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工作总结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工作总结

  一、调查概况

 7月14、15日我们实践队(共6个小组,每组3人)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青川乡新胜村、玉河乡新城村、中旺村以及玉河小学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主要形式有问卷、座谈、询访等,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户的农业生产状况

 具体包括主要的农作物生产、农业生产收入与成本、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输出、种子、农药、化肥等方面。

 (二)农民的基本生活情况

 具体包括农民的生活负担,供水、供电状况,业余生活,家庭关系,生活满意度等等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三)农村的整体风貌

 具体包括村容村貌,文化习俗,村民与村民、村民与干部的相处关系、和谐程度,村民的总体评价等等。

 (四)新农村的建设和规划

 主要是通过走访村长了解,具体包括耕地分配、使用状况,劳动力状况,村公共事业,地理环境,相关资源的分配使用情况,未来的发展、规划等。

 (五)基础教育

 了解学校硬件设施(课堂设施、课余生活设施等)、软件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师资水平,对基础教育重视度等),社会、家庭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教育费用等。

  二、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收获

 此次走访、调查农村,对我们实践队每一个人来说收获都是沉甸甸的,其中主要成果体现在我们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对自我学习生涯的感触上,具体参照个人总结。

 以下几点是我的主要体会:

 (一)中国的农民是伟大的

 有这么一种说法:工人的孩子不叫工人,教师的孩子不叫教师,在这么多的头衔当中只有农民的孩子叫农民。。。。。。

 中国农民苦啊。在我们普通高校里,人人都会说大学生活太枯燥,太无聊,但是想想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农民,他们的生活除了田间就是屋檐,除了农活还是农活,除了窝头还是窝头。。。。。。然而他们却只是天天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供给着全家人的生活。

 回顾历史,新中国的建立,是农民把嘴边的口粮献给了祖国,才取得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农民“砸锅卖铁”使新中国的建设初见成效;现在中国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可以说是以农业的沉淀和积累为基础的。难道这还不够说农民的伟大之处吗?祖国的壮大,不能忘了农民,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三农”问题是严峻和充满挑战的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但是,据我们的调查来看,与上述要求的差距是悬殊的:

 1。 村容、村貌

 如果没有亲身体会,很难想象自家的菜园就是厕所的根据地,家里炕上的被子有的就像抹布一样,露天的院子就是牲畜的圈。毫无疑问,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水平直接相关,改变这些不是件单纯的事,但又是必须的、紧迫的。

 2。 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状况

 “靠天吃饭”这四个字也许是他们祖辈的祖辈唯一留下来的“财产”。农业生产凭的是经验,靠的是苦力。农作物的生产品种和方式没有改变,年复一年地种植同样的大豆,同样的玉米。他们的唯一优势———地广,却被水下了紧箍咒(缺水),使得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收成不稳定,再加上技术的落后,虽然在此年年瑞雪却换不来丰收年。

 另外,由于当地的土地政策———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使得有的农户耕地面积减少(最少平均2。2亩/人)。这种土地分配方式的弊端还在于容易引起因争地而纠纷。对于当今的农业生产是不是可以考虑规模经济,当然是以劳动力充分转移为基础。

 在调查中发现的另一现象就是部分农民的随遇而安的心理。虽然贫困,但还是对生活“乐此不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农村要发展必须打破这种心理,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的引导、激励、扶持。

 3。 官、民之间

 据调查,村民之间关系还算融洽,村民与干部之间的关系也算和谐。但官民之间的和谐只是好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在调查的过程中,当我们的摄像头对准一位村长并要求一位农民合影时,村长没说什么,但是那位农民却“心领神会”的拒绝了。当我下田地帮农民除草要离开时,一位农民说了一句话:“当你当上乡长、县长、市长时再来。”这些说明了什么,两个字“距离”。由于村部的合并,村民与干部之间的关系更是疏远。据调查,有的村干部在县城居住,村民找村干部和找县长没什么区别。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啊,岂能因为“精兵简政”而疏忽,岂能因为官职的高低而疏远?这种疏远何时才能代表信任,才能让他们跟党走?

