季或秋季末期施为宜。切忌在雨季或高温干旱季节施干肥,在椒头正面和两侧轮沟施。一龄椒在植后6-8个月,在椒头正面沟施。距椒头50厘米处挖沟,使肥沟和植穴相连通。2-3龄椒在植株两旁挖沟施,肥沟距椒头40厘米,使肥沟和植穴和前次肥沟相连通。各次肥沟规格为长80-100厘米,宽30厘米,深70-80厘米,肥沟上下规格一致,即一样大小。有机肥要求充分腐熟、干净、细碎、混匀。每次施有机肥约25公斤,饼肥1-1.5公斤,磷酸钙1-1.5公斤,施时以3成肥7成土的比例混匀后施于肥沟中压紧。在施肥回土与地面平时,每肥沟撒施复合肥0.05公斤,然后再回土,并稍高于地面,以防肥穴下陷渍水。施有机肥应在胡椒植株封顶放花前完成。在高温干旱季节和下雨土壤太湿时,不宜施肥。
结果树施肥应以氮、钾为主。根据胡椒植株营养生长和开花结果各个物候期对养分的需要进行。每个结果周期施肥4-5次,既要满足植株开花结果的需要,又要养好树,使植株生势旺盛,才能高产稳产。海南主要植区的经验每年每株的施肥量大致为:牛粪堆肥30公斤,水肥(人畜粪尿沤肥)50公斤,尿素0.2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或钙镁磷肥1公斤,硫酸钾0.4公斤,复合肥1公斤。
每一次重施攻花肥:这次施肥对促进开花结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在采果完后一个月下透土雨,大部分植株中部枝条侧芽已有萌动时,就要及时施肥。时间大约在8月中下旬。施肥量约占全年用量的1/3,每株施腐熟的有机肥15公斤,钙镁磷肥0.5公斤,水肥10-20公斤,饼肥0.5公斤(沤水肥或与有机肥混堆),复合肥0.3公斤,尿素0.15-0.2公斤,硫化钾0.15公斤。在植株两侧及后面挖?马蹄形?环沟施下,肥沟离树冠15厘米,宽20厘米,深15厘米。先施水肥,水肥干后施复合肥,接着施有机肥,尿素和氯化钾施于有机肥上面后盖土。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混合施。
第二次辅助攻花肥:在第一次施肥后一个月左右施下,以补足植株生长和抽穗开花的需要,每株施水肥10公斤,如植株抽生的新叶小,花穗短时,每株加施尿素0.15公斤。
第三次养果肥:在第二次施肥后2个月施下,满足果实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次肥料以氮、钾为主。每株施水肥10公斤,豆饼0.25公斤(沤水肥施),复合肥0.25公斤,尿素0.15公斤,硫化钾0.15公斤,镁肥0.1公斤。第二、三次施肥是在第一次肥沟上面或外缘轮沟浅施,先施水肥,后施化肥。这次施肥后,亦可以施火烧土,每株10-15公斤或草木灰2-3公斤,在土表沿树冠撒施,施后浅松土。
第四次养果养树肥;翌年3-4月施下。结果少,生势旺的植株,可以不施或少施和迟施,结果多,停止抽新梢的应早施多施。一般每株施牛粪或堆肥20-30公斤,钙镁磷肥1公斤,氯化钾0.1-0.15公斤,豆饼0.25公斤(与牛粪混堆),复合肥0.2-0.3公斤,尿素0.1公斤。在植株后面、两旁和四株间轮流穴施。挖穴长80厘米,宽30厘米,深30-40厘米。先施有机肥,以4:6的比例与表土混匀后施下回土,当穴快填满时,才施各种化肥,再继续回土压紧。结果多,生势差的植株还要多施一次水肥,每株10公斤,尿素0.1公斤。
此外,胡椒植株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施用。细壤土地区结合松土,每株撒施石灰0.5公斤,增加钙肥和中和土壤酸性,对胡椒生长和结果都有利。
