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杂交水稻一亩能产多少斤?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水稻类型,产量不尽相同。低产田一般在300-350公斤,高产田一般在500-600高产,特俗小气候地区云南永胜县涛源乡,可达1000公斤以上。
普通的常规品种五百到七百斤,高产的有一千斤,普通的杂交品种八百到一千斤,高产的有一千七,八百斤。
1、清代前期的粮食亩产
(1)南方水稻平均亩产清四川《彭县县志》说:“亩产米一石二斗为上,一石为中,八九斗为下。”即中等水平田亩产稻谷2石。骆秉章说:“湖南有田百亩,可收租谷百石。”按对半租,亩产稻谷也是2石。陈瑚说:“百亩之产,入租百石,千亩之产,入租千石。”也是指亩产稻谷2石。总的看,清代前期南方各地稻谷平均亩产2石。当然,这里所说的大都是稻麦两熟田的稻谷产量。单季晚稻的亩产应高于复种田。顾炎武《日知录》中所说的吴中秋禾1亩之收也不过3石。方苞说:“金陵上田十亩,一夫率家众力耕,丰产获稻不过三十余石。”这个稻也当是一季晚稻,平均亩产也是3石多一点。总之,复种稻平均亩产2石,一季晚稻平均亩产3石。清代之石稍大,折合今市制亩产292斤(复种稻),一季晚稻折合今市制亩产397斤(2.72石)或 438斤(3石)。
(2)北方旱地的粮食亩产清安徽《凤台县志》说:“亩所收者,当其穰时,黍麦可二石。”清康熙《江阴县志》说:“麦、菽、黍、稷亩二石。”清乾隆盛黼辰在《江淮均丁说》一文中说:江淮以北“农夫一亩之所获,通丰耗而权之,富民之人,恒不下一石”,给富民交租1石,对半租,还是亩产2石。北方麦、粟、豆等亩产2石,折合今市制约为亩产303斤。
2、清代后期的粮食亩产
清代后期的粮食亩产,由于推广双季稻以及玉米、甘薯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据吴慧研究,清代由于推广双季稻、玉米和甘薯,平均亩产比明代增产16.8斤。再加上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的产量(平均亩壮志凌云加4.2斤),清代的平均亩产比明代(亩产346斤)共增加21斤,为367斤。
谁吃过袁隆平的水稻,他的水稻主要在哪里种植?
二成五=2.5/10=25%
分析:求“2015年新品种水稻的种植面积是多少万公顷”,就是求2014年的(1+25%)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1+25%)
=2×1.25
=2.5(万公顷)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袁隆平培育水稻的地方在哪里,现在主要培育什么品种?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下。
新型杂交水稻
一、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是由普通稻与在海南发现的野生稻杂交,获取了杂种优势,培育出的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的由来是因为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海南野生稻的基因不同于普通稻,经过杂交和基因重组,使后代获得杂种优势,是利用了人工培育水稻与野生稻之间基因差异,使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研究水稻是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喜欢钻研就像其他好多科学家一样兴趣使然,随着研究的深入使他认识到高产量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于是更加的努力研究这样科研研究。
海南野生稻的基因不同于普通稻,经过杂交和基因重组,使后代获得杂种优势,是利用了人工培育水稻与野生稻之间基因差异,使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研究水稻是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喜欢钻研就像其他好多科学家一样兴趣使然,随着研究的深入使他认识到高产量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于是更加的努力研究这样科研研究。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3.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
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4888.html