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水共治”攻坚战是在()启动?
2022年1月4日,海南召开全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提出将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给治水提出了新要求、新理念。五指山市作为海南治水工作的第一道闸口也因此更加受到关注。
巍巍五指山,潺潺南圣河,山水相依,动静分明,描绘了南国绮丽,哺育了山城生灵。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五指山腹地,在海岛的脊梁上扎根延续,承接天上来水,泽润天下万家。善治国者必善治水,而治水必先治源,海南岛上的主要河流都发源自五指山山脉,五指山市的治水成效直接关系着海南的千家万户,绿水青山。
清澈的南圣河成为五指山市的标志性景观
五指山市河流较多,境内大小河流398条,主要河流有昌化江(包括其支流水满河、通什水),昌化江在市内的流域面积为74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6.1%,此外还有茂信河、牙益河、毛庆水及草头溪等小河流,给五指山市的水务工作带来很多挑战。近几年,五指山市通过实施新春水库工程、毛阳番阳供水工程、番阳污水处理工程、城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项目的建设,不断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目前五指山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100%、自然村和畅好居队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为59%。
信步在五指山市区南圣河两岸,远观青山含黛,近看凤凰花开,仰望碧蓝苍穹,俯瞰涟漪波光。2021年,五指山市提出要以建设“六园”为抓手,发展五指山经济。这里的水不仅是景,还是生态文明的载体和经济发展的保障。那近些年,五指山市水务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绩?就相关问题,中华网海南采访了五指山市水利水电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光辉先生。
五指山市水利水电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光辉先生接受中华网采访
增强排污能力,构建“碧水绕城”
治水先治污,水污染给城市带来不仅是城市面貌的伤害,也严重危及到居民的健康生活。于2010年建设的五指山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其日处理污水量达1.4万吨,主要处理五指山市主城区的生活污水。自污水处理厂运行以来,积极发挥着为了这座城市善后的作用。2021年,五指山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总量达514万吨,全年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因在工作中表现突出,2021年度,五指山市污水处理厂全体员工荣获由海南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的“2021年度最美水务基层管理团队”称号,此外,五指山市污水处理厂集体还荣获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可随着城市日益发展,人口增多,原有的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不到城市发展需求。2020年,经由多方研究决定,在原污水治理厂旁边做二期扩建,扩建的污水治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能够达到0.7万吨,两项工程能处理污水排放2.1万吨,年处理能力可达700多万吨。为了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五指山市在二期工程旁边还预留了三期工程的扩建用地。
同时,五指山市还全力推进镇村生活污水治理,据统计,五指山市如今乡镇镇污水设施覆盖率100%,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7.34%。
除了污水排放治理,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河道污染也成为了五指山治污的重点。南圣河是五指山市的母亲河,作为城市标志和景观河,南圣河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生机和归属感。但每当遇到强降雨,这条蜿蜒在市中心的河流便会整体浑浊泛黄,不仅影响市容,更反映出了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问题。
2021年,五指山启动实施了“碧水绕城”行动,开展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市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工作,摸清存在问题原因,并通过加强对流域周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监督管理、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等措施予以解决南圣河河水浑浊问题。如今的南圣河在大雨后依然保持着清澈,“碧水绕城”行动也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兴建新型水库,满足城市用水
安全供水关乎城市的发展,百姓的繁衍安居,五指山市虽然号称是海南省的水塔,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因为前几年五指山工程性的缺失,工程不配套等问题,造成城市供水的紧张。经研究,五指山通过对原有的城区供水厂——太平水厂的输水管道的重新铺设,二期的水厂扩建,提高工程的运行稳定和供水能力,但仍然难以达到日益增长供水量需求。
新建的新春水库成为五指山市的供水水库
2018年8月,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南圣镇新春村兴建新春水库水源工程。新春水库水源工程是一个中型供水水源工程,总投资共4.17亿元,经过两年的建设,2020年12月5日胜利竣工,2021年3月17日正式向主城区及沿途乡镇供水,彻底解决了五指山市主城区和沿途乡镇的长期吃水紧张的问题。新春水库供水工程覆盖了五指山市的约7.5万人口,被百姓亲切称为幸福工程和民生工程。据最新统计,五指山市向城镇及农村供水的自来水普及率99.97%。2021年12月新春水库水源工程被授予中国水利行业工程建设最高奖项——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足见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新春水库
加固小型水库,增强防洪排涝
五指山市的防洪水和排涝水的工作集中在于水库和河道,水库的运行管理到位对防洪防汛起到关键性作用,守住水库就等于守住五指山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指山市一共有22座水库,大部分小型水库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土石坝,对旧水库的维修加固成为了防洪排涝的关键工作。这些年五指山市由政府拨款和自筹资金,对水库进行了必要加固设施配套,近三年来,对水库的维修加固等项目共投入将近2100多万元,先后完成水库维修加固,水库视频监控,水库通电,水库水雨情,水库通路等项目建设。五指山市主要的江河堤防南圣河堤防、牙益河堤防和水满河堤防,江河堤防总长29.35公里,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加固和完善,南圣河城区段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其他南圣河农村段及水满河及牙益河堤防防洪标准均为十年一遇。除此之外,五指山还积极推动五指山市春雷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中小河流防洪整治工程,进一步提高防洪标准。
水库的运行管理到位对防洪防汛起到关键性作用
人是用水主体,节约用水也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近几年,五指山市除了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田洋整治,实现农业节水增效,还积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一系列活动,让节水活动宣传走入基层单位,走进校园,向社区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主题活动,让市民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提升全社会惜水、节水、护水、爱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指山市地处海南中部,不见海水,但水是流动的,海纳百川,五指山对上游的有效治理,给下游市县减轻了治理的负担,实际上也是对海水治理的一种贡献。”张光辉对记者说。
运筹帷幄,打赢“六水共治”攻坚战
水务工作是一场永续的战斗,没有一蹴而就,更没有一劳永逸,需要攻坚克难,更要懂得未雨绸缪。“六水共治”是海南践行“国之大者”的具体行动,也是治水求效的全新思路。今年1月,五指山市委书记朱宏凌在五指山市治水攻坚战动员部署会暨治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要提高政治领悟力、判断力、执行力,深刻认识打好治水攻坚战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把握做好当前治水工作具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要求各职能部门要全力做好探水、游水、涵水、漫水等文章,高标准谋划一批涉水项目,积极推进“昌化江上游雨林生态修复项目”、海绵城市项目、高标准田洋项目、节水项目等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包装能力。