胡椒施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胡椒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两者配合使用。有机肥要求充分腐熟、干净、细碎,施时要按比例与表土充分混匀。过磷酸钙最好与有机肥混施,结果树最好用钙镁磷肥,其他化肥干施。咸鱼等含些多的肥料一般不宜施用。
(2)中、小椒园少数生长比较差的植株要多施有机肥,进行深翻改土,勤施水肥,使椒园植株生长平衡。结果植株施肥,生势旺盛的植株,要适当控制施氮肥,多施钾、磷肥,相反生势较差的植株,要多施氮肥,这样才有利于开花结果。
(3)施攻花肥后,如遇不良天气,如下雨少开花很少,或花被台风吹掉所余不多,应将零星花穗摘除,重新施攻花肥,促进再开花。
(4)雨天土壤湿度大时,一般不宜施肥,有瘟发生也不要施肥,以防止土壤板结和传播病害。
(5)土温高,土壤干旱都不要施肥。
(6)每次施肥,全椒园都要在同一方位挖沟施,避免漏施或重施。
排水和灌溉:胡椒怕渍水。在雨季,椒园水位上升或积水,会引起水害和瘟病,使植株大量死亡。因此必须做好椒园的排水工作。每年雨季来临前要认真检查,维修和疏通排水沟。下大雨时,发现椒园地面积水应及时排除。在干旱季节,土壤水分缺少,影响胡椒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甚至枯死。因此,在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水,最好采用喷灌,起畦栽植者,也可进行沟灌。沟灌水位不能起过垄沟的2/3,让其慢慢渗透。采用人工淋水时,宜自先摘好?水斗?,防止水分外流,一般不采用淹灌,防止水害或病害传播,切忌土温高时淋水。
土壤管理
松土:幼龄椒园立冬后及春季在植株间各深松土一次,雨后和施肥时浅松土,使土壤疏松通气,保蓄水分,以利幼龄椒的生长。结果椒园在每年立冬和施攻花肥时各进行全园松土一次。先在树冠周围浅松,后逐渐往树冠外围行间深松土深度15-20厘米。松土时要将大的土块略加打碎,并结合维修梯田和椒垄。
培土:可改良土壤,利于根系生长,避免椒头积水,减少病害的发生。因而是防病增产和延长胡椒经济寿命的有效措施,每年或隔年在冬、春季培土一次。每次每株培土1-2担,培土时先清除树冠底下的枯枝落叶,然后将肥沃的表土均匀地培于椒头和树冠下面。
覆盖:实践证明,覆盖对胡椒植株的生长和增产都有明显的效果,有条件的地方,幼龄椒园和易受旱的结果椒园,可在旱季初期用椰糠、稻草、茅草、干的杂草和树叶进行覆盖,但应注意防火。
除草:必须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及时铲除。一般1-2个月锄草一次,也可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如草甘磷、农达等,可灭除椒园中香附子和茅草等。
胡椒的功效1.治阴囊湿疹:胡椒十粒。研成粉,加水2000毫升,煮沸。外洗患处,每天二次。
2.治风虫牙痛:胡椒、荜拨等分。为末,蜡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
3.治风虫客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胡椒九粒,绿豆十一粒,布裹捶碎,以丝绵包作一粒,患处咬定,涎出吐去。
4.治冻伤:胡椒10%,白酒90%。把胡椒浸于白酒内,七天后过滤使用。涂于冻伤处,每日一次。
5.治蜈蚣咬伤:胡椒,研末调敷十丸。
6.治霍乱吐泻:胡椒四十九粒,绿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匀,木瓜汤服一钱。
缺氧游戏里,请教下列场景怎么设置自动化?