 另外,新农村建设不是政府自己投资自己建设,不是“政绩工程”政府只是起治理调配、监督扶持作用。要讲究实效,而实效的判定标准只能是农民,如调查中国家拨款15万挖一口枯井的现象是要杜绝的。

 4。 村公共事业

 教育、医疗、卫生、娱乐、交通等公共设施,其水平低下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但在此要提出的是:据调查,中学的辍学率达到2/3,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厌学和贫困是主打因素;好几个村部才有一个简陋的诊所。没有人会知道最需要被治疗的是那些付不起医疗费的人,他们不去医院,不是因为健康,正如:“小病不去治,大病没钱治”。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的农村问题无处不在,所以问题是严峻的。充满挑战指的是中国面广,基数大,底子薄,纯靠国家的“佛光普照”是不行的。解决问题由于面广而需要因地制宜,因为底子太薄需要农民的自我激励,改变观念,政府扶持。观念这种东西能影响几代人,政府扶持也只能隔靴搔痒,再加上中国的体制(包括官僚、城乡管制、区域限制、区域经济封闭等),还有人才管理,资源配置等的缺陷以及“三农”问题上的各种交织的矛盾,所以说是充满挑战的。

 (三) 其他

 此次实践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他们的热情和豪爽以及各种处事的方式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或许是广袤的平原让他们拥有海阔的胸怀,或许是战争的余悸让他们乐于安稳的'现状。祖国幅员辽阔,可以说不到各处走走是不可能明白祖国的实际的。。。。。。

 三、调查工作方面的小结

 毋庸讳言,此次实践调查是成功的,对我们的所有成员可以说意义是重大的。主要优点有:一,充分的准备为实践调查奠定了基础。在出发前,所有成员积极的讨论调查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困难(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积极地准备调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资料、设备以及相关的措施;二,严格的组织纪律是此次实践调查的重要保证,最突出一点表现在时间观念和团队意识上;三,调查小组成员的出色表现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调查的过程中,每人都能凭自己的优势展现大学生的风采,都能以高的标准和素质来要求自己;四,当地领导和村民的热情支持使得调查得以展开以及当地的人文风情也是调查得以圆满结束的一大诱因;五,调查后的及时小结使得成果的到巩固,尤其是在一天的调查结束后的讨论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加深每人的体会的同时分享了每人的经验。不过,在一些方面做得也是不够的,比如:一,部分调查不彻底,停留于问卷、提纲,从回收的问卷可以看出调查记录做得不够细致、详尽;二,调查的过程中影像记录不全面,甚至有的小组缺失调查过程的影像信息;三,部分的好奇心影响调查的连贯性,影响了调查的绩效;四,因为缺乏对农村的了解,使得调查的过程中沟通、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总之,此次实践对我们的教育是深刻的。对于被调查的农民来说他们是充满殷切希望的,不过我们知道他们只是找了一些陌生的年青人聊了会儿天,因为我们现在是改变不了任何事情的。但是我们也知道这对于我们是一次取得成长和进步的经历,因为它让我们加深了某种抱负,领悟了一种精神,理解了一种现实。

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总结1

 在新时期,人们的环保潮流正逐渐朝着学校、社区的层面深入发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z,同时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有必要在社区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生存环境,普及居民的环保知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让真正的环保走进社区,走进生活。为此,中心小学积极与社区取得联系,组织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环保宣传,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深入社区,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培养社区居民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以及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品质。

 2、学习掌握世界性及中国的环保日名称、口号、由来、时间等知识,设计创建绿色家庭方案及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身边事;

 3、在宣传教育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水平和知识水平,让我们彼此教育,负起环保责任,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从身边点滴做起;

 二、活动时间:201X年7月

 活动参与人数:教师1人、学生8人

 三、活动地点:zz小区

 四、活动内容:

 1、在zz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社区居民环保意识。

 2、创作环保手抄报,在社区用展板的形式进行环保宣传。

 3、在社区倡导环保型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五、活动成果:

 本次活动以手抄报的形式在社区展出为主。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积极,能够较好地与伙伴合作并能使自己在活动中受到一定的启迪,加深对环保知识的认识,做环保的小主人。活动吸引了小区居民的兴趣,孩子们在展板前向居民们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了居民们的环保意识,受到了居民们的肯定。

 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科学理念,培养我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同时改变学生的环保理念、增强环保素质、普及环保知识,倡导健康生活,传播绿色文明,我系开展以“环保科普”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建农村环保科普实践小分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展现专业特长,不断提高我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及早落实,精心规划

 为组织好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做到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外语系成立了以副主任李莉为组长,副主任胡凤娟为副组长,院团总支部书记,系秘书,辅导员为成员的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并在校党委和上级组织领导下通力合作,认真落实社会实践的各项工作。

 对此,系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规划,从多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我系继续坚持以往“点面结合”的实践方案。点上从系学生会、学生干部中精心挑选学生组成“环保科普”社会实践小分队,并落实由指导教师带队于8月在周汉河正定段,开展为期一天的科普环保活动实。同时系团总支对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进行全体动员,并要求全体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参加社会实践,做到全员参与,以面覆盖,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科学理念,同时改变学生的环保理念、增强环保素质、普及环保知识,倡导健康生活,传播绿色文明。

 二、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注重实效,意义重大

 外语系农村环保科普实践活动小分队,于2012年7月18日沿正定县周汉河段开展“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绿色文明”农村环保科普主题系列活动。本次服务团以农村环保科普为中心开展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对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控制农村水污染,改善周汉河沿岸环境,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次为期1天的活动,乡村宣传环保作为实践重点贯穿整个活动始末,主要宣传方式有宣传海报挂图的展览和粘贴、宣传小册子(包括农药、化肥的知识和它们的合理使用、以及清洁乡村的构建)的发放和讲解、问卷调查过程中的口头交流、入户访谈以及最后检验宣传效果的环保问题竞猜。活动主要在周汉河正定段沿岸进行。

 1、科普知识宣传

 在学期末,我系组织全体学生观看科普视频,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主题,学习相关的科普知识,并且让参与活动同学集体学习了环保歌曲。

 (2)现代环保理念对对碰(竞答活动)

 在此次活动准备过程中,我系学生会精心准备了121道环保知识简答题,并且将报名参加此次环保活动同学分为两组进行知识竞猜,由获得前8名的同学代表我系志愿者参加第二天的周汉河环保一日行活动。由于名额有限,精彩活动积极热烈,尤其是知识抢答环节,常常是你争我赶互不相让,充分体现了我系学生积极参与公益,热情投入环保的激情与信念。

 2、环保知识宣传

 (1)播放“周汉河二十年”幻灯片及新区、周汉河治理前景视频,宣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充分引起同学们及在场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在周汉河畔,当同学们问一名在场的老婆婆对周汉河的看法时,她的话语让同学们一下子沉默了起来:“以前的周汉河都是小鱼小虾,现在连臭鱼烂虾眼看不到喽,真个一臭水沟呀……”

 (2)开展“周汉河一日行活动”,大家齐动手、扮靓周汉河,同学们深入到田间地头,为正在种菜的农民发放了农村化肥使用手册;向正在播洒农药的农民宣讲了化肥农药使用小常识;沿途向工厂工人、放学的学生发放环保宣传图册;将挂在树枝、路边的塑料袋、饮料瓶,以及树丛里的白色垃圾进行清理、回收。

 活动开展当天清早,实践队伍带着激情来到了位于周汉河畔。我们深深的知道,只有走进群众,才能了解民意。因此,队员们走进村子、走进农户、走进菜园、果林,融合他们的生活,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宣传环保知识。

 刚与菜农老陈夫妇会面时,他们仅用好奇的眼神向我们打了个招呼。听说我们是来做环境调查的大学生后,便露出慈祥的笑脸。他们的好客、欢笑,让每一位实践队员深深的感受到简朴的农村生活。我们了解到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首先大部分农区的饮用水质量良好,受污染程度很轻,但灌溉用水出现了轻微的富营养化现象与水体污染现象;其次,针对化肥农药播撒问题,在和农民交流的时候,我们着重宣传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