为了积极贯彻“六水共治”精神,五指山市制定了2022-2026的五年治理目标。
治污水目标,到2023年,城市无黑臭水体成果持续巩固提升,消除农村黑臭水体。集中力量推进“三覆盖”“两转型”,提高城镇污水提质增效设施覆盖率、建制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覆盖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推进水源地农业种植转型和禁养区畜禽水产养殖转型。到2024年,自然村和畅好居队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水产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到2026年,省控国控断面水质100%达标,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自然村和畅好居队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全覆盖,南圣镇、番阳镇、水满乡等产业园区实现“污水零直排”,推进尾水再生利用和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化治理。
保供水目标,到2023年,城镇、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毛阳、番阳供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到2024年,完成全市水源地保护区的立碑定界工作,完成水源地问题排查,推进水源地生态修复治理,保障水源地安全。到2026年,通过持续推进城镇供水厂向农村延伸工作,确保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0%以上,供水服务质量明显大幅提高,实现“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
排涝水目标,到2023年,彻底解决什慢村片区排洪困难、易积水问题。到2024年,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启动排水防涝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到2026年,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雨水调蓄、管渠排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排水防涝数字化管理。
防洪水目标,到2023年,完成春雷水闸除险加固,完成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到2024年,完成昌化江、牙益河水满河防洪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城镇防洪能力。到2026年,全市有主要河流流经的城镇区防洪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市水库运行安全稳定、管理规范有序、效益发挥充分。
抓节水目标,到2023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0.592亿m?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39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10%以上,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4%以内。到2024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0.596亿m?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1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15%,以上,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2%以内。到2026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0.603亿m?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3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25%以上,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城市发展体系里流淌的血液。圣人治世,其枢在水,治水的成效关乎城市的兴衰。五指山市以“碧水绕城”清洗城市面貌,以稳定供水奠基城市发展的基础,以有效的防洪排涝措施守护翡翠山城的底蕴,以人人之责保护生命水源。“六水共治”给五指山市的发展带来更加明确治水准则,也将会给它临摹上一幅更加艳丽的绿水青山。(记者?林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介绍
1、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入全球水产养殖时代
随着捕捞资源日趋紧张,全球水产养殖的大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产业发展时间滞后于生猪和禽业养殖。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球水产供给主要来源于野生捕捞。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水产野生捕捞资源的日趋紧张,全球水产捕捞量停滞不前,全球水产养殖几乎贡献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产供给的全部增量。
2、全球水产品养殖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显示,1959-2021年全球水产品养殖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自2015年之后,全球水产品养殖量增长率趋于稳定,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水产品养殖量约为1.28亿吨。
3、全球水产品消费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水产品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优点,随着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人们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1986-2021年全球水产品消费总量呈现上升趋势,初步统计2020年全球水产品消费总量约为1.7亿吨。
4、全球人均水产品表观消费量呈现上升趋势
1986-2021年人均水产品表观消费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从1986-1995年均的13.4千克上升至2018年的21.2千克,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人均水产品表观消费量约为21.5千克。
5、全球水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在世界许多地区,鱼品能够促进粮食安全。很多发展中国家依靠鱼类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在其中的30个国家,鱼品占动物蛋白摄入量的45%以上。自1970年以来,水产养殖产量以平均每年8.7%的速度增长。在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水产养殖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产品滞销导致积压的活鱼数量增加,提高了饲养成本和活鱼死亡风险,鲑鱼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无法针对需求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从而水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有一定程度的下跌。随着疫情逐渐恢复,2021年全球水产养殖行业也逐步恢复,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水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20亿美元。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现在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介绍,不要错过哦。
专业介绍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现代水产养殖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水生经济动植物繁殖与管理、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智能化水产养殖设备设施使用与维护、水产技术推广、水产品及水产投入品营销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面向
面向水产苗种繁育、动物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治、养殖与管理以及水产品和水产投入品营销等岗位(群)。
专业能力要求
1. 具有根据水体常见生物形态结构和分类知识鉴别常见水产经济动植物的能力;
2. 具有水域渔业资源、生物资源和水域环境调查与分析能力;
3. 具有养殖水体水质分析与调控、养殖尾水处理的能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