(巫金华)
胡椒(Piper nigrum L.)为胡椒科攀缘状木质藤本。我国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有栽培,以海南、广西、云南产量较多,供应全国并有少量出口。以果入药,含胡椒碱、胡椒林碱、胡椒油碱甲、乙、丙等生物碱和挥发油。药理试验,胡椒碱有抗戊四唑惊厥、电惊厥、“听源性发作”的作用和镇静作用;水、醚或酒精提取物有杀绦虫作用。粗提物制成抗痫片,曾试用于各型癫痫。味辛,性热。有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
一、形态特征
茎长数十米,栽培控制在2.5—3m之间。茎节显著膨大,常生不定根。叶互生,近革质,叶鞘延长,叶片阔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16cm,宽4—9cm,叶脉5—7条,稀有9条。穗状花序与叶对生;花杂性,常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蕊2,花药肾形;子房上位,近球形,1室。浆果球形,直径3—4mm,成熟时红色(图15—43)。
图15—43 胡椒形态图
1.果序枝 2.花序枝 3.花序部分放大 4.雄蕊 5.雄蕊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生产上用5—7个节的插条培育成的胡椒苗,种植后1—2个月抽出主蔓。当主蔓生长点受抑制或水肥充足时,休眠的腋芽依次抽生一级、二级、三级等分枝,构成树冠的骨干枝。分枝节上休眠的侧芽(混合芽),依次抽生一级、二级、三级等侧枝,都能开花结果,统称为结果枝。每个分枝和其上抽生的侧枝构成胡椒的一个枝序。一般正常结果的植株有100—150个枝序。主蔓和这些枝序构成胡椒的树冠。
胡椒抽蔓有时主蔓和分枝同时抽出,则不致形成空节;有时主蔓抽出而分枝不抽出,则形成空节,使椒蔓呈层状分枝,每层分枝的数量和层间间隔的节数,由植株长势和体内营养状况决定,一般每隔1—3个节有一层为数1—4条的分枝(图15—44)。修剪整形时常从空节剪下主蔓作繁殖材料,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促使新蔓抽生分枝。
图15—44 胡椒的层状分枝示意图
椒蔓萌芽生长时,同时开花,大量结果时,枝条停止抽出,故需摘除1—3龄的花,不让其结果,使养分集中,促使树冠的增大和增高,以便形成丰产树型。主蔓一般月生长量30—50cm,种植第一年生长慢,第二年通过剪蔓逐渐加快,第三年最快,月生长量可达50—70cm。高温高湿的季节生长快,低温干旱季节生长慢,甚至断顶停止生长。在冬季有低温植椒区还常受寒害脱节,至升温期又萌芽生长。种植三年后封顶,控制不再向上生长,开始形成树型,在适宜季节保留开花(称放花,下同),让其结果。大量结果的枝条因养分消耗而自行断顶,至次年采果后才能萌芽生长,一年只有一次生长期,与放花期一致。而结果少或不结果的枝条,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的条件下,随时都可萌芽生长。
胡椒主蔓的节部有根带,可长出发达的气根(吸根),起吸附支持藤蔓的作用。胡椒抽蔓时应及时竖立支柱和绑蔓,使根带紧靠支柱而气根发达,吸附牢固,并利于剪蔓繁殖的椒苗发根,使根群发达。由插条繁殖的植株没有真正的主根,由气根和切口生长的根发育成骨干根,从骨干根分生侧根,侧根分生吸收根。根多分布在0—60cm的土层内,以10—40cm土层最多。如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或深翻改土,则分布较深,可达1m以上。
适宜的条件下,胡椒枝条上的混合芽形成花芽(也可形成叶芽)而发育成花穗。一个花穗从出现至小花开始开放约需11—17天,至小花开完约需23—36天。小花授粉后至子房开始膨大约5—10天,至果实成熟约10个月左右。果实在形成30—120天内生长最快。
