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小龙虾的最佳养殖季节,养殖小龙虾应注意什么
规格大、品相好、上市早、迟退市是小龙虾养殖效益的对照标准,也是养殖技术的分水岭。目前小龙虾养殖主要有稻田养虾、池塘精养、虾蟹混养等三种养殖模式,以池塘精养为例每亩放苗6000-8000只,小龙虾产量一般在200-300斤/亩,平均规格按6钱计算,成活率不到60%;有的虽然成活率高,但小龙虾规格偏低(4~5钱),经济价值不高,也是导致养殖户不赚钱的另一因素。
根据多年服务于水产养殖一线的经验,笔者分析小龙虾养殖成活率低、规格偏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恶化
小龙虾精养密度高,水草多,投喂量大,水体肥度必然升高,容易引起倒藻,死亡藻类的藻毒素也会造成危害(由于蓝藻耐高ph,倒藻后的缺藻环境容易成为蓝藻爆发的温床);由于大量投饵,通常是高氮环境,剧增的氢氧根会使促使更多的铵离子与其结合生成分子氨,造成分子氨浓度飙升,引起氨中毒。在高pH值、高氨氮、高氯制剂残留的水体环境胁迫下,会引起小龙虾的肝胰脏损伤。肝胰脏是小龙虾吸收营养物质、免疫、解毒的重要器官,一旦病变受损,轻者会使小龙虾不能正常吸收营养物质,生长受到影响导致个体偏小,严重者导致小龙虾脱壳不遂,甚至死亡。、
2、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较多
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饲料中一般是植物性原料占60%左右,动物性原料占40%左右。就笔者在湖北潜江、监利等地考察发现,当地小龙虾饲料蛋白多在25~30%,价格多在3000~4000元/吨,这样势必会造成在饲料中使用过多的植物性蛋白,导致饲料中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豆粕)、硫苷(菜饼)、黄曲霉毒素(花生粕)等有毒有害物质过多。当小龙虾长期摄食这种饲料时,会对其肝胰脏造成病变,导致生长缓慢,严重时造成免疫力低下,疾病爆发。
那么,如何提高小龙虾养殖的产量、规格和品相呢?
一是维护稳定水质。
消毒时尽量使用碘制剂,避免使用易残留的氯制剂;根据水色及时补充磷肥、少量多次、使氮磷比达到合理范围,稳定水体中有益藻类(绿藻,硅藻)繁殖,减少蓝藻的爆发;定时开启增氧机,保证水体中溶氧充足。
二是投喂优质饵料。
根据水温及时投喂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的优质饲料,适当补充龙虾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其集中顺利蜕壳,及时恢复体质,以及营养积累。
三是做好小龙虾的肝胰脏保健。
定期在小龙虾饲料中添加胆汁酸,有助于肝胰脏健康,促进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尤其是促进胆固醇的吸收,使小龙虾顺利脱壳、长大、增重;增强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辅助肝脏把体内毒素排出体外,间接提高免疫力、成活率。
1.除了水草和池塘微生物外,小龙虾饮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人工饲料。想要小龙虾长得好,就得给他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和营养,才能养虾。如果有喷洒农药的农田,或者有被污染的水,这是不可取的。池塘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应为50%左右。
2.小龙虾养殖最好有斜坡,这样做可以为小龙虾生产提供不同深度和浅层相结合的水环境。我们选择池塘口的地点,必须有良好的水源。虾苗出苗前15天必须清理池塘消毒,我们一般用生石灰溶解整个池塘后泼洒,这样有沉淀污染物、净化水质、改善小龙虾生长环境的作用。
3.小龙虾是杂食性生物,养殖它需要每天喂养植物、动物饲料。我们应该根据小龙虾的生长过程来确定小龙虾需要补充哪些营养,然后进行相应的喂养,这会逐步控制小龙虾的饲料量。
4.小龙虾养殖有多种模式,不仅有正常的养殖模式,还有稻虾塘养殖、水产养殖的一个分支等类型,其中,虾米共作为一种最受人们青睐的方式,现在大约70%的养殖方式是虾米共制,随着养殖技术的逐步发展,科学技术的逐步进步,池塘虾混养、莲藕、水竹等农作物可与小龙虾混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5.池塘应为长方形,面积不受限制,便于管理。在南方,稻田耕作是主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排水和灌溉系统,以确保旱涝的收成;北方是多沙的,只要有水和排水系统。一般来说,池底是平的,池底最好是砂质或硬土底,不要有太多淤泥。
6.这几年来小龙虾很火,不仅吃它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食物既可以做菜,也可以做零食,它很受欢迎,大多数可以接受的食物只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吃。因此,市场需求不是什么大问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