 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的仅仅是知识,实践经验远远不及农民叔叔阿姨们。我们向他们介绍环保知识的同时,也在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生活经验。他们知道过量施用化肥不好,但却不知道农药化肥会残留在土壤里或是流入河流,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等不良后果。在我们向他们建议合理施用农家肥和绿肥等有机肥料时,每当谈到他们不懂的地方,他们总是那么纯朴地笑着说“不懂啊,不知道啊”。但相信队员们的热情介绍会在农民叔叔阿姨们的心中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

 午饭后,队员都走进田间与农民们交谈,深入了解农户的生活生产状况、做了关于农村卫生状况、环保意识和农业肥料杀虫剂安全使用的宣传,在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与农民探讨了现代化农业生产知识,如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方法,生产中如何做到不损害环境和生态等。

 在劳动中,我们播下环保的种子,在沟通中,我们收获绿色的希望。

 三.认真总结,继续努力,期待来年

 此次社会实践得到了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社会实践准备期间,副主任李莉、胡凤娟根据以往社会实践经验,对成员们进行了现场指导,充分肯定了这次实践的重大意义,同时对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给予了更高的期望。

 社会实践结束后,我系专门召开社会实践总结会,与会学生积极针对这次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发言,指出不足,找准方向,认真总结,分享社会实践的感受。

 回顾2012年暑期外语系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总结的基础上创新,在巩固的基础上发展,在机制上完善了,在措施上落实了。

 在社会实践中,队员们用自己的汗水扮靓周汉河,当地百姓则用质朴的情感感染着我们。最后,队员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踏上了归程。此行,队员们的情感在纯朴的民风中升华,一颗心变得更加贴近坚实的大地。走出校园,才能体会到大千世界的真实;走进人民,才能体会到社会对自己的需要。我们深深感受到: 躬身实践,磨砺自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的花朵!

 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总结3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理论上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环保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班能紧紧围绕环保主题活动精神,开展了各项活动,现把活动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我们不能只停留于口头上,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乐于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我班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了多种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能增长智慧,又能为环保出份力。

 1、把活动现于笔端。

 在10月初,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环保征文活动,通过同学们的笔端,让大家一齐来为“清洁环境,迎接亚运”出点子,寻找身边的环保标兵,树立学习榜样。通过举办环保征文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资源珍惜意识;进一步培养环境主人翁意识,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把活动跃于纸上。

 绘画、手抄报,是我班的艺术特色。结合本次的“环保活动月”,我们开展了以“低碳环保生活”为主题的环保绘画、手抄报活动。同学们以他们特有的方式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想法,一张张色彩斑斓、稚嫩的画卷、版报表现出同学们萌芽的环保意识,同时唤起大家共同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名合格的东道主。

 3、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出一期环保黑板报。

 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污染,是环保的重要举措。利用黑板报,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从而自觉、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减少资源浪费,为保护地球出份力。

 4、变废为宝手工活动。

 我们班有许多心灵手巧,奇思妙想的同学,他们也很喜欢动手实践。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资源,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物品。其中有多功能笔筒,也有玩具双节棍,还有环保垃圾箱等等。

 5、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每一天,同学们都能自学、认真地打扫学校的每个角落;甚至还组织同学们来到了校外实际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卫生状况,并且还发动了爱我母亲河的劳动大行动。同学们通过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了参与环保的决心。

 这次活动是有意义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从中受益匪浅:

 1、这次活动中,我班同学互帮互助、同甘共苦,很好的加强了我班的凝聚力。同学们在宣传环保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对环保的认识。

 2、 这次活动前,我们进行了精细的策划,尤其是各位班干部协调统一,高效率地完成了活动的准备工作,工作经验值得以后活动借鉴。

 3、虽然这次活动策划很精细,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协调因素。如班内活动人员分散,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参与起来。以后策划时要多考虑一下行动的实际可操作性问题。

 4、经历了这次活动,我对我们班更有信心,我相信我们以后的活动将会办越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