开花要求的温度是24—27℃,相对湿度70—80%。小花一般在早晨10时以前开放,如温湿度适宜则整天都能开花。低温和干旱影响开花和授粉,使稔实率降低。在子房开始膨大时,如缺乏养分或低温干旱则产生落花落果。
条件适宜,胡椒几乎全年抽穗开花,但主花期海南椒区为3—5月和9—11月,云南椒区为5—7月和10—11月。海南常遇春旱,而秋季雨量充沛、湿度大、温暖凉爽,冬季无低温危害幼果,秋花花穗长、结果多,故一般保留秋花摘除春花。云南秋季虽温湿度适宜,但冬春低温干旱危害幼果,而6—8月多雨、湿度大、温度适宜,且开花结的果至冬春已长大,可减少低温干旱危害,故宜保留夏花,摘除秋花。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胡椒属热带温湿型植物。年平均气温,国外主产区为25—27℃,我国引种和栽培区为19.5—26℃,能正常生长发育。气温20℃时开始生长,24—28℃生长最快,旬均温15℃时基本停止生长。日最低气温<10℃,持续2—3天嫩叶受害;<6℃持续2—3天嫩枝蔓受害,产生断顶;2℃左右发生脱枝落果。但短期霜冻胡椒还能存活,甚至在霜日4—5天的地区,还有获得亩产上百公斤的。如地面温度过高,伴之无荫干旱,会灼伤椒头和贴地叶片,甚至被晒死。
降雨量国外主产区为1900—3000mm,我国植区在750—2400mm之间,以1500—2400mm,分布较均匀为宜。我国主产区海南,月雨量或连续两月降雨总量>1000mm时,引起瘟病流行或水害。云南省保山地区潞江,年雨量755.3mm,旱季进行自流灌溉,生长结果良好,病害少。干旱明显影响生长和开花结果,甚至枯死。
大多数栽培品种,只苗期和定植初期需荫,成龄期需阳光充足,以免枝叶徒长,影响开花结果。胡椒攀柱生长,蔓枝脆弱,怕大风危害,轻则吹破或吹落叶和花果,重则折枝、断蔓、倒柱,伤口易受病菌侵染,落叶利于病菌繁殖,为病害流行创造条件。故宜选静风环境栽培。海南常受台风袭击,应有计划地保留或营造防风林。
特别要求土壤排水良好,过湿或积水易发生水害和瘟病。而土壤缺水又会使幼果皱缩、花序软萎、叶片呈水烫状态,影响生长和结实。土壤pH值以5.5—7为宜。大量结果,要求养分充足。年产2.5kg白胡椒的单株,每年消耗的养分相当于硫酸铵700g、过磷酸钙150g、硫酸钾300g;氮、磷、钾比例大致为6∶1∶5。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
品种很多,归纳为两个类型。一是大叶种:叶大而薄,枝粗而脆,生长快,冠幅大,花期集中,花穗长,成果率高,果粒较小而均匀,成熟较早,盛产期单株产量3—6kg,有大小年,经济寿命20—30年,适应性强,易感染胡椒瘟。我国栽培的多属此品种。二是小叶种:经济寿命长达30—40年,种子比较辛辣,抗病性强,其余性状与大叶种相反。
(二)选地整地
选温暖无霜地区,如遇轻霜应防寒。选地势较高、开阔、冷空气易排出的地形,向南坡,坡度20°以下。不选低洼、闭塞、易积滞冷空气之地和紧靠水的过湿地,以及菜园和当风之地,以减少寒害、病害和风害。还应考虑旱季能灌溉和交通利于送柱运肥。要求土层深厚、肥沃、通气保水力强、微酸性的土壤。如土质差、瘠瘦,应深翻改土。
椒园宜3—5亩小面积分散,利于控制病害流行。有大风之地设置防风林。园内规划好走道、粪池及排灌水沟。坡地作梯田,深翻土30—40cm深,充分风化,拣净树根石块,碎土平整,挖穴深60cm,宽80cm,穴土充分曝晒,每穴施有机肥(掺过磷酸钙堆沤充分腐熟)15—30kg,与土混匀,填穴稍高于地面。
(三)繁殖方法
