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生产中如何合理使用农药?
(1)根据防治对象合理选择农药品种 使用农药是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农药种类较多,应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农药。杀虫剂如敌百虫,一般对咀嚼式口器害虫如菜青虫有效,而对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几乎无效。杀菌剂也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如种子消毒处理一般选用广谱性杀菌剂,而防治叶部的真菌性病害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防治霜霉病则应选择瑞毒霉等对藻状菌敏感的农药。在中药材病虫害防治中,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如Bt、农抗120、灭幼脲、烟碱等。
(2)农药的交替使用与合理混用 农药的使用原则是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同一种病虫害,而应交替使用作用机制不同但防治对象相似的农药。同时需要对不同的农药进行混用,可以达到兼治多种病虫害,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延长新农药的使用寿命。混用时要注意农药间不能产生拮抗或降解作用,不使用增毒显著的混用配方。混合配药时,应先将两种农药按配方的用药量或浓度各自称量后,分别加少量水稀释,再相互混合后搅拌均匀,加水至规定浓度。混配的农药应现配现用,不能久置。
(3)选择合适时期使用农药 合适的时间施用农药是有效控制病虫发生、保护有益生物、避免农药残留的重要途径,要注意做好田间观察记录,以掌握病虫动态。确定防治适期的依据主要有:掌握害虫盛发期和在对杀伤害虫最有利的虫龄阶段进行防治;病虫易侵染、为害的生育期;非天敌敏感期;安全间隔,即在收获前一定间隔时间内禁止用药,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4)农药使用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配药时须戴胶皮手套,用量要严格按规定剂量称量,严禁用手拌药;药剂拌种时要用工具,随用随拌,手撒或点播药种时要戴防护手套,剩余毒种应及时销毁;配药、拌种地点应远离水源和居住地;使用手动喷雾器时要隔行喷,桶中药液不能装的过满,大风及高温时不喷药;喷药后及时清洗喷雾器及盛过农药的包装物。
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把握最佳用药时机
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症状很轻,防治效果好,错过最佳用药时期,防治效果不好。
②
把握好农药使用浓度
在农药有效浓度内,效果好坏取决于药液的覆盖度,如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土壤墒情差,必须加大对水量,以便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在喷施杀虫、杀菌剂时,充足的用水量也十分必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邻近根系的土壤中,如果施药时用水量少,就很难做到整株喷透,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暴发。如果一味加大农药使用浓度会强化病菌、害虫的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还会发生药害。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得其反。
③
注意轮换用药
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易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
④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收获的时间应比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长。
⑤
五看选购农药
选购农药前应当仔细阅读农药标签:一看名称,注意有效成分名称、含量及剂型是否清晰。二看三证,即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生产批治对象选择与标签标注一致的农药。四看净含量、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标签上应标注净含量、有效期、生产日期(批号)。五看标签和外观。农药标签标注内容应完整。
⑥
合理配制农药
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根据施药面积和标签上推荐的使用剂量计算用药量。然后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先将药液倒在小容器内加少量水摇匀配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浓度。配制农药时应远离住宅区、牧畜栏和水源。药剂随配随用。已配好的药液应尽可能采取密封施药的方法,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天用完,开袋后余下的农药应封闭在原袋中安全贮存,不能转移到其他包装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