结合整形剪蔓进行插条繁殖。选定植1—3年、无病虫寒害的优良母株,蔓龄4—6个月,粗0.6cm以上,吸根发达,腋芽饱满的健壮主蔓。割蔓前15天去顶修枝,促使组织充实。割取长30—40cm,具5—7个节,上部两节有分枝的插条,浸水半小时,置荫凉处保湿。在苗床上成40—50°角斜插,行株距20—30×10—15cm,土面露二个节,保持80—90%的荫蔽和湿润。约7—10天开始生根,成活后逐步减少荫蔽和淋水。经20—25天培育即可出圃定植。根据育种工作的需要用种子繁殖,采收红熟果实,去皮阴干,忌晒干,存放一个月内及时播种。
(四)定植
插条培育20—25天及时定植,免抽梢长根过长,定植困难。选温凉湿润天气定植。行株距2.5—3×2m,随坡度和肥力而定。苗上端向西,免椒头西晒,成45°—60°角栽植。苗周盖细土,两侧施2—2.5kg腐熟混合肥为辅助基肥。填土高出地面10cm,成锅底形土堆,以便淋水,并盖草遮荫。
(五)田间管理
1.遮荫、除草、松土、培土、覆盖
定植后至椒头被椒叶遮盖前,需用透光竹箩或搭棚遮荫,防椒头日晒。经常除净园中杂草。雨后于树冠周围浅松土10cm深;3—4月和11—12月于树冠外和行间深松土200cm深,树冠周围仍浅松土。每1—2年培土一次。旱季初用净草或绿叶覆盖根周或全园,以保湿、调节地温、提高肥力。
2.施肥
定植后前三年,每年春季每株施有机肥15—30kg,混合过磷酸钙250g。生长季3—11月勤施薄施粪水肥,每隔半月至两个月一次,促进生长,随株龄增加而减少次数;剪蔓前几天加施一次,二、三龄剪蔓时还需加施50—100g硫酸铵,促进抽蔓。冬前停施氮肥,每株施7,5—10kg火烧土或0.5—1kg草木灰,以提高抗寒力。结果植株于采果后及时施攻花肥;花芽萌发期施辅助攻花肥;果实生长初期施攻果肥;果实发育期施养果肥。用有机肥、粪水肥、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钾、草木灰、饼肥和鱼肥等。用量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养分消耗量决定。肥料需充分腐熟、细碎、干净,与土混匀,严格掌握浓度、用量和施肥位置,以避免肥害。发生肥害要及时处理。
3.排灌水
定植后和旱季常灌溉防旱,雨季及时排除积水,如积水产生水害,及时处理。
4.立柱、绑蔓
椒苗抽新蔓时,先插临时小支柱,进行第二、三次剪蔓时,立永久性大支柱。目前生产上一般釆用水泥柱、石柱等,木柱易腐烂损坏,换柱费事;活支柱与苗争养分,现已很少采用。在新蔓长出3—4个节时开始用柔软绳在蔓节下将几条主蔓正直均匀地绑于支柱上,每隔10—15天一次,用作种苗的主蔓需节节绑,使节紧贴支柱。结果植株每年仍需绑蔓1—2次,特别台风季到来前应加固蔓苗。也可将主蔓埋入土中,抑制抽蔓,促进长枝条,作无柱栽培或进行矮柱栽培。
5.摘花、摘叶
摘除1—3龄封顶前开的花和结果植株除放花期外其他季节开的花,加速树型形成和使养分集中。在幼龄期绑蔓时或结果期采果后,适当摘除植株过密的老叶,使通风透气。
6.整形修
剪植后6—8个月株高1.2m时,在离地面20—30cm(3—7个节)处第一次剪蔓,保留第一层或第二层枝序。如果第一层枝序高于40cm时,将下部空节埋入土中(压蔓),使第一层枝序离地20—30cm高。在剪口下2—3个节保留2—3条萌发的健壮新蔓。在前一次剪蔓后新蔓高1m以上时,从前一次剪口上3—4节处进行第二、三、四次剪蔓,每次都在剪口下选留新蔓4—6条。第五次在新蔓的第二层枝序上剪蔓,同样保留4—6条主蔓。几条主蔓超过支柱20—30cm时向柱顶中心靠拢,在按顺序交叉处绑好,离交叉点2—3个节处去顶,称为封顶。植株上部继续生长,形成圆柱形树型。如果不要种苗,釆用多次去顶整形法,即在第一、二次剪蔓后,每当新蔓长高40—50cm时,就从前一次剪口上3—4节处去顶,连续5—6次,至封顶为止,可提早半年结果。及时切除幼树期萌生的多余的芽和蔓和结果植株树冠内萌发的徒长枝以及柱顶荫生的新蔓。第二次剪蔓后剪去种苗带来的“送嫁枝”;最后一次剪蔓前逐步剪去植株20—30cm以下的老枝,以利椒头通风。
(六)病虫害及其防治
1.胡椒疫病
(Phytophthora palmivora var.piperis Muller.)
又名胡椒瘟,先侵染主蔓基部,蔓延至全株各个部位,木质部迅速腐烂,植株突然凋萎死亡,根系大部分尚好。由带菌的土壤、病株残体或野生寄主为侵染源。借风雨传播,雨季后期(9—11月)发生,降雨(特别是台风后连续降雨)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以预防为主。保证椒园不积水和椒头通风透气;搞好田间卫生;雨天不进园操作,流行期进出口药剂消毒,减少人为传播;松土曝晒土壤,消灭表土病菌;防风和小心操作减少伤口侵染;选用无病种苗和抗病品种,新区注意检疫;椒园设置面积不宜太集中,以3—5亩为好;不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抗病力;病前药剂消毒土壤和植株喷药预防;及时烧毁病株,药剂处理病区,喷药保护健株,认真隔离病区。较有效的药剂有:波尔多液、1%敌菌丹等。
2.细菌性叶地病(Pseudomonas sp.)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全株,致病性很强。病斑初显多角形水渍状,扩展后中间褐色,边缘变黄,遇露水溢出细菌浓液,致使病叶花果脱落,病枝脱节,病蔓干枯,甚至树冠缩小,只剩几条秃蔓,丧失生产能力。全年可发生,主要流行于台风季节,台风雨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天气凉爽、高湿有利病害流行。农业防治措施同胡椒疫病;及早发现,消灭中心病株,尽快将病部及其周围叶片摘除,或用1%硫酸铜液喷病部叶,喷1∶2∶100波尔多液保护健叶,连续喷药几次。
3.花叶病
由病毒引起,症状有两种类型,一是叶变小、卷曲,主蔓萎缩,节间变短,植株矮小畸形,花穗多而变短,结实很少。另一种是植株基本生长正常,仅叶部表现花叶。多在管理不好,受肥害、水害、虫害的植株或在高温干旱期割蔓时发生。防治方法:不用病苗;新区加强检疫;加强管理,合理施肥、灌溉、排水,增强植株生势,提高抗病力;注意防治害虫,病健株操作工具分开,以免接触传染;高温干旱期不割苗,割苗后施足水肥,促蔓生长;发现病株拔除烧毁补植;选无病株留种。
4.其它尚有为害叶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necator Mass.)、为害枝叶的线疫病(Corticium salmonicolor Berk,et Br.)、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marioni)等。
5.虫害有介壳虫类、蚜虫、盲蝽、网蝽、刺蛾、金龟子、蚂蚁、粉虱等。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一般植后2—3年封顶放花,3—4年收获。放秋花5—7月采收,放:夏花4—5月采收。当果穗果实变黄,并有3—5粒变红,即可采收。一般整个收获期分批采5—6次,每隔7—10天一次。末次包括不成熟果实全釆,以免影响下次开花结果。
(二)加工
成熟或未成熟果穗在晒场上晒3—4天,果皮皱缩时,用木棒打落果粒,除去果梗,充分晒干,便成商品黑胡椒。用竹箩或麻袋装置流水中浸7—8天,至果皮果肉腐烂,在竹箩或池中踩踏,用水反复冲洗,除去果皮、果梗等杂物洗净,在晒场上晒3—4天至完全干燥,即为商品白胡椒。在流动水中浸泡,晒干后洁白,在静水中浸泡则带黑色,商品质量降低。也可人工加热干燥。100kg鲜果可加工得25—30kg白胡椒,1kg白胡,椒含1.9万—2.4万粒。
《缺氧》是由开发过《饥荒》的Klei Entertainment所制作并发行的一款模拟游戏。其美术风格也与《饥荒》一脉相承,并同样采用了横版2D布局。这是一个太空殖民地模拟游戏,玩家需要管理你的居民,帮助他们挖掘、建立和维护一个地下的小行星基地。你需要水、食物、氧气、适当的调节压力和适宜的温度来维持他们活着并满足他们